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2007-06-02 14:35:06)
緊張的病人
“您能告訴我嗎?為什麽您從手術室裏跑出來?”院長問一個萬
分緊張的病人。
“那位護士說:‘勇敢些,闌尾手術很簡單!’”
“這話難道不對嗎?”
“唉!可這句話是對那個正準備給我動手術的大夫說的!”
病得迷糊
醫生對病人說:“你的病很重,不知道是否治得好。”
病人哀求說:“醫生,請你想法子救我。複原後我願意捐5萬元[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7-06-02 14:18:40)
西方醫生和中國醫生不一樣。
中國醫生不願意解釋給病人病情。
因為
1,病人不懂,有對牛彈琴的味道,
2,根本不把病人當人,一個工具和工程師談什麽
3,給醫生回旋的餘地。就是出了問題狡辯的機會,修改病例的機會。
4,有些絕症病人,可能會受到打擊,造成情緒創傷。
總結,中國醫生不尊重病人,所以可以愚弄病人,
西方,病人是人,要尊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中國人比較不喜歡壞消息,同治還是道光,記不清了。就根據取類比像的《易經》原則,認為報告壞消息的是災星,報告好消息的是吉星。報告壞消息的就要被殺。
導致,沒有人敢說壞消息,結果中亞失去了,都不知道。沒人敢說啊!
中國人啊,什麽時候能夠實事求是的看問題,而不是帶著情緒看問題。不管真假,真的就鼓勵。而不是,見了壞消息,就努力封殺。
IC[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我們總是在期待知道美國與歐洲怎麽看待我們,對他們的觀點過度興奮或沮喪。但我們對於周邊國家的理解,仍未開始。”必須承認,對於我們的鄰居,除了模糊的泛泛印象,我們對他們其實並不了解。
  地理位置上的唇齒相依,更需要心靈上的彼此溝通和靠近。站在紛繁複雜的國際政治舞台上,踏著崛起的腳步,在鮮花和掌聲之外,我們有必要重新審視一下我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在我們的傳統文化裏,“有恩報恩,有仇報仇”的觀念根深蒂固。若無恩亦無仇則“井水不犯河水”。所以,我們才會在戲曲或話本中常常聽到“老夫待你不薄,萬萬沒想到竟然是你……”,或“老夫並未得罪於你,緣何要如此苦苦相逼!”
  這些戲劇化的橋段最近再現於山西稷山“誹謗案”中。《新京報》記者近日采訪了處於輿論漩渦中的“被害人”———稷山縣[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剖析《時代》最新封麵 警惕“捧殺”中國(圖)新華網
新華網消息,“中國經濟將趕上美國”這一話題最近再度甚囂塵上。西方媒體對“中國崛起”話題的報道更是連篇累牘。對此,美國《僑報》30日發表評論指出,中國趕英超美的條件還遠不充分,中國政府和人民應警惕被“捧殺”。文章主要內容如下:
  據一份對15國民眾的調查結果顯示,絕大多數被調查民眾都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比死刑更能嚇住貪官的懲罰是什麽?
  最近有兩則關於貪官被判刑的消息,很是引人注目,網上也是議論紛紛。
  其一是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對原食品藥品監管局原局長鄭筱萸受賄、玩忽職守案做出一審判決,鄭筱萸依法被判處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對此,中國政法大學教授何兵的評價是:鄭筱萸被判處死刑,彰顯了中央高層的反腐決心。
  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小學女生相約集體自殺手拉手投水2人死亡
  5月31日,安徽太和縣張營小學5名13歲女學生,相約集體自殺。除一人中途退卻回村喊人外,其他4人手拉手跳水,兩人死亡。據當地村民反映,5名女生曾受到一些男孩的騷擾與侮辱,並曾經將此事向學校的老師反映,但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
  昨天是“六一”兒童節,而就在“六一”節的前一天下午,太和縣張營小學5名13[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中國精神和心理谘詢專業人員短缺,而病人數卻不斷增加,悲劇重重發生,社會負擔沉重。
  中國媒體多次報道,精神病人和抑鬱患者人數增加,而由此導致的自殺和殺人案件也頻頻出現。中國平均每10萬人擁有1.26名精神科醫師,每100萬人擁有2.4名心理谘詢師。
  三千萬人患抑鬱症
  解放日報報道,心理谘詢和治療專業人員嚴重匱乏。剛結束的中德心[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中國單身報告:人人都是心靈上的單身
  57年前,中國擁有了第一部《婚姻法》,中國結束了一夫多妻製。57年後,中國擁有了高速增長的城市化率、GDP和離婚率,“第四次單身潮”與“80後離婚潮”同時到來——中國男人和女人的共同生活突然增加了新的選項:單人房,雙人床;亞婚姻,偽單身;一結婚,便離婚;簽訂婚前財產協議或單身協議……
  一次以婚姻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
[36]
[37]
[38]
[39]
[4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