毛澤東出兵朝鮮的最後決策過程
(2010-10-05 02:53:43)
下一個
10月8日,周恩來同林彪飛抵莫斯科。次日,在布爾加寧的陪同下趕往黑海附近斯大林的療養所。午後,雙方開始談判。
有關談判的記錄和正式文件目前尚未發現,人們隻能根據當事人的回憶來判斷。有關材料主要有三種來源:一是師哲的回憶。他認為,周恩來是帶著“中國不能出兵援朝”的意見去的,隻是在接到毛澤東準備出兵的電報後,才同斯大林商談蘇聯提供軍事援助問題。二是康一民的回憶。與師哲的看法完全相反,他認為,周恩來此行的目的就是告訴斯大林中國出兵的決定,並商談蘇聯軍事援助和蘇聯出動空軍配合作戰問題。三是毛澤東、周恩來的回憶。他倆認為,周恩來帶去的是出兵與不出兵兩種意見。
據師哲回憶,在斯大林介紹完朝鮮前線的情況後,周恩來說,中國考慮和研究了國內的實際情況,認為以不出兵為宜。因為中國經曆長期戰爭,連年遭受到極其嚴重的破壞,許多有關國計民生的問題沒有解決。如果現在卷入戰爭,不僅人民的困苦生活無法改善,而且國家的經濟恢複工作也無從談起。在這種情況下,還要擔負戰爭消耗的重擔,實在困難。況且軍隊的武器裝備和接濟,也是困難重重。戰爭不是兒戲,一旦陷入進去,多年脫不了身,如何收場?何況,如果這場戰爭僵持不下,還可能牽涉到各兄弟國家。因此,還是不出兵較好。①
斯大林說,美軍已經越過三八線,進攻朝鮮北部地區。金日成如果沒有後援,最多能維持一個星期。在此情況下,與其進行無望的抵抗,不如早點主動撤退,以保持現有的力量,或許還有東山再起的希望。無論是北朝鮮人自己撤退,還是被敵人消滅,都意味著讓敵人將占領整個朝鮮,美軍和李承晚陳兵鴨綠江、圖們江。到那時,中國的東北恐怕就不會有安寧的日子了,東北的經濟恢複工作也就談不上了。美國人從空中、陸地、海上隨時都可以入侵中國。斯大林甚至要求將北朝鮮的主要力量、武器、物資和部分工作人員、幹部撤到中國東北境內,而將老弱病殘者、傷員大部分撤到蘇聯。他解釋說,把北朝鮮的有生力量撤到中國東北,便於日後重新進入朝鮮。因為從中國東北進入朝鮮要比蘇聯容易得多。他還認為,關於撤退計劃最好馬上就電告金日成,不要拖延。
斯大林這樣做自然有他的想法。讓北朝鮮的主要力量撤到中國,即使將來回不去,那也隻是留在中國境內,跟蘇聯無關。相反,收留老弱病殘者就不存在這樣的問題了。
所以,林彪明確地表示不同意。他說,不必撤走朝鮮的有生力量,應該讓他們留在朝鮮境內。那裏山多、林密,他們可以深入山溝森林,開展長期的遊擊戰爭,甚至可以轉戰朝鮮南北各地,以待時機。
對於林彪的這個建議,斯大林當然不會讚成。他說,敵人是不會允許遊擊隊存在下去的,他們會很快把它消滅掉。既然中國不打算出兵,我們就應考慮如何安置朝鮮同誌和他們的武裝力量。斯大林聲稱,蘇聯也曾想過如何幫助朝鮮同誌,可惜我們的軍隊已全部撤出朝鮮了,如果我們再回到朝鮮就有困難了,因為這等於蘇聯同美國直接交戰。所以,我們的設想是,中國出動一定數量的兵力,蘇聯供應武器裝備。在作戰時,蘇聯再出動一定數量的空軍作掩護。但是,斯大林聲明,蘇聯的空軍掩護,隻限於在後方和前沿活動,不能進入敵後,以免被敵人擊落、俘獲,這會對蘇聯造成很不好的影響。
關於這次會談,20年後,毛澤東、周恩來在同金日成談話時有一段回憶。
毛澤東說:“在那個時候,因為中國動動搖搖,斯大林也就泄了氣了,說:算了吧!後頭不是總理去了嗎?是帶著不出兵的意見去的吧?”
