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平詩稿

一鶴排雲上,詩情到碧霄
個人資料
博文

昨天讀到墨瑞君的虞美人(見後附),即吟了幾遍,感到是一首好詞。首句“一簾春睡休驚了”起得平正,第二句“夢裏分離少”立刻就奪人注意。不說夢裏相逢,偏說分離少,更見白日相思的痛苦和夢裏團聚的珍貴。團圓夢被驚醒後,自然想到去年分離.“去年杯酒餞秋風”,有情有景,真是爐火純青的好句子。末句“小橋蘭舟何處訴情衷”,自然接上,風景依舊,人隔天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7-06-05 13:31:50)
上周我傳了一篇”詩遇知音意自深“的小文章到書香人家,談的是當讀者和作者有共同經曆時,就更能體會到詩的深意。我那文章的標題引起了紅袖添亂的注意,她巧妙地將我的名字嵌進去,在“詩遇知音意自深”後,接了一句“曲與知音曲自平”。我即拍手叫好,“與”這兒當動詞用,指曲子唱給知音聽就格外自然嘵暢,說明詩曲同工,都有待知音。誰知又有一位署名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07-06-02 08:44:33)
一:篝火迎春
熊熊篝火照天紅,
急舞狂歌意未窮。
挾女呼朋頻進酒,
今宵真個醉春風。二:春夜聞鶯
冰消日暖綠初勻,
如雨梨花滿小城。
應是一年春色好,
啼鶯夜半就催人。三:春思
春風颯颯雨潺潺,
子夜拋書怯影單。
搜索詩腸難得句,
此心此刻在江南。四:春景戲作
金發姑娘膽氣豪,
敢將胴體晾青郊。
行人莫作非非想[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7-05-27 08:33:45)
周末有閑,在燈下讀唐詩。於是又看到杜審言那一首七絕:
知君書記本翩翩,為許從戎赴朔邊。
紅粉樓中應計日,燕支山下莫經年。
這詩以前在國內時看到過多次,印象不深,隻知道作者是大詩人杜甫的祖父,感到有點了不得。後來我出國了,和妻兒分開了,分的時間長了,思念日漸深了,再讀到這首詩,就感到心弦被它撥動,體會到一種深刻的酸楚和惆悵。這詩[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7-05-26 14:06:31)
我曾寫過幾篇短文,懷念我高中的語文老師鄒人卓先生。見報後剪寄回國給年逾古稀的老師。老師複信時有七絕一首贈我:階下青苔陌上塵,
白雲蒼狗惜餘曛。
虛名忝附生花筆,
何幸當年竟識君。接信後我正好到德國去開會,在飛機上想到老師這首詩,不覺心潮起伏,就即景和了老師一首:玉宇吟詩脫俗塵,
雲濤滾滾日微曛。
飛天灑下無窮憶,
萬裏高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07-05-25 12:20:52)
中國的山水畫,在空白處常常有人題字,題詩。有時是作者自己題,有時是別人,有時是好幾個人。寥寥數字點個題尚可,但常見的是洋洋灑灑,不肯撒手。我一向不喜歡這種做法,認為是糟蹋了畫的美。好不容易有那一片江天,你去密密麻麻塞滿了字,壓得下麵的山林都喘不過氣來。空間同樣是畫的組成部分,而且是畫的整體美不可缺少的部分。這倒和詩一樣,也要有空間[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過三峽》(寫於大壩工程前)
久懷三峽水,今日過瞿塘。
咫尺驚雷滾;千礁惡浪狂。
浩歌迎險壁;指點話滄桑。
何日如揚子,喧騰萬裏長。
《井崗竹》
翠竹依山長,豐功入史章。
磨梭迎敵寇;劈擔送軍糧。
葉茂鳴天籟;根深抱故鄉。
滿坡新筍出,代代色青蒼。
1305-516[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7-05-17 15:11:09)
今朝都憶葬花詞,
雨打瀟湘竹幾枝。
星眼有情人隔世;
弦歌在耳淚催詩。
風刀霜劍尤能數;
禍福姻緣未可知。
欲借空門藏潔質,
傷心病蜮不憐癡。
(1306-556)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水仙
(餘曾攜水仙球赴北歐,適逢嚴冬,水養於案上,竟抽芽開花,芳香一室,
得七絕兩首:其一
粉白鵝黃碧玉妝,移根萬裏自芬芳。
柔腸莫起江南憶,歐北今宵夢亦香。其二
凜天冽地雪無涯,轉眼他鄉日早斜。
賴得故園花作侶,男兒七尺不思家!其一:
若戀平凡不下山,飛簾破宇落塵寰。
淩空卷起千堆雪,幾個男兒不動顏?其二:
胸敞襟開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讀了九五先生在詩詞欣賞欄裏的文章,很高興,因為基本觀點我都支持。有些地方也許有點過激,作者憤激之情溢於言表,我猜是想起一點振聾發聵的作用。現在也確實需要有人站出來,作這樣的呼喊。詩,無論新詩和舊詩,都要有真情,題材倒可以是多樣的。“大江東去”是美,“小橋流水”也是美。“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是美,“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56]
[57]
[58]
[59]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