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從撒切爾到默克爾:中國成長他們煩惱

(2007-11-26 02:58:04) 下一個
最近中德關係陷入低穀。中德之間差不多是一場外交戰爭了。中國很多年沒有這麽做了,韜光養晦,打打瞌睡,舉個手來個棄權,輕聲哼哼“不要再做傷害中國人民感情的事了”,是正常的反應。這次這麽做,能維持多久,老實說:不知道。

  老實頭也有發硌的辰光(上海話)。

  問題是為什麽默克爾會發飆挑戰中國的西藏政策,為什麽她會搞走進亞洲放棄中國,為什麽她要搞價值觀同盟聯合日本印度遏製中國,為什麽?憑德國的實力,這些簡直是瘋了。
  以中國德國之間的利益衝突,看不出德國有什麽必要要遏製中國。老實說印度想遏製中國,都比德國有理由。

  筆者以為:這是因為中國的成長,令德國人大大的煩惱!

  今年,特別是今年,有很多中國成長的消息與德國有關。中國在國際貿易出口總額上超過德國,GDP總額也可能會超過德國(如果歐元不是漲的太快的話),中國的自己品牌汽車出口加速,中國在非洲大力發展經濟合作,中國在車床領域在重裝備領域開始大力投入,等等。這些都越來越表現出中國很快要超越德國這個在曆史跑道上的對手。

  德國人真的無所謂?不會的。據我對德國人的了解,他們是非常驕傲的,自認為是天下最優秀的種族。從默克爾的反應看,他們就是煩惱了。

  我們如果回想一下的話,煩惱的實際上不止是默克爾,還有好些個呢。隻是我們隻顧著自己奔跑,沒太在意罷了。

  撒切爾,跌了一跤

  嚐到被中國趕超滋味而很窩心的,大概最早的是撒切爾。也許女人都比較敏感?當初為了香港問題,英國很多人認為中國人不會不收回去。但是對阿根廷馬爾維納斯群島戰爭勝利之下的撒切爾卻不那麽看。撒切爾認為中英之間關於香港本島的曆史協定是法律文件永遠有效,她說我們英國人最重視法律,言下之意中國人不行而且不懂規矩。撒切爾訪華要親自給中國人上上課。途中經過日本撒切爾對媒體談話胸有成竹,她要對香港600萬市民負責,那可是女王的土地。

  但是我們知道,撒切爾夫人在人民大會堂與中國領導人會談,中國領導人根本沒把英國放在眼裏。“如果你們不同意,那麽香港的收回就是另一種方式了。”什麽方式?撒切爾是聽得明白的。

  撒切爾走出會談,在人民大會堂的階梯上摔了一跤。

  中國要奪回女王王冠上最後一塊鑽石了。英國人是怎麽想的?

  我們都知道最近還看到撒切爾詛咒中國永遠不會成為大國。其內心的創傷已經令她看不到既成事實的東西,更不要說今後的發展。

  彭定康,前倨後恭

  英國人表露出煩惱的,要數彭定康,就是最後的港督,香港人稱肥彭的那位英國紳士。

  彭定康被女王派到香港作最後的總督,直到1997年香港回歸,他沒少折騰。由於香港是中國的領土,雙方在那段時間的明爭暗鬥,那比默克爾要錯綜複雜多了。彭定康打的也是民主牌,胡攪蠻纏,帶刮香港油水。

  不過,香港最後還是被中國收回了。彭定康從一開始就注定是個失敗者。盡管英國人經曆了多少次殖民地的丟失,紳士風度練出來了,但是肥彭臨走搞了個什麽郵輪離港,還是風雨飄搖,很晦暗。

  此後最為有意思的是肥彭在歐盟被提名作對華的外交官,被北京否決不得上任,幾乎失業。後來肥彭變了個人,對中國經常是說些肉麻的讚揚話,判若兩人。

  小泉瘋子

  說到外國人對於中國成長的煩惱,我覺得最要一提的就是小泉。小泉上任所作所為之怪異,之不可理喻,恐怕不是正常人可以理解的。他差不多就是處處跟中國過不去。

  現在想起來,80年代到90年代,英國人從香港問題切身感到中國的成長。2000年之後,估計是日本人了,大量中國製造湧入日本,中國的發展與日本當年自己的成長太像了。日本人清楚這麽下去會是什麽情況。世界工廠的牌子被中國摘掉,日本怎麽辦?

  實際上也沒什麽辦法。於是小泉就怎麽都不是滋味。按照上海人的說法,就是“作啊!”

  加拿大的旅遊協議

  如果說日本曾經煩惱,那麽加拿大也不是沒有發過神經的。接見達賴就是加拿大幹的早。那個什麽馬丁總理,突然拋棄了特魯多總理開創的加中友好傳統,拋棄了讓克裏添總理的政策,就像默多克拋棄施米德總理的政策一樣,硬要一次一次地接見達賴。

  最後本來都已經把簽字筆放在桌上的中加旅遊協議被擱置了,一擱就是幾年直到現在,美國都簽了加拿大還沒有。加拿大的商機已經徹底泡湯了。

  合縱連橫各個擊破

  在現在全球化的商業世界,象默克爾這樣搞對華遏製,簡直是瘋子。美國都搞不成何況德國。在現在各國商業利益第一的情況下,中國可以輕易地使用合縱連橫的手法,把默克爾的價值觀同盟各個擊破。有太多的選擇可以這麽做。比如德國自己說的中國可以利用和法國做生意擺德國一道。德國人不必為此罵罵咧咧,德國自己不是要到印度搞平衡嗎。自己搞就可以,怎麽不允許中國人搞?中國人搞這麽一套是春秋戰國的時候就開始了,那時候德國人恐怕還在羅馬人地下呻吟呢!

  德國在中國的外交價值鏈上,隻是一個技術先進國家,中國需要其技術。資金中國自己現在不那麽缺了,管理也學得不少了,市場德國也不算大,歐洲是一個整體,進不了德國進意大利進奧地利進法國,一樣擊穿。

  中國德國利益衝突不大,各幹各的,什麽遏製中國,癡人說夢。德國人的煩惱會過去的。當然昔日的友情恐怕大打折扣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