周恩來:“兩種意見,要他選擇。我們出兵就要他的空軍支持我們。”
毛澤東:“我們隻要他們空軍幫忙,但他們不幹。”
周恩來:“開始的時候,莫洛托夫讚成了,以後斯大林又給他打電話說,不能用空軍支援,空軍隻能到鴨綠江邊。”
看來,斯大林雖然同意提供空中支援,但前提是,飛機不能過鴨綠江,這一點從師哲、周恩來的回憶中得到了證實。
問題在於,中國軍隊入朝作戰必須跨過鴨綠江,戰場在朝鮮境內。蘇聯空軍不過鴨綠江,就等於沒有提供空中掩護,這是中國領導人遲遲下不了決心的真正原因。
根據事先的商定,周恩來帶去的是兩種意見。既然蘇方不同意提供空中援助,那麽中國就隻好不出兵。
10月10日和11日,周恩來與斯大林又舉行了會談。斯大林仍然堅持認為,蘇聯空軍還沒有準備好,兩個月至兩個半月不能出動飛機支援誌願軍。結果,有關空中掩護的答複始終不能使周恩來感到滿意。但斯大林承諾,蘇聯完全可以滿足向中國提供飛機、大炮、坦克等裝備的要求。11日,斯大林和周恩來聯名致電中共中央,報告了這一情況。
經過討論,雙方最後決定,放棄北朝鮮,讓金日成及其政權和軍隊暫時退到中國東北。據此,雙方分別通知了北京和平壤。
毛澤東決定:沒有蘇聯空中掩護照樣出兵,斯大林為此流下了眼淚
但是,在周恩來赴蘇的當天,即10月8日,毛澤東還是下令組建了誌願軍。他在給彭德懷、高崗等人的電報中稱:為了援助朝鮮人民解放戰爭,反對美帝國主義及其走狗們,借以保衛朝鮮人民、中國人民及東方各國人民的利益,將東北邊防軍改為中國人民誌願軍,“迅即向朝鮮出發,協同人民軍向侵略者作戰”。同時,毛澤東還任命彭德懷為誌願軍司令員兼政委。
同一天,毛澤東電告倪誌亮,將出兵朝鮮一事轉告金日成。當天,彭德懷去了東北。9日,彭德懷和高崗在沈陽主持召開東北邊防部隊軍以上幹部會議,傳達中共中央關於出兵朝鮮的決策。
直到這時,周恩來同斯大林會談的結果仍不能令人滿意。10月11日,斯大林還在堅持蘇聯空軍將推遲出動。當周恩來和斯大林的聯名電報送到毛澤東手中時,已是10月12日下午了。接到電報後,毛澤東緊急電令彭德懷、高崗,指示10月9日命令暫不執行,第十三兵團各部仍原地進行訓練,不要出動,並要求高崗、彭德懷立即來京商談。同時,毛澤東又給饒漱石、陳毅發去了內容大致相同的電報,要求宋時輪的九兵團原地整訓,而且在“幹部及民主人士中亦不要進行新的解釋”。
10月13日中午,彭德懷、高崗奉命來到北京。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對出兵朝鮮一事再次進行討論。毛澤東說服彭德懷和其他人,蘇聯空軍雖然暫時不能進入朝鮮,但他們已經答應對中國領土實行空中保護,並向中國提供大量軍事裝備。在毛澤東的堅持下,會議最後決定,在沒有蘇聯空軍掩護的情況下,在美軍向朝鮮北部地區大舉進攻的情況下,無論有多麽大的困難,都必須立即出兵援助朝鮮。
幾乎就在同時,即莫斯科時間13日下午,斯大林也作出一項正式決定。他通知什特科夫,讓他轉告金日成,中國人已經決定不出兵,金日成最好把他的剩餘部隊從朝鮮撤到中國和蘇聯境內。第二天,什特科夫報告莫斯科說,他已經向金日成轉達了斯大林的建議,金日成和樸憲永“感到驚訝”,並痛苦地表示:“他們將照此執行。”
師哲回憶說,在黑海同斯大林會談結束回到莫斯科後,他到康一民的住處想看一看國內有什麽新指示。他發現康一民正在抄一封電報,電文的第一句話是:你們走後,我們繼續開會,政治局同誌多數人主張出兵。
