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鶩者。。。

其鳴無聲,其飛不能高遠,日沉浮於鷗鷺之間,而默以自容。
個人資料
正文

綠水青山都是情

(2007-01-29 21:46:25) 下一個
桂林以山水甲天下而聞名於世,去年夏天,我有幸來到了桂林,不過不是為了遊山玩水,隻是為了桂林是我的葉落歸根處。連來帶去一共三天,但三天帶給我的感動,將伴隨我的一生。
桂林的風景自是舉世無雙,引無數文人墨客競折腰,而讓我折腰的則是桂林的情義。

  桂林是個重感情的城市。我的高祖晚清詞人王半塘,是土生土長的桂林人,逝世已經一百周年了,如果不是桂林這座城市百年來不斷地以各種方式紀念懷念這位桂林學子的話,那麽今天除了少數詞學愛好者以外,很少會有人知道這位為官為學為人都達到很高境界值得後人效仿的詞壇巨子。

  桂林同鄉,與高祖同倡詞學創作“重、大、拙”主張,並一同建立了晚清詞派和粵西詞派的況周頤先生,在高祖逝世後,對“重、大、拙”的詞學理論做了進一步的闡述和發展,並收錄了高祖的傳記,以記念高祖。

  上世紀三十年代後期,桂林同鄉、有廣西“一枝筆”之稱的朱蔭龍先生,為編半塘先生年譜,潛心研究、積極搜求達七年之久,終於完成了《半塘先生世德記》。

  一九四一年農曆六月,在高祖逝世三十六周年之際,桂林同鄉朱萌龍先生和李任仁先生聯名邀請因抗戰撤退到“文化城”桂林的十餘名中國文化界名人聚會,以詩詞的唱和來記念高祖。

  一九六六年,桂林市政府將位於半塘尾嶺的王半塘墓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進入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桂林更有為數不少的學者和機構為發掘搶救高祖所留下的豐富珍貴的文化遺產做了大量的工作。正是有了桂林鄉親們孜孜不倦的努力,才使得百年後的今天,高祖的價值沒有被天災人禍所湮滅。

  桂林是個熱情的城市。我的桂林行是在準備受挫的不安中開始的。現代人家庭觀念淡漠能常回家看看父母的就是孝順的兒女了,很少會有人還掛念三四代以前的祖宗,飄洋過海萬裏迢迢,隻為尋根探祖,去拜謁百年前的一位祖宗,聽起來已近乎荒唐。我也明白,商業化社會,講求效率,看重利益,由利益所駕馭的熱點多多,而與利益無關隻與愛有關的熱情了了,毫無經濟價值的想法和行動被冷落遭碰壁是再正常不過的了。然而,桂林卻用她的熱情擁抱了我,驅散了我的不安,為我此行的成功傾注了大量的精力人力物力,從案頭準備工作,到參觀、拜謁、掃墓都做了妥善的安排,而這一切都是沒有任何回報的。桂林的熱情成就了我那綿延二十多年的夙願,為我尋根探祖的桂林行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高祖在天有靈,定會為此感到欣慰的。

  桂林是個淳樸的城市。這些年來,擺脫貧困走向了富裕的中國,國際化的程度越來越高,黃河兩岸,大江南北,大上海中上海小上海隨處可見;摩天大樓、星級酒店、豪華橋車比比皆是。在美國隻有為數不多的幾個大城市才有的繁華,在中國不少中等以上的城市都能看到。城市很時髦,也難免會染上時髦病:虛榮、薄情、勢利、傲氣、欺生,荷包不滿,好奇心又挺重的外地人,常常是時髦城市的出氣筒,可桂林不是這樣。雖然桂林是個見過大世界的山水甲天下的名城,卻很淳樸,很謙虛,不僅歡迎像白先勇靳羽西等和桂林有著淵源的名流,也一視同仁地厚待了像我這樣的無名小卒,讓我這種被媒體形容為“穿著土氣,花錢小氣,說話傻氣”的海外遊子備感親切,這份久違了的淳樸令我感動不已。

  走馬觀花看桂林,我看到的不僅是桂林的綠水青山,更看到了桂林鄉親們的情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