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的丁丁四海為家

生活如同一杯杯啤酒,初嚐苦澀,習慣了就好,最後欲罷不能
個人資料
博文
(2006-10-03 01:39:56)
晚上又看了一次PBS重播Nova的北極通道,一個月前隻看了第二部分,昨天看到了第一部分PrisonersoftheIce,今天把第二部分IceSurvivor重溫了,為裏麵兩個英雄的探險精神及不同的命運深深感動。
北極通道是指人們希望沿大西洋而上穿過北極進入白令海峽進入太平洋,估計如果成功的話商業船隻可以比通過南非或南美的方法減少至少一半的時間。發現新大陸環球成功後300年,英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6-09-29 23:35:30)
今天是art-212舉辦的contemporaryart展覽第二天,而且6-9pm是免費的,閑著也是閑著,我當然不能放過免費的機會,當然我一方麵是想搞清楚什麽是叫做contemporaryart當代藝術,另一方麵則是了解攝影達到藝術級別的和普通攝影有什麽區別。
展出地點是26st&Lexington的69thArmoryRegiment,聽起來象是軍營,在網上已經了解到這是一個非常famous的藝術展覽場所,舉辦非常多的藝術展銷會,[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06-09-28 20:14:03)
從多篇文章收集而來,感覺很精辟
1.用下半身思考的男人是好男人
女:“如果你將來跟一個人在一起了,她各方麵都很棒,你明天就要跟她結婚了,但是今天晚上有一個同樣很棒,你一直很想跟她有點什麽的女生向你投懷送抱,你會不會偷吃?”男幾乎是想也不想就答道:“當然會啊。”女:“靠。”男:“喂,你幹嘛這麽大反應,難道你真把我想得那麽正直嗎?”女[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剛才一看點擊19999,趕快寫篇文章紀念一下,因為自己登陸後不算點擊,所以下一個朋友將會是第20000次,3個月成績不錯了,這裏感謝大家捧場,我以後再接再勵,奉獻更多心得。
寫什麽呢?寫寫做菜吧。小時候很喜歡父親做的豆瓣魚湯,豆瓣非常的鮮,來到多倫多後也有買台灣豆瓣,四川豆瓣,去川菜館也有點豆瓣魚,但是味道大不一樣,沒有小時候吃過的鮮,即使[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美美地吃了點燒鴨,然後無聊動動筆,這個題目很大,以後一點一點補充
行:月票紐約比多倫多便宜1/4,76vs99.75,單張按10張批發則是1.67vs2.1,不過聽說紐約地鐵明年要狂漲到94$。
紐約地鐵線路多,還有快慢車,基本7*24小時服務,故障維修也多,變更也多,同一條線的車服務距離還不一樣,還有快車晚上變慢車,或者臨時快慢互變等等,要注意聽廣播,快慢車線路常[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6-09-21 22:56:06)


紐約據說是世界上最大的藝術交易市場,有1500家gallery,不過對中國人來說一般最懶就是看Gallery。我粗粗查到100多家的地址,大多在20-25街最西邊靠近河邊的地方。NYTimes這方麵的新聞最齊,報紙有一版是關於藝術的,它的網站上也有些信息,另外免費的AM報紙也偶爾有些藝術方麵的內容。今天了解到52920W有openhouse,就順便過去看了看,正好把旁邊逛一下。這529號有11層,目[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大概114年前還沒有電影的時候,有一位小女孩一歲時全家從加拿大多倫多移民到紐約,接著有了妹妹和弟弟後父親早早就逝世,母親靠沒日沒夜地縫補衣服艱難拉扯三姐妹長大,當小女孩6歲時母親想把她送給一位有錢的律師撫養,小女孩明白後抱著母親哭著說“我不要小馬玩具隻要你”,從此母女緊密相依。小女孩自6歲和母親進入百老匯演戲賺錢糊口,1907年拿到一次一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網易前段做個網絡調查結果超過60%的都說如果有來生一定不做中國人,嗬嗬希望網易不要給扣上什麽煽動輿論破壞穩定的帽子,生在中國確實有很多困惑,大道理從小學了一套又一套,長大後卻看見聽見這麽多不明白的事情,完全是和學過的道理矛盾。這方麵不多談,換個話題,比如大家有沒有想過“人之初性本善”是對是錯呢?我最近一直在追一本非常精彩的小說,也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廣東早茶世界聞名,dimsundimsun嗬嗬。小時候那真的是叫喝早茶,周末5,6點就得起來去茶館搶位置,後來物質極大豐富,餐館閑人都多起來,就變成從早到下午都有,特別是來到北美更是以午茶居多。早茶裏有一味蒸墨魚仔,我非常喜歡,味道鮮美而且脆,口感極好,我一直以為餐館才做得出這樣。昨天在超市裏看到墨魚仔和章魚仔才1.99一磅,真便宜,於是就混合著買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Salsa不在國標拉丁的十個標準舞中,但在北美的歡迎程度似乎是No.1的,我一直沒搞清楚為什麽怎麽來的,直到昨晚看了PBSVoce的mambotosalsa才明白整個過程,而且是對紐約Bronx的當代發展一個概括,很有意思。原來50年代末中美洲形勢變化,大量拉丁裔移入美國特別是紐約地區,差不多有一年就來了50萬,大部分是多米尼哥的,他們主要聚集在southbronx,也帶來了他們的Mambo,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16]
[17]
[18]
[19]
[2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