當師哲得知電報內容後吃了一驚,他急忙將此事告訴了周恩來。可是,“周總理不相信,認為我看錯了。”
師哲又返回康一民的房間,將電報首頁拿給了周恩來。看過電報後,周恩來坐在沙發上一言不發。“因為幾個鍾頭之前,他所談的話與這個電文中的意思是完全相反的。他剛剛講過中國不能出兵援朝,並以極有說服力的話向斯大林證明了這點,而且也作出決定,立即采取不出兵的準備和安排。但現在,國內又來電說大家主張出兵抗美援朝。
對此,毛澤東回憶說,我們當時雖然擺了五個軍在鴨綠江邊,可是我們政治局總是定不了,總是這麽彎彎曲曲的。“最後才決定,國內去了電話,不管蘇聯出不出空軍,我們去。我看也還是要感謝蘇聯,它總幫助了我們軍火和彈藥嘛,算半價。還有汽車隊呀。”
看來,師哲看到的電報應該是13日毛澤東給周恩來的有關出兵朝鮮的最後決定,也就是當天政治局會議討論的結果。
康一民之所以說周恩來此行的目的是告訴斯大林關於中國出兵的決定,可能隻是記住了這封電報的內容。
此後,周恩來開始同蘇方重新會談,其中涉及蘇聯提供軍事裝備和空中掩護問題。這就是康一民所說的周恩來同斯大林商談誌願軍改換蘇軍武器裝備和蘇聯出動空軍配合作戰問題。
13日政治局會議結束後,毛澤東把出兵朝鮮的決定告訴了羅申。他說:我們的同誌以前下不了決心,是因為他們對國際局勢問題、蘇聯的軍事援助問題,還有空中掩護問題並不清楚。“現在,所有這些問題都已經清楚了。”隨後,他將中央政治局會議的決定告訴了羅申,聲稱“中國人有義務派出部隊”,先派出9個師組成第一梯隊,盡管裝備差一些,但可以打李承晚的偽軍。然後,再準備第二梯隊。接著,毛澤東又提出了蘇聯空軍掩護的問題,而且“希望它盡快到達,無論如何也不應遲於兩個月”,周恩來“必須與菲利波夫同誌重新討論這些問題”。隨即,羅申將這一情況報告了斯大林。
當晚22時,毛澤東又起草了一封給周恩來的電報,通報了政治局會議討論的結果以及需要同斯大林進一步商談的問題:1.與高崗、彭德懷二同誌及其他政治局同誌商量結果,“一致認為我軍還是出動到朝鮮為有利”。在第一時期可以專門打偽軍,我軍對付偽軍是有把握的,可以在元山、平壤線以北大塊山區打開朝鮮的根據地,可以振奮朝鮮人民重組人民軍。兩個月後,蘇聯空軍就可以到達。六個月後可以收到蘇聯給我們的炮火及坦克裝備,訓練完畢即可攻擊美軍。在第一時期,隻要能殲滅幾個偽軍的師團,“朝鮮局勢即可起一個對我們有利的變化”。2.我們采取上述積極政策,對中國、對朝鮮、對東方、對世界都極為有利;而我們不出兵讓敵人壓至鴨綠江邊,國內國際反動氣焰增高,則對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對東北更不利,整個東北邊防軍將被吸住,南滿電力將被控製。3.菲利波夫和你聯名電上說,蘇可以完全滿足我們的飛機、大炮、坦克等項裝備,不知它是用租借辦法,還是要用錢買,隻要能用租借的辦法,保持二十萬萬美元預算用於經濟、文化等項建設及一般軍政費用,則我軍可以放心進入朝鮮進行長期戰爭,並能保持國內大多數人的團結。4.隻要蘇聯能於兩個月或兩個半月內除出動誌願空軍幫助我們在朝鮮作戰外,又能出動掩護空軍到京、津、沈、滬、寧、青等地,則我們也不怕整個的空襲,隻是在兩個月或兩個半月內如遇美軍空襲則要忍受一些損失。總之,“我們認為應當參戰,必須參戰。參戰利益極大,不參戰損害極大。”毛澤東還告訴周恩來,他對第三、第四兩點沒有把握,因此,“請你留在莫斯科幾天,和蘇聯同誌重新商定上述問題”。
