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滿洲國是中國大陸第一個以建立現代法製治國為目標的國家。以五族協和建設皇道樂土為口號,滿洲國的經濟飛速發展,人民生活不斷提高,中國人等的流入也是顯著的增加了。(第273頁)
1937年(昭和12年)7月7日夜間,在北京郊外盧溝橋,發生了不隻什麽人向正在演習中的日軍開槍的事件,翌日清晨就和中國的國民黨軍隊進入了戰鬥狀態,(盧溝橋事件)雖然進行過就地[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793年(清乾隆五十八年 ,英國國王派遣馬戛爾尼帶著使團訪問中國,急欲打開中國的貿易門戶。但是他們的通商要求遭到中國乾隆皇帝的拒絕。
1816年(清嘉慶十一年)2月8日,英國國王再次派阿美士德率使團來華商談貿易問題。使團團長阿美士德是英國著名的外交家,他曾擔任印度總督,所帶的使團成員不僅漢語水平挺高,而且大多是東印度公司的成員。[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譴唐使朝貢,拿回去的總比貢的多的多,日本人能不喜出望外。
2、倭寇犯海疆,如入無人之境。據《萬曆十五年》載:十幾名倭寇在龍般虎踞的南京城外殺人越貨,悠哉悠哉,日本人能不喜出望外?城內幾萬大軍竟龜縮一團,足可載入《世界軍事奇聞大觀》第一頁。由是不難想象1937年12月13日了吧。400多年前都有伏筆了。
3、1874年,琉球群島民與台灣島民發生部突,[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會”字新解
兒子:“爸爸,簡化字的‘會’字怎麽寫?”
父親:“人字下麵一個雲字。”
兒子:“為什麽?”
父親:“開會的時候,別人怎麽說你就怎麽說,這叫‘人雲亦雲’。”
隻吃一噸
男青年決定到農村老家舉行婚禮。男方的父親給市裏的親家來電報
問:“能來多少人?好作準備。”
親家回電說:“去不了多少人,隻準備一噸飯就行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發言內容:先,我很感謝有那麽多朋友出來表達對我文章的看法。我注意到越來越多的朋友的支持和理解,對於不同的意見我也可以理解他們的出發點,至少現在無理取鬧或者動不動罵人的已經減少很多了。
這裏我想談談我這些年對國內的感受以及一些個人不成熟的想法,僅供大家參考,希望得到更多的反饋。我是上海人,從上海的一所名牌中學畢業,相信閱讀過摩登時代[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4年02月12日09:44
英國遍地黃金?英國賺錢很容易?如果有人這麽告訴你的話,你千萬要小心了!昨日,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知情者致電本報記者,向本報講述了自己偷渡英國的地獄之路。他說,一路上他的腳都快走斷了!他希望通過本報提醒那些有偷渡赴英打工念頭的人,英國不是黃金地!
  
以下就是這位知情人敘述的親身經曆:
  路上輾轉走了四個多月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4年01月27日10:07
  文/李清泉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法蘭西共和國建交40周年,作為當年中法建交談判的參加者,我深感40年前震動世界的中法建交,是毛澤東外交思想的一次重大勝利,也是周恩來總理和法國總統戴高樂外交智慧的結晶。
  新中國成立後,美國政府繼續支持盤踞在台灣的蔣介石集團,對新中國采取敵視政策,經濟上封鎖,軍事上包圍,外[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4年01月27日09:59
胡錦濤主席與希拉克總統首次會談
  中新網1月27日電據外交部官方網站消息,當地時間1月26日下午,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法國總統府愛麗舍宮與法國總統希拉克進行了會談,雙方就中法雙邊關係和共同關心的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深入交換意見,並達成廣泛共識。
  胡錦濤在機場出席了希拉克主持的隆重歡迎儀式後直接來到愛麗舍宮,這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04年01月26日19:04
  中新網1月26日電1月24日,中法文化年北京文化周盛裝行活動於14時在香榭麗舍大街上隆重舉行,活動引起了西方主流媒體的普遍關注。據北京晚報報道,CNN、美聯社、法新社、巴黎人報、世界報,法國電視1台、2台、3台等百餘家媒體記者到場采訪,各大媒體用大篇幅在主要版麵報道了這次盛大的中國春節慶祝活動。
  CNN將這條報道放在了當天新聞[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3-12-26
作者/牛春梅 
前些日子,連夜的風雪將京城街頭許多樹木壓折,冬天開始向人們顯示它的威風了。氣象專家說,今年冬天不再是那些個溫溫吞吞的暖冬了,而是我們闊別已久的寒冬。它威風凜凜的開幕式,似乎就是為了讓你明白氣象專家確實沒有騙我們。北京好就好在四季分明,冬天自然就該有冬天的樣子,無論衣食住行。馬路邊上的冬儲大白菜已經擺上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31]
[32]
[33]
[34]
[3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