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虔謙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博文
(2007-03-29 07:44:53)

出塞曲請為我唱一首出塞曲
用那遺忘了的古老言語
請用美麗的顫音輕輕呼喚
我心中的大好河山
那隻有長城外才有的景象
誰說出塞曲的調子太悲涼
如果你不愛聽
那是因為
歌中沒有你的渴望而我們總是要一唱再唱
像那草原千裏閃著金光
像那風沙呼嘯過大漠
像那黃河岸陰山旁
英雄騎馬壯
騎馬榮歸故鄉
好一首出塞曲,華夏之魂的千[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我的信仰-席慕容我相信 愛的本質一如
生命的單純與溫柔
我相信 所有的
光與影的反射和相投
我相信 滿樹的花朵
隻源於冰雪中的一粒種子
我相信 三百篇詩
反複述說著的 也就隻是
年少時沒能說出的
那一個字
我相信 上蒼一切的安排
我也相信 如果你願與我
一起去追溯
在那遙遠而謙卑的源頭之上
我們終於會互相明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8)
(2007-03-24 20:16:05)

那天到一位主內姐妹家,她來自台灣,和我分享了在台灣以及海外台灣人基督團體中廣為流傳倍受稱許的一本靈修書:“神的恩詔,神在黃昏”
這本書按日期排列,每日有一小段靈修操練的內容.它的特色之一是以第一人稱的手法,以主耶酥的口吻寫的.當時我一讀,就非常排斥,說:“誰也不該以主的口氣寫東西.“她讓我試試讀下去,說一開始許多讀者也有同樣的困惑.
我試著讀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1)
(2007-03-22 09:11:42)

同事DN兩個月前突然被調到IT部門,我一開始就覺得不大對頭.沒過多久,老板就讓我和他一起,寫出程序將他每天manuallyrun的reports自動化.近一個月來我一直在忙這個.DN的reports很多,老板催的很緊.他催的越緊,我就越疑心.
前天,老板把我叫了去,問我reports程序編的如何了.我說就快好了.臨出門,我轉過身,鼓起勇氣對老板說:DN是個好人,非常聰明,我們需要他!
老板露出了詭異的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7)

我相信,絕大多數的基督信仰者,都曾經問過這個問題.
我也問過,很認真的問過;苦苦的想過.
在南卡,在隨著我的福音傳人去教會的途中,我問了她這個問題.
林達隻是個普通的信徒.她給了我一個答複,幾年來,經過了許多的體驗和學習,我深深同意她所說的.創世之初,世界是全然美好的.聖經創世記告訴我們,神造了這個世界以後,看到世界是好的,也就是說,是符合神自己的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和K.A有限的在一起的日子裏,我們連手都沒有碰過.隻有一次,他教我物理題,我就站在他身後,離他很近,能看到他的胸膛的呼吸起伏…..
當家長們還在吵吵的時候,K.A報名參加了海軍.
表妹把這個事告訴了我.要我快去看他.
開始知道什麽叫難受,心裏難受.可是在那個“革命”的年代裏,參軍是無上的光榮,我為他的選擇而高興而光榮.
從小女紅就不靈.看過姐姐做過一種很[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0)

朋友的孩子上了耶魯大學,假期回來告訴我們,耶魯大學許多學生都在學中文,耶魯大學的中文師資團隊也因此供不應求.還有一次他在公車上,一位白人小姐見他是東方人模樣,開口就和他講中文.
類似的事情也常在身邊碰到.我美國同事的哥哥就有產業在中國.另外有一次我在一家大商場的圖書部購書,身邊有位斯裏蘭卡人主動走過來,用流利的中文和我打招呼,並遞過來一張名片.[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2)
(2007-03-16 11:07:49)

而是真愛.
近日在網上見到不少拿真誠對付偽善的文章,進而有文章還指出偽善(或者說虛偽),是中國人的病症.
其實,偽善並不是中國人特有,偽善在全人類中普遍存在.小說“牛虻”就無情的鞭斥了那位紅衣主教的“偽善”,當時在中國青年一代中廣為流傳.我們那時的無產階級教育不是也常說資本主義人權,博愛,自由平等,正義等等是偽善的嗎?
真誠的殺人見血者並不比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7)

那次的邂遘之後,我好多次特意到那個轉角去,隻盼著再次那樣的遇見他….大概,那樣的美遇,一生隻能有一次.有那麽一段時間裏,表妹成了我和他之間的傳訊筒.起初隻是單向的,從我這兒到他那兒.大表妹其實才小我半歲,慢慢的她覺得有些不自在.於是這個艱巨的任務就落在了小表妹的身上.小表妹那時很小,天真活潑的,K.A是她的幹哥哥,很親的.終於有一天,盼來了他的手書!當可愛[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尊重個人,文章對事不對人.中國學雷鋒的曆史比中國衝擊國際足壇的曆史還要長許多.曾經為中國足球興奮激動過;曾經,更為雷鋒感動過,按著他的式樣去做過不少的好事.曆史走過了幾個年輪,我們成了失落的一代.那天朋友從國內回來,說起堂堂首都,居然到處是隨地吐的痰!地上痰多的,她居然沒有落腳的地方!
能相信嗎?相信了能不失落嗎?記得光為這吐痰的文明小兒科,堂堂中[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7)
[<<]
[171]
[172]
[173]
[174]
[17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