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穀雄風

有所思,有所感,從曆史的時空中來,再回到曆史的時空中去。
個人資料
歸檔
博文

民國粵人赴澳留學檔案匯編(百廿七):東莞張英 東莞附城 這是一個比較特別的留學檔案。確切地說,是留學生之父母和兄弟姊妹皆在澳大利亞,而申請者本人被獨自留在國內,然後再由父母申辦赴澳留學,最終仍然返回中國的案例。 張英(JongYeung,或寫成CecilYoung)是東莞縣附城人,據報是生於一九一六年二月四日。根據檔案,他的父親是一八七五年出生的JongYuen(有時候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偷梁換柱的“回頭紙”入境嚐試:一份澳檔的證言 自淘金熱起,中國人開始大批進入澳洲,除了淘金,也從事種植業、家具製造業、洗衣業和各類零售商業活動。從此之後到1901年澳大利亞聯邦成立的這一時期裏,一些華人在各殖民地通過歸化入籍成為英國屬民及申請長期居留而長留在澳洲,形成了最早的澳大利亞華人社群之主體。他們使用這些入籍紙以及他們在澳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民國粵人赴澳留學檔案匯編(百廿六):高要蔡華 高要槎崗村 根據嶺南珠璣巷人後裔南遷在廣東省高要縣之分布,回龍鎮所屬之黎槎村是蔡氏主要居住地,而距其不遠的槎崗村蔡姓人家則是其外遷之後裔分支。一九二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出生的蔡華(ChoyWah),便是槎崗村人。他的父親蔡樂(ChoyLock)大約出生於一八七六年,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前後,便跟隨鄉人奔赴澳大利亞[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民國時期赴澳留學章程變遷(續):一九○八至一九一○年赴澳的中國留學生 如前所述,民國初年即一九一二年達成並實施的《澳洲外務大臣新訂中國商人學生來澳章程》,是中國在澳大利亞設立外交機構——中國駐澳大利亞總領事館三年之後的事情,也是中國總領事館為爭取華人入澳權利所做的一件大事。大清國雖在光緒卅四年(一九○八年)與英國達成協議可在澳大利[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民國粵人赴澳留學檔案匯編(百廿五):增城黃永昌 增城瓜嶺村 黃永昌(WongWingCheung)是增城縣新塘鎮下轄的瓜嶺村人,生於一九一○年十二月六日。根據檔案顯示,他在五歲時便進入增城縣瓜嶺學校念書,出國前已有五年的學齡。從當時的照片來看,他就讀的學校有可能是新式學堂或教會學校,因為一個十歲的孩子身著西式製服或者校服,形象陽光,顯係自小便接受過良好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民國粵人赴澳留學檔案匯編(百廿四):東莞葉亞打、葉愛林兄弟 東莞莞城外村 葉亞打(ArthurYep)和葉愛林(WilliamYep)是兄弟倆,東莞縣莞城外村人,前者生於一九一四年八月十五日,後者是一九一六年十月卅日出生。他們的祖父早在十九世紀末年就從家鄉去到澳大利亞發展,最終落腳在鳥修威省(NewSouthWales)的首府雪梨(Sydney),開設一家商鋪,經營布料,也兼做裁縫生意,尤其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有關新西蘭華人曆史研究概況 新西蘭華人曆史的研究成果,可以從西文和中文兩界比較來看。下麵所呈現的,隻是一個粗線條的基本概括,主要涉及的是新西蘭華人曆史研究的概況。總體而言,西文界的研究不僅開展得早,其成果也較多。 西文界 在十九世紀下半葉到二十世紀初,新西蘭是被視為大英帝國在南太平洋的殖民地澳大拉西亞(Australasia)的組成部分,而從1860年[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澳華家園》第28期 澳洲軍隊在中國 鬱金香,是一支澳洲軍隊特遣隊的番號。他們的使命是去中國幫助訓練突擊隊與日軍作戰。這支部隊如何形成?怎麽去的中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民國粵人赴澳留學檔案匯編(百廿三):高要顯榮、亞昭兄弟 高要宋龍村 出生於一九一八年二月十五日的顯榮(HinWing)和一九一九年六月二十六日出生的亞昭(AhChew),是兄弟倆,皆高要縣宋龍村人[1]。事實上,顯榮和亞昭隻是他們的名。從檔案所透露的情況判斷,他們顯然應該姓湯,因檔案中據稱為其父者,名叫湯淩(HongLing)[2],約在一九○四年從家鄉高要縣去到澳大利亞發展[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民國粵人赴澳留學檔案匯編(百廿二):增城黃進鴻 增城黃沙頭村 增城縣黃沙頭村也是屬於新塘鎮下屬的一個村莊,出生於一九一○年二月二日的黃進鴻(WongChingHung)便是該村人氏。從檔案上所表明的關係來說,黃欽(WongHome)是黃進鴻來澳留學的監護人,但澳大利亞政府的文件中並沒有直截了當地將其視為前者的父親,他本人在申請表中也沒有特別說明這一點。因在澳大利亞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6]
[7]
[8]
[9]
[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