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黃埔軍校──孕育出兩個敵手的搖籃   早期黃埔是培養中國革命人才的搖籃,那些在各自家鄉都算得精英的青年為著 理想薈萃於斯,他們一同成長,又因堅持不同的主義而最終分道揚鑣,中國現代曆 史最大的兩股政治力量的分裂,首先撕開的是這些黃埔學生,從此賦予他們截然不 同的命運。   在最具傳奇色彩的黃埔一期學生中,蔣先雲與他的兩位同鄉賀衷寒、陳[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董朗北伐戰爭葉挺獨立團第2營營長,南昌起義第70團團長  董朗,字仲明,原名董嘉智。四川省資陽臨江寺人。1894年4月24日出生於一個世 代以務農為生的家庭。1924年4月,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 年10月,參加平定商團叛亂。11月畢業後,在黃埔軍校教團任職。1925年2月,參加 第一次東征。6月,參加平定劉震寰、楊希閔叛亂。7月,任黃埔軍校三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6-08-22 20:35:06)
民國軍閥史料脈絡  首先申明一下,俺這個是叫脈絡。民國史實在太大了,哪怕整理下脈絡,也 需要巨大篇幅。就好象你不可能在一篇文章中,講明三國史一樣。俺勉強整理一個 脈絡,連大綱都不算。寫得匆忙,時間地名人名都可能搞錯。各位板磚就都手下留 情。權且給關心的朋友大致看看,大家培養一下對民國軍閥史的關心興趣罷了。      1)第一時期,北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告訴你一個真實的毛岸英 首先聲明,這文章有點宣傳的色彩,不過內容基本屬實,批判吸收,了解一點總是好的 2000年11月25日,是毛岸英烈士犧牲在朝鮮戰場50周年紀念日,他的親人劉鬆林、 毛岸青、邵華、李敏、李訥、王景清、毛新宇與他生前的戰友趙南起、楊鳳安等, 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紀念毛岸英犧牲50周年座談會。許多人聞訊而來,大家回憶毛岸 英,觀看著新攝製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試析李廣難封      ──從李廣、李陵的悲劇分析漢武帝選用武官的法則    作者不詳   引言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是人們耳熟能詳的一句話。李廣驍勇善戰,與匈奴 人交手七十餘次,卻未能封侯,叫人惋惜。他的孫子李陵,率五千步兵對抗匈奴十 一萬甲騎,殺敵萬餘,堅持十多天卻無人援救,最終全軍覆沒,更令人為之扼腕。 祖孫二人的悲劇並[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我在珍寶島的日日夜夜 1、開赴前線   一九六九年三月七日中午,一列滿載軍車、85加農炮和戰士的混合列車從大連 開出,疾駛在東北平原上,向北開進。這就我們炮兵三十一師四一三團二營,奉中 央軍委命令開赴珍寶島前線。傍晚列車到達蘇家屯站,沈陽軍區炮兵司令部的首長 到車站為我們送行。爾後我們經過了四天四夜的鐵路、公路的急行軍。在公路行軍 時,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6-08-22 20:35:05)


範漢傑(1894─1976),今三河鎮梓裏村人,出身清貧之家。幼年就讀 於梓裏公學,後考進廣州理工學堂、廣東測繪學校。畢業後,在粵軍第一軍鄧仲元 部任參謀和連、營、團長等職。1924年進入黃埔軍校,是第一期畢業生。後擔任 國民革命軍第一師營長、團長等職,參加過第一、二次討伐陳炯明的東征。1926 年,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第十師二十九團團長、十師師長。北伐[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隋末反王傳(ZT) 好的文章總是讓人喜歡,反複研讀,啟人思考,溫故知新大概就是此意吧,與多年 未見的朋友把酒言歡,微醉而歸,乘興發兩篇舊文,原作者恕在下懶散,不願多考 究,天下之大,奇才異士不計其數,可遇不可求。若有熟悉的能補全自然是更好了。 (1)竇建德篇 第一章起義 隋煬帝大業七年,隋煬帝楊廣以傾國之力積聚軍隊、糧草準備進攻高麗,山東諸[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杜魯門其實是非常愛好和平,而且他比羅斯福更象一個美國的淳樸的“鄉下人”(這 是褒義的)。他的考量主要是不願犧牲成千上萬的美國青年的性命。美國政府不支持 國民黨,是由於蔣也沒有搞民主的心思,而且,國民黨當時實在太腐敗。麥克阿瑟 曾對他說過:“USEHIM(指蔣),THENREFORMHIM。”這表明麥也認為蔣是個爛桃 子。 現在,曆史對杜的評價越來越高,包括他對日本[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6-08-22 20:35:05)
細說黃埔眾將 自1924年6月孫中山建立黃埔軍校後,大量熱血青年以打倒軍閥為己任,紛紛投筆從 戎。至1927年7月,在國共合作時期,黃埔共招生六期,加上武漢分校的學生,有近 萬人之多。這些學生未出校門便參加了東征、北伐,相當多的人當時就犧牲在了戰 場上。而幸存下來的人,日後則成了國共兩方軍隊的骨幹將領。      黃埔軍校的校長是蔣介石,自視是“黃[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3]
[4]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