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佛看世界

大千世界,趣聞橫生,細細品嚐,回味無窮。
個人資料
雕塑佛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五一聯歡會”救了我
到香港是“兩個飛躍之一”,那麽另一個飛躍是什麽?是脫離中共體製,來到美國。
許家屯對多維記者詳細地解釋了他當時為什麽決定到美國“旅遊休息”,講述了那短短幾天裏驚心動魄的過程。他看到了海南省長梁湘如何被李鵬以“研究開發海南洋浦港”為藉口騙到北京,一下飛機立即被軟禁的前車之鑒;他又得知接替自己職務的周南成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年前,有兩批特殊的大學生幾乎都在1982年走出校園。這群特殊的學生是中國恢複高考後的首批學員——77、78級,入校時他們從16歲到40多歲不等。他們當年如何,現在又處於什麽樣的狀態?
  從今年2月開始,一組同樣性質的聚會在中國眾多高校裏進行著:2月,北京電影學院;4月,清華大學;6月,上海交大;8月,西南師範大學;“國慶”期間,又有數百中年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很難想像,在沒有自來水的古代城市,人們該如何洗澡。一百多年前,先人們使用的依然是井水,那井都是露天打造的,常常可以從中發現死貓和死老鼠。
古時候,人們不僅用水困難,也缺少清潔觀念。人每天要洗一洗,這件事開始得不算很久。
即便是地位顯赫的皇帝也斷沒有這種意識,更不用說平民百姓了。
事件一:一百條毛巾洗一次澡
到底是貴賤有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作者:董保存
  粟裕大將在1958年的“反教條主義”鬥爭中,受到了錯誤的批判,被迫離開了軍隊第一線的領導崗位。他由此因禍得福,在“文化大革命”中得到毛澤東、周恩來的保護,沒有被打倒。誰料,更大更多的暗礁險灘、濁浪惡波在等待著他。而曆史已經證明,這位睿智冷靜、善於審時度勢的一代名將,經受住了嚴峻的考驗。
  大將無奈交槍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生逢1966》是一部描寫文革背景下的“老三屆”少年艱難成長的長篇小說。出身於資產階級家庭的高一學生陳瑞平在短短的一年中經曆了父親自殺、母親病死的家庭變故。最後,親近的女生又不得不離開。他為參加紅衛兵同家庭決裂,但又不知如何在這樣的環境中確定自己人生座標。他在迷茫中行走,幾乎失去了一切,承受著心靈的巨大傷痛。最後終於在絕望中獲得[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下決心不評論香港”
  多維記者問:你這紅色一生中,在香港執掌港澳工委的七個春秋,應該是最亮眼的一段。今天在香港回歸八年之後,再來看香港,你有什麽樣的感想?
  沒想到,思維敏捷,滔滔不絕、不時發出“許氏招牌笑聲”的許家屯,一下卡了殼。足足有一分半鍾,他什麽話也沒有說。
  多維記者想再對許家屯“啟發引導”一番:“……譬如[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新華社上海6月9日電 兩次赴朝采訪,是巴金先生生命旅程中重要一站。當年,巴金因何赴朝?新近在滬出版的《生命的開花——巴金研究集刊卷一》,其中首次發表的“丁玲致巴金信”,解開了這一曆史之謎。丁玲的信有兩封。第一封寫於1952年1月7日。
  全文如下:
“巴金同誌:這封信要寫要寫地拖了許久了。我自從整風以來就想著怎樣能抽出一批能創作的同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夜讀溫故戊戌年:康有為欺騙了中國人一個世紀
近讀《溫故戊戌年》,不是1997年張建偉獲首屆魯迅文學獎的那個版本,而是他在看到台灣戊戌變法史專家黃彰健的《戊戌變法史研究》之後寫就的、列居作家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張建偉曆史報告·晚清篇》之首的那個版本。同一書名下兩個不同版本的寫法,我不知道在中國著作史上有沒有第二。
夜讀新版,心驚肉跳,決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他1940年12月27日出生於舊金山(SanFrancisco)。當時,他的父母正隨粵劇團巡回演出。李小龍幼時身體孱弱,個頭很小,患有先天性隱睾症,怎麽看都不像是動作片主角的料.隨父母返回故土香港之後,首次登台時他隻有三個月大。在滿十八歲之前,他已經出演過18部粵語電影。從14歲起,李小龍開始學習詠春拳。那時,他學來的拳術多半用來對付街頭的流氓和管區警察。
為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0年4月3日淩晨,在上海市楊浦區的“大碗麵”餐廳裏有一幫人正在爭毆,情況十分危急。收到社區保安隊員的報告後,長白派出所的民警立即出動,火速趕到了案發現場。
  在餐廳裏,民警們看到有一中年男子正虎視眈眈地手握著一把菜刀,他的身邊則站著一個亦
拿著把沒柄匕首的戴眼鏡的少年。他們立即衝上前去,將這兩人扭獲。此時,邊上的圍觀者告訴民警[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461]
[462]
[463]
[464]
[46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