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哪兒來,回哪兒去
第一次看見有人車後麵這樣的貼紙(Go back to where you came from),確實被激怒了,隻想著白人至上主義者說這句話的意思:滾回你的國家去。
後來覺得自己還是狹隘了,佛教的生死輪回觀似乎也有一點打哪來回哪去的意思,生生世世輪回不止。六道輪回包含了畜生道,勸人不要做惡以致淪為畜生道,如果能行善積德就更好了,或能升華天道。
前些天在圖書館的架子上看見一本書:Go Back to Where You Came From:And Other Helpful Recommendations on How to Became an American
作者Ali是巴基斯坦移民第二代,行文幽默風趣,雖然主要描寫的是自己家的移民故事,卻讓我發現,原來亞洲人的家庭價值觀有這麽多相似的地方,由他娓娓道來,沒有鋒利的評判,還讓我會心一笑。
他第一章就點明自己的無所適從。阿裏在美國出生長大,經常去各地演講,英語說得比大部分美國人還流暢,在紐約時報寫專欄出書,遣詞用句如行雲流水,大多數美國人還寫不出他這樣格局的文章。但是他有棕色皮膚,所以合該滾回去。
阿裏小學時就展露了寫作的天賦,有一篇作文得了A+++。阿裏的爸爸看過之後誇讚兒子以後可以當作家,在廚房忙的媽媽急忙跑出來,手上揮舞著鍋鏟,警告兒子必須先當醫生再談寫作。
兔崽子看到這一段定會感歎果然亞洲媽媽都一個樣。他總是嘲諷我,讓他們學琴棋書畫,卻又不願他們依此作為謀生的技能。盡管我一再強調,學這些隻是為了怡情養性,不為謀生,兒子聽著我薄弱的辯駁隻冷笑。我繼續反擊,你現在一年隻得空參加一、兩次下棋比賽,所得獎金加起來還不夠你一個月的房租。兒子臉上的笑凝住,轉頭掀開筆記本電腦:我有個讀書會就不跟你扯了。
我哈哈笑著:對,先當醫生再下棋。
阿裏說,作為一個成功的巴基斯坦人,必須有房、有車、有錢、有老婆、有小孩,還有一個好工作,哪些是好工作?醫生、工程師、律師、學者教授。
原來這些條件不是華人的專利!
阿裏終究沒有辜負家裏的期望,雖然他以寫作演講著名,但他曾經是從業律師。
阿裏還提到巴基斯坦人的審美觀裏有一個重要條件,那就是皮膚白皙。哈,原來我們還有這樣的共同信仰,一白遮三醜。
有一回阿裏在加油站加油時,有個黑人站在離他車子不遠處,阿裏剛從巴基斯坦來的姨媽在車裏緊張的不得了。一直催阿裏快把門鎖上。阿裏覺得莫名其妙,那人不過就站在那裏啥事也沒有,姨媽怕什麽?終於安撫住姨媽後,她才說在巴基斯坦看到的美國新聞報導,搶劫擄掠偷盜全是黑人做的。現在看到黑人就害怕。姨媽不知道的是,她看見的新聞報導大概多由白人製作。不隻新聞,電視電影裏,英雄好漢也都是白人演員,有色人種分配到的是反派或小角色。潛移默化中,誰是好人?誰是壞種?你說呢?
阿裏毫不留情的打趣自己和家人,讓我在嗬嗬笑聲中有同樣身為亞洲人的共情。但是,他既用這樣的書名,用心昭然若揭。我選擇這本書,當然因為自己也是有色人種、外來移民,在這尖銳敏感的時刻裏,我心裏有氣,更多的是憂傷。

每天與我一起工作的同事們,各有各的口音,我們的英語也許不好,但是寫起程式語言每個都是個中好手。在一起工作久了,除了是同事還有朋友的情誼,他們買房了,老婆懷孕了,小孩會走了,幾乎都是第一時間就與我分享,陪他們一起高興。
不久前他們收到了法務部的善意建議,現在最好別出國旅行,如果有早已計劃好的旅行,也請通知法務部,他們可以在必要的時候予以幫助。
這封信,我沒收到,隻給持H1B或綠卡的員工。
這些同事的「旅行」,包括回國探親,現在回家的路突然出現了許多障礙。
我對他們的處境感同身受,畢竟自己也是過來人。但是我很幸運,當年的美國政府不曾像今天這般威脅移民身份,讓我成為驚弓之鳥。
先父一生堅信美國是全世界最仗義的國家,阻擋了獨裁專製與紅流,敞開大門,歡迎全世界向往民主自由的移民。
我雖不懂政治,卻也知道不能允許獨攬權力的野心。
除非我們能忍氣吞聲默默接受「打哪兒來,回哪兒去」,否則總得做點什麽,也算是為自己的子孫保留一方淨土。

(圖片來源 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