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鶩者。。。

其鳴無聲,其飛不能高遠,日沉浮於鷗鷺之間,而默以自容。
個人資料
博文
(2007-01-30 13:48:04)
一抹斜陽殘照裏,半塘遺夢有誰知。
墳前但見寒鴉叫,破布猩紅扯大旗。
***************
附文一則:

秋深的黃昏,桂林東郊半塘育才小學的操場上,雖沒有枯藤老樹昏鴉,但一抹夕陽灑在雜草叢生的半塘墓前,還是令人想起半塘老人的“對蒼煙落日,似聞悲吒”和“夕陽山影自蕭森”來。而最讓人稀噓的,這墳裏躺的竟是晚清四大詞人之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7-01-29 22:20:51)
半塘餘韻如琴  前幾年,有機會到桂林去,對這個以山水秀麗譽滿中外的名城,自然不放過,每天訪尋市上。一天轉到一處湖邊,湖水清澈碧透,湖畔一棵大榕樹,近邊依稀城廓樓台。走近,果是一座城樓,隻見城牆壁上嵌刻有一詩,是郭沫若作,中間四句是:  “高臨唐代南門古,遙望杉湖春水深。山穀係舟猶有樹,半塘餘韻渺如琴。” 
 原來這裏是唐代的古南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7-01-29 21:46:25)
桂林以山水甲天下而聞名於世,去年夏天,我有幸來到了桂林,不過不是為了遊山玩水,隻是為了桂林是我的葉落歸根處。連來帶去一共三天,但三天帶給我的感動,將伴隨我的一生。
桂林的風景自是舉世無雙,引無數文人墨客競折腰,而讓我折腰的則是桂林的情義。
  桂林是個重感情的城市。我的高祖晚清詞人王半塘,是土生土長的桂林人,逝世已經一百周年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桂林榕杉湖南岸,為詞人王鵬運故居西園,經其先人數代經營,形成了西園及杉湖別墅、蔬香老圃等園林建築。西園中最有名的為燕懷堂,堂坐北朝南,背依榕湖,朱楹格窗,青磚灰瓦,堂間寬大,兼作書房和塾館,王鵬運童年和少年時代均在此度過。此外,園中麵湖築有杉湖別墅,其中有臨水看山樓、石天閣、竹深留客處等勝景。王鵬運與況周頤共創“臨桂詞派”,在晚清[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7-01-29 21:08:11)
杉湖北畔今漓江飯店處,清代光緒中葉曾建有一座風景樓,退居桂林的前台灣巡撫唐景崧為之題額“補杉樓”。因其環境優雅,風光如畫,深得當時文人喜愛,詩人龍啟瑞、汪運、朱琦、彭昱堯、商書浚、楊繼榮、曾克敬、李宗瀛、趙德湘、黃錫祖等人常在補杉樓吟詩作賦,後人稱他們杉湖十子。他們的詩由雲貴總督、前撫粵使者張凱嵩收集成冊,付梓印刷,題為《杉湖十子[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7-01-28 09:51:27)
[鷓鴣天.詠燭]
五百韶光雨雪頻,輕煙惆悵漢宮春。
支應憔悴銑床地,消瘦觀書老去身。
花影暗,淚痕新,郢書燕說向誰陳?
不值餘蠟堆多少,孤注曾無一擲人。
這首詞,從詠燭引出“郢書燕說”的典故。意思是說,縱使我有治國安邦的好主張,又能向誰去陳說呢?在此之前的甲午戰爭期間,半塘老人曾多次上書,主張抗敵拒和,1896年又曾上書光緒帝,勸其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7-01-27 13:59:35)


微風轉城曲,涼意乍先秋。
不知今夕煙月,何事為人留?
欲訪齊梁陳跡,但見珠歌翠舞,燈火夜光遊。
孤嘯倚弦立,灑酒酹沙鷗。
興亡事,醒醉裏,恨悠悠。
微茫空外,雲氣直北是神州。
為問清溪舴艋,來往撇波雙槳,載得幾多愁?
漫灑新亭淚,吟思渺滄州。
1902年,半塘應好友之邀,來南京,於秦淮河相聚飲酒。即興寫下了集興亡感,古今愁[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從據理力爭,到妥協讓步(一)沒出嫁以前,“說話做事要講理”是我的言行準則,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我以為這就是安身立命的硬道理吧。我是家中的老幺,比我的大姐姐小十四歲,比小哥哥小了八歲,不僅如此,而且在叔伯姑舅姨表兄弟姐妹中,也是年齡最小的小妹妹。因此,仗著自己年齡小,我在處理“分歧”的時候,常常是“得理不饒人,無理爭三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七絕]呈孤獨小鶩君(二首)by默一
有序:讀孤獨小鶩君“水調歌頭”詞,知君與我來自同一城市,後知竟是同一小區,緣哉!臨屏之間得七絕二首,呈君一笑焉。
(一)
掃葉庭中愁緒長,秋風拂鬢恨滄桑。
桂林山水金城月,夜夜多情入夢鄉。

(二)
簷上森森冰掛長,憑窗凝望笑斜陽。
冬寒畢竟知春近,何必傷懷在異鄉。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引子
老公是77年恢複高考後的第一屆大學生,莘莘學子中的“老幫客”,新年過去不幾天,就收到了同班同學好幾份“伊媚兒”,號召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準備在九月份校慶的時候,隆重推出“紀念我的1977年”的大型活動。
老公積極響應號召,打算不僅出錢,還要出力,可惜老公是學物理的,來到美國後,經過痛苦的轉型,成了商人,心有餘,力不足,於是把背不動[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41]
[42]
[43]
[44]
[4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