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退休不是簡單離開工作崗位,它也是心理與情緒的過渡期。幾十年的職場習慣和內心舊傷,可能在不經意間被觸發,讓我們因為別人的輕慢或不尊重而失控。
本文分享我在退休前的心理療愈思考——如何覺察內心舊傷、安撫內在小孩,以及用三步法釋放情緒,讓心靈能真正自由與平靜。
> 如果你也曾因職場或生活中不被尊重而困擾,這篇隨筆或許會給你帶來一點啟發和實用方法。
生活中,我們常會遇到讓自己情緒失控的人或事。職場中、商場裏、日常生活中,甚至一個輕慢的態度都能讓我們心裏翻江倒海。表麵上看,似乎是別人惹怒了我們,但深層原因往往不在當下,而在我們內心深處那塊未被療愈的舊傷。
榮格心理學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陰影”——那些被壓抑、被否認的情感和經曆。當外界觸碰到這些陰影時,情緒便會劇烈反應。對我而言,父親的嚴格和偶爾遷怒,在我童年的記憶裏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雖然他已在今年三月離世,但那種“被輕視”的感受,仍會在職場或生活中被觸發。
我注意到,自己對尊重異常敏感:即便在商場買東西,如果服務員態度不好,我往往不會買;相反,如果對方禮貌,哪怕價格貴一點,也願意購買。這種反應並非表麵那麽簡單,而是內心那個渴望被認可、害怕被否定的小孩在提醒我:“我也值得被尊重。”
即將退休,我本以為職場不再重要,但現實證明,幾十年的職場習慣、責任和身份認同依然在影響我的情緒。榮格會說,這是未整合情感的提醒,也是心理成長的最後一課。
為了讓自己更平穩地過渡,我嚐試了一個簡單的三步練習:
三步法心理療愈操作框(退休篇)
1 覺察——暫停一下
當別人冒犯或不尊重你時,不急於反應。
默念:"這是我的舊傷在作響,不完全是現在的事情。"
做一次深呼吸,感受身體的緊張或心跳加速。
2 內在回應——安撫小孩
在心裏對自己說:
> “我看到你生氣了,你值得被尊重。”
“當年被苛責的小孩,我現在站在你這邊。”
可以輕拍肩膀或手背,給予身體上的安撫。
3 •釋放——把情緒還給對方
想象將對方的態度和情緒“還給他”,輕輕斷開心理聯係。
默念:"這屬於他,不屬於我。"
用伸展手臂、走幾步或喝口水等動作輔助釋放。
> 提示:每天花幾分鍾回顧當天觸發過的情緒,重複練習三步法,有助於逐步減少外界對情緒的影響,讓退休生活更平靜自在。
這個練習讓我逐漸明白,情緒的失控並不是軟弱,而是內心的舊傷在表達自己。通過覺察和回應,我們可以在告別職場、迎接退休生活時,也告別那些不必要的情緒牽絆。
對每一個在生活中被情緒困擾的人,我想說:
你可以學會看見自己被觸動的原因,學會安撫內心的小孩,也學會把情緒還給外界。
退休篇之心理療愈——觸碰與釋放
徐徐道來 (2025-09-21 08:19:27) 評論 (1)
摘要
退休不是簡單離開工作崗位,它也是心理與情緒的過渡期。幾十年的職場習慣和內心舊傷,可能在不經意間被觸發,讓我們因為別人的輕慢或不尊重而失控。
本文分享我在退休前的心理療愈思考——如何覺察內心舊傷、安撫內在小孩,以及用三步法釋放情緒,讓心靈能真正自由與平靜。
> 如果你也曾因職場或生活中不被尊重而困擾,這篇隨筆或許會給你帶來一點啟發和實用方法。
生活中,我們常會遇到讓自己情緒失控的人或事。職場中、商場裏、日常生活中,甚至一個輕慢的態度都能讓我們心裏翻江倒海。表麵上看,似乎是別人惹怒了我們,但深層原因往往不在當下,而在我們內心深處那塊未被療愈的舊傷。
榮格心理學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陰影”——那些被壓抑、被否認的情感和經曆。當外界觸碰到這些陰影時,情緒便會劇烈反應。對我而言,父親的嚴格和偶爾遷怒,在我童年的記憶裏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雖然他已在今年三月離世,但那種“被輕視”的感受,仍會在職場或生活中被觸發。
我注意到,自己對尊重異常敏感:即便在商場買東西,如果服務員態度不好,我往往不會買;相反,如果對方禮貌,哪怕價格貴一點,也願意購買。這種反應並非表麵那麽簡單,而是內心那個渴望被認可、害怕被否定的小孩在提醒我:“我也值得被尊重。”
