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拉維夫“人質廣場”,成千上萬人為人質獲釋歡呼、擁抱和哭泣。“我太激動,太高興了,這種感受難以想象。我整晚都沒睡,”人質尼姆羅德·科恩(Nimrod Cohen)的母親在前往雷姆軍營(獲釋人質被轉移至該以色列軍營)的途中說。
28名人
質遇難者遺體也將獲得移交。與此同時,近2000名被關押在以色列的巴勒斯坦被拘留者和囚犯將獲釋。




以色列對待他們的人質,關懷的程度就是一個文明先進國家的理念,個人的遭遇,也是國家的災難和苦難,給與他們的補償和保障醫療教育心理和餘生的生活,這些尊嚴和榮譽,是以色列公民的榮幸。
這讓劇團記憶起:
馬航MH17空難。
這起事件發生在 2014年7月17日,飛機從荷蘭阿姆斯特丹飛往馬來西亞吉隆坡,
在烏克蘭東部被導彈擊落,機上 298人全部遇難。
其中: 荷蘭公民有193人(是遇難人數最多的國家)。
其他乘客來自馬來西亞、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英國、德國、比利時、菲律賓、加拿大等國。
當時荷蘭政府確實以極高規格迎接遇難者遺體: 全國下半旗誌哀。 在埃因霍溫空軍基地舉行了莊嚴的迎接儀式,黑色靈車(多數為奔馳車隊)一輛輛護送遺體返回。
荷蘭全國電視台全程直播,民眾自發在公路兩旁獻花、致哀。 那一天在荷蘭被稱為 “National Day of Mourning”(全國哀悼日)——是荷蘭自1962年以來首次為平民舉行全國哀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