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的屋脊,重啟自己

清漪 (2025-07-20 20:06:47) 評論 (2)

忽然想寫一寫,那年我去西藏的記憶。

已經過去好些年了,回想起來,那是一場身體與靈魂都曾被撕裂、又被重組的旅程。不是風花雪月式的輕盈,而是一場緩慢而深刻的洗禮。

飛機穿越雲層降落在林芝的那刻,天地遼闊如畫,雪山、峽穀、鬆林、雲海在窗外層層展開。我以為自己準備好了,卻沒想到,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落地那天,我發了燒,整整躺了三天。

高原反應來的毫不留情。頭脹、氣短、心悸,連站起身都像提著千斤重的影子。

當地人說,初到西藏,別急著走遠路,要學會“慢慢活”。

我聽從建議,喝熱水、服紅景天、閉眼養神,像個脆弱的修行者,躺在旅館的床上,看陽光緩慢穿過簾縫,聽窗外風吹旗幡作響。那三天,仿佛一場等待身體與靈魂同步的準備期。

三天之後,我才真正開始“走入”這片土地。



(布達拉宮)

第一站是南迦巴瓦峰。

“羞女峰”,藏地最神秘的存在,大多數人終其一生都難得一見它的全貌。

而我幸運,在清晨薄霧散盡的一刻,遠遠望見那座雪峰從雲海中探出鋒銳的棱角,淡淡薄雲,仿佛天神的指尖輕輕點過。

這不是風景,是一種近乎神性的震撼。

我真正明白:有些地方,不是來“打卡”的,是來朝聖的。



(南迦巴瓦峰)

之後是布達拉宮。

它不止是宮殿,更是曆史的具象,是信仰的錨點。

站在宮前廣場仰望,仿佛時間都慢了下來,千百年來,它始終佇立在那裏,見證風雲更迭、眾生沉浮,卻不動聲色。

走進內部,每一幅壁畫、每一尊佛像、每一柱香煙繚繞,都像在低聲講述一個比人類還要悠長的故事。

我不懂佛,卻在那一刻,對“信仰”有了一種朦朧而真切的敬畏。





(布達拉宮)

最後是納木措。

湖麵像一麵鏡子,把天空倒扣在人間。

水天一色,無邊無際,仿佛整個世界隻剩下風、雲和你自己。

湖邊的瑪尼堆靜靜佇立,犛牛在遠處踱步,有藏民牽著轉經筒緩緩而行。

你會突然懂得,為什麽這片土地被稱為“世界上最後的淨土”。

在高原的光線下,一切欲望都顯得多餘。人隻需靜靜地站著,就已被洗淨心塵。



(納木措)

整個旅程中,我不斷對自己說:堅持一下,再走一段

發燒、缺氧、疲憊、孤獨都真實存在,

但我從不曾後悔哪怕一分一秒,那是我見過最美最純粹的風景

所以,至今我仍願說:這趟旅程,很值,很值。

值在風景的極致,值在文化的厚重,更值在心靈的回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