即將退休,我本以為職場不再重要,但現實證明,幾十年的職場習慣、責任和身份認同依然在影響我的情緒。榮格會說,這是未整合情感的提醒,也是心理成長的最後一課。
為了讓自己更平穩地過渡,我嚐試了一個簡單的三步練習:
三步法心理療愈操作框(退休篇)
1 覺察——暫停一下
當別人冒犯或不尊重你時,不急於反應。
默念:"這是我的舊傷在作響,不完全是現在的事情。"
做一次深呼吸,感受身體的緊張或心跳加速。
2 內在回應——安撫小孩
在心裏對自己說:
> “我看到你生氣了,你值得被尊重。”
“當年被苛責的小孩,我現在站在你這邊。”
可以輕拍肩膀或手背,給予身體上的安撫。
3 •釋放——把情緒還給對方
想象將對方的態度和情緒“還給他”,輕輕斷開心理聯係。
默念:"這屬於他,不屬於我。"
用伸展手臂、走幾步或喝口水等動作輔助釋放。
> 提示:每天花幾分鍾回顧當天觸發過的情緒,重複練習三步法,有助於逐步減少外界對情緒的影響,讓退休生活更平靜自在。
這個練習讓我逐漸明白,情緒的失控並不是軟弱,而是內心的舊傷在表達自己。通過覺察和回應,我們可以在告別職場、迎接退休生活時,也告別那些不必要的情緒牽絆。
對每一個在生活中被情緒困擾的人,我想說:
你可以學會看見自己被觸動的原因,學會安撫內心的小孩,也學會把情緒還給外界。
退休不是簡單離開工作崗位,它也是心理與情緒的過渡期。幾十年的職場習慣和內心舊傷,可能在不經意間被觸發,讓我們因為別人的輕慢或不尊重而失控。
本文分享我在退休前的心理療愈思考——如何覺察內心舊傷、安撫內在小孩,以及用三步法釋放情緒,讓心靈能真正自由與平靜。
> 如果你也曾因職場或生活中不被尊重而困擾,這篇隨筆或許會給你帶來一點啟發和實用方法。
生活中,我們常會遇到讓自己情緒失控的人或事。職場中、商場裏、日常生活中,甚至一個輕慢的態度都能讓我們心裏翻江倒海。表麵上看,似乎是別人惹怒了我們,但深層原因往往不在當下,而在我們內心深處那塊未被療愈的舊傷。
榮格心理學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陰影”——那些被壓抑、被否認的情感和經曆。當外界觸碰到這些陰影時,情緒便會劇烈反應。對我而言,父親的嚴格和偶爾遷怒,在我童年的記憶裏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雖然他已在今年三月離世,但那種“被輕視”的感受,仍會在職場或生活中被觸發。
我注意到,自己對尊重異常敏感:即便在商場買東西,如果服務員態度不好,我往往不會買;相反,如果對方禮貌,哪怕價格貴一點,也願意購買。這種反應並非表麵那麽簡單,而是內心那個渴望被認可、害怕被否定的小孩在提醒我:“我也值得被尊重。”
即將退休,我本以為職場不再重要,但現實證明,幾十年的職場習慣、責任和身份認同依然在影響我的情緒。榮格會說,這是未整合情感的提醒,也是心理成長的最後一課。
為了讓自己更平穩地過渡,我嚐試了一個簡單的三步練習:
三步法心理療愈操作框(退休篇)
1 覺察——暫停一下
當別人冒犯或不尊重你時,不急於反應。
默念:"這是我的舊傷在作響,不完全是現在的事情。"
做一次深呼吸,感受身體的緊張或心跳加速。
2 內在回應——安撫小孩
在心裏對自己說:
> “我看到你生氣了,你值得被尊重。”
“當年被苛責的小孩,我現在站在你這邊。”
可以輕拍肩膀或手背,給予身體上的安撫。
3 •釋放——把情緒還給對方
想象將對方的態度和情緒“還給他”,輕輕斷開心理聯係。
默念:"這屬於他,不屬於我。"
用伸展手臂、走幾步或喝口水等動作輔助釋放。
> 提示:每天花幾分鍾回顧當天觸發過的情緒,重複練習三步法,有助於逐步減少外界對情緒的影響,讓退休生活更平靜自在。
這個練習讓我逐漸明白,情緒的失控並不是軟弱,而是內心的舊傷在表達自己。通過覺察和回應,我們可以在告別職場、迎接退休生活時,也告別那些不必要的情緒牽絆。
對每一個在生活中被情緒困擾的人,我想說:
你可以學會看見自己被觸動的原因,學會安撫內心的小孩,也學會把情緒還給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