14日淩晨,斯大林看到了羅申的電報,他立即通過什特科夫將這個消息告訴給了金日成,要金日成暫緩執行他13日發出的“關於在北朝鮮進行疏散和將朝鮮軍隊向北撤退的電報”,因為他剛收到毛澤東的來電,得知“中共中央再度討論了形勢,決定不管中國軍隊多麽缺乏武器裝備,還是要給朝鮮同誌軍事援助”。②
當天,毛澤東又給周恩來發去兩封電報。在第一封電報裏,毛澤東通報了朝鮮情況及誌願軍參戰的初步打算。他指出,我軍將以一個軍進至平壤東北地區,其餘三個軍及三個炮兵師位於德川以北,就可能使“美偽有所顧慮而停止繼續前進,保持平壤元山線以北地區至少是山嶽地區不被敵占。”在第二封電報裏,毛澤東通報了誌願軍出動的時間及部署。他告訴周恩來,我軍定於10月19日開動,於10月28日“在德川、寧遠線以南地區開始構築工事”。毛澤東還說,等6個月後,“在我軍裝備訓練完畢,空中和地上均對敵軍具有壓倒的優勢條件之後,再去攻擊平壤、元山等處”。他相信,“我們這樣做是有把握的和有利益的”。
周恩來在接到毛澤東13日的電報後,於當晚約見了莫洛托夫,請他將電文轉告斯大林,並征求斯大林的意見。14日,周恩來致電斯大林:“蘇聯誌願空軍在出動16個團的噴氣式飛機之後,可否繼續出動轟炸機至朝鮮配合中國軍隊作戰?”另外,蘇聯誌願空軍“進入朝鮮戰爭,當其與朝鮮人民軍配合作戰時,在雙方指揮關係上如何解決?”②周恩來還附上了中國政府開出的第一批各種炮及其所屬器材的訂貨單。
斯大林得知中共中央決定出兵朝鮮的最後決定後異常興奮,於14日再次致電金日成:“經過搖擺和作出若幹臨時性的決定之後,中國同誌終於下定出兵援助朝鮮的最後決心。有利於朝鮮的最終決定終於下定了,我為此感到高興。因此,您知道的關於中蘇領導同誌會談情況介紹應予撤銷。與中國軍隊出動有關的具體問題,您需要同中國同誌一起來決定。而中國所需要的技術裝備將由蘇聯提供。祝您成功。”③
然而,蘇方許諾的空中掩護,是打了折扣的。由於擔心蘇聯飛行員被美軍俘獲,暴露出蘇聯參戰的真相,引起美蘇直接衝突,蘇方不打算配合誌願軍在朝鮮地麵作戰。蘇方答應的空中掩護,隻是負責掩護誌願軍的後方,即使等兩個月或兩個半月之後,蘇聯空軍也不能飛到朝鮮境內。也就是說,蘇聯的空軍不能越過鴨綠江。
斯大林的這個決定顯然對中國出兵極為不利。得知這一消息後,毛澤東並沒有動搖決心。15日,毛澤東以周恩來的名義起草了一封給倪誌亮的電報,讓他轉告金日成:“即派一位熟悉道路的同誌於10月16日到安東接引彭德懷同誌和金日成同誌會麵。”當天,樸憲永奉命來到沈陽,請求中國盡快出兵。10月16日,彭德懷在安東召開誌願軍師以上幹部大會,宣布了中共中央的決定。
10月17日,毛澤東再度電告彭德懷和高崗,要他們於18日返回北京,至於出兵時間,“待周18日回京向中央報告後確定為宜”。
10月18日,即在周恩來返回北京的當天,毛澤東主持召開中央會議,在聽取周恩來和彭德懷的匯報後,最終確定了誌願軍入朝作戰的時間。當晚21時,毛澤東電令鄧華等13兵團領導同誌:“四個軍及三個炮師決按預定計劃進入朝北作戰,自明晚從安東和輯安線開始渡鴨綠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