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西方為何對中國采用雙重標準?
蘆笛
網友先後轉貼了幾篇西方著名政客和政論作家評論中國的文章,包括英國前首相布萊爾的好評在內,觸動了我早就有的感覺,那就是西方對中國的態度與對前蘇聯很不一樣,采取了明顯的雙重標準。國內的禦用學者和憤青們如果不是那麽無知,就不該指責西方對中國的敵視態度,把西方描繪為“亡我之心不死”的大灰狼,因為這[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阿道夫·威廉·布格羅(Bouguereau,AdolpheWilliam,1825.11.30--1905.8.19)
布格羅是法國19世紀上半葉法國學院派繪畫的最重要人物。他以神話和寓言題材的繪畫吸引大批追隨者。一生獲得多種殊榮,成為當時法國最著名的畫家。其作品以高度完整、技法全麵和擅長表現多愁善感的題材為特征。在人物造型處理上,為了追求高度的優美,舍棄技法創新,維護官方正統的藝術,排斥其他[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Vincent》:
星夜下調色板上隻有藍色與灰色Starrystarrynight,Paintyourpaletteblueandgrey
你看透我靈魂的雙眼仰望著夏空Lookoutonasummer'sday,Witheyesthatknowthedarknessinmysoul
山的陰影襯托出樹和水仙的輪廓Shadowsonthehills,Sketchthetreesanddaffodils
雪地的色彩捕捉微風和冬日寒冷Catchthebreezeandthewinterchills,Incolorsonthesnowylinenland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法國作曲家喬治·比才,1838年10月生於巴黎,父親是聲樂教師,母親出身於音樂世家。九歲學鋼琴,同年考入巴黎音樂學院,後又隨古諾學習。歌劇《卡門》完成於1874年秋,是比才的最後一部歌劇,也是當今世界上上演率最高的一部歌劇。
該歌劇由梅爾哈克和阿勒維根據梅裏美的同名小說改編。
1875年初次演出於巴黎。這裏的音樂,是第一幕中卡門所唱的哈巴涅[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莫紮特的三幕歌劇《伊多梅紐斯》
1781年的歌劇《伊多梅紐斯》,是莫紮特根據希臘神話阿加曼農王的故事譜成,是他僅有的兩部正歌劇之一。
內容是敘述克裏特王伊多梅紐斯在特洛伊戰爭之後歸來,要王子伊達曼特作為還願的犧牲品奉獻給海神,而王子對特洛伊公主伊麗亞忠貞不移的愛情,感動了海神,從而成全了這對情侶。
托馬斯·庚斯博羅(ThomasGainsborough,17[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卡拉揚指揮,《貝多芬第七交響曲》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莫奈的畫+柴科夫斯基的鋼琴曲(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10QA4Z1QQlo
莫奈的畫+柴科夫斯基的鋼琴曲(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6zHPA6MwYk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8-07-24 09:52:49)


這裏的背景音樂,是貝利尼(Bellini)的歌劇《夢遊女》(Lasonnambula)中的選段《啊,滿園鮮花凋零》,由安娜.奈瑞貝科演唱。

貝利尼
意大利作曲家。1801年11月3日生於西西裏島卡塔尼亞,1835年9月23日卒於巴黎附近的皮托城。
貝利尼隻度過三十四歲短暫的一生,卻寫出了《夢遊女》、《清教徒》、《諾爾瑪》等優秀作品。據說1835年9月時,詩人海湼曾對貝利尼[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8-07-24 08:19:36)
閱讀 ()評論 (0)

帕瓦羅蒂在這裏演唱的《卡塔麗》,是根據那波裏民歌改編的著名男高音獨唱曲,又名《負心人》。
這首歌的作曲是意大利作曲家塞爾瓦托·卡爾蒂洛(SalvatoreCardillo1874-1947)。卡爾蒂洛從1903年大學畢業後就移民美國,他創作了一些電影音樂,使他成名的是一些那不勒斯風格的歌曲,其中包括這首最著名的《負心人》和《月亮》等,這些歌均由利卡爾多·克迪費羅作詞。[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
[26]
[27]
[28]
[29]
[3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