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見到的“德國之聲”發表的文章中,最象樣的一篇,現轉如下:
德國之聲/去年年底,西南德意誌電台播出一台長達45分鍾的專題討論節目,題目是“一場偉大的試驗-中國、中國共產黨和資本主義”,引起聽眾的極大興趣。該節目是從北京德廣聯的錄音室播出的,主要參與討論的有德國“世界報”駐京記者喬尼-埃爾靈和歐盟駐中國商會主席約爾克-武特克。德國之聲[
閱讀全文]
第一:54軍127師
第127師最早的前身是“大革命時期”的孫中山廣州陸海軍大元帥府鐵甲車隊,北伐戰爭中是著名的“葉挺獨立團”,贏得“鐵軍”美譽。“大革命失敗”後,經曆了南昌起義、井岡山會師,是“朱毛紅軍”紅4軍、紅1軍團的骨幹部隊。作為主力參加了中央紅軍的曆次重大戰役行動,是中央紅軍長征路上的開路先鋒,強渡烏江,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
閱讀全文]
1960年9月生,工學博士
現任職務:浙江大學材料與科學工程學院副院長
浙江大學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學係主任
1982年畢業於浙江大學化學係(理學碩士),1982至1985年化工部晨光化工研究院從事有機矽材料研究(助理工程師),1988年研究生畢業於四川大學(原成都科技大學)高分子材料工程係後留校任教,1992至1994作為中日聯合培養博士生留學日本京都大學,1994年獲四川大學(原[
閱讀全文]
沒有壓力不會進步,壓力過大也容易崩潰。人如此,國家也如此。因此,如何正視壓力並善於化解壓力至關重要。這是一個人成熟的標誌,也是一個國家崛起的重要標誌。
從類別分,中國麵臨戰略壓力、政治壓力、經濟壓力、外交壓力、文化壓力等多重複合型壓力。從來源分,中國既麵臨來自美國及西方的各種壓力,也麵臨來自發展中國家的壓力,還麵臨台獨、疆獨、藏獨[
閱讀全文]
“美國黑人的投票權到1965年才真正開始;瑞士是到了1971年,所有的婦女才獲得了投票權,瑞士才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普選。如果要推動西方式的民主化,西方自己首先要向別人解釋清楚,為什麽你們自己真正的民主化過程毫無例外都是漸進的,都是在現代化之後才實現的?”
國人看世界:我見到的西方民主
今年6月下旬,在德國慕尼黑郊外一個風景如畫的[
閱讀全文]
小鷹號事件已經熱鬧了好一陣子了。中國先拒絕後同意小鷹號進入香港。美國的反應很有意思,一開始是吃驚,而後賭氣離去,跟著是對中國提出抗議,現在則是不斷營造批評甚至是謾罵的輿論。日前,美國軍事專家更是指責中國呈現了傲慢心態。孰是孰非,值得一斷。
前美國國防部中蒙台科科長、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米德偉日前表示,中國拒絕美[
閱讀全文]
由於美國政府和軍方無視中國的領土和主權、違反國際慣例,搞“突然襲擊式”的進香港“補給”要求。中國政府為彰顯主權,對美國“突然襲擊式”的進香港”要求予以拒絕,但是很快又出於“人道主義”考慮,同意美軍艦入港。可美國軍艦竟耍起了“大牌”,就像某些蹩腳的三流明星似的,還賭氣不進香港了。呸,美國佬,你愛進不進!沒人請你來,是你自己死皮賴臉[
閱讀全文]
應日本軍方的邀請,中國海軍“深圳”號驅逐艦於11月21日上午10時從廣東湛江港起航,在11月28日抵達日本東京港,開始對日本進行為期4天的正式友好訪問。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艦艇首次訪問日本,據報道這次出訪的目的在於“加深中日兩國人民、兩國防務部門,特別是中國海軍與日本海上自衛隊之間的相互了解、相互信任,促進中日友好關係的發展。”此次“深圳”艦在[
閱讀全文]

全球安全組織網站的文章說,解放軍海軍從上世紀80年代起開始尋求航母,並傳出中國到2010年為止要建造一艘排水量為4萬噸的航母,但這些報道多為"分析與推測"。盡管解放軍海軍為航母項目遊說多年,但中央軍委考慮的因素要多得多:首先是中國擁有航母引起的地區連鎖反應;二是航母耗資過大,且容易遭攻擊。由於種種因素,中國的航母項目推遲了。
網易軍事[
閱讀全文]
最近中德關係陷入低穀。中德之間差不多是一場外交戰爭了。中國很多年沒有這麽做了,韜光養晦,打打瞌睡,舉個手來個棄權,輕聲哼哼“不要再做傷害中國人民感情的事了”,是正常的反應。這次這麽做,能維持多久,老實說:不知道。
老實頭也有發硌的辰光(上海話)。
問題是為什麽默克爾會發飆挑戰中國的西藏政策,為什麽她會搞走進亞洲放棄中國,[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