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烽煙中回到風雨飄搖的多倫多

從荷馬到三哲再到維特魯威,三千年前愛琴海東岸那片貧瘠的土地上誕生了人類史最偉大的先哲和我們得以生存的現代文明
打印 被閱讀次數
甫一出門,被寒風推了個趔趄。

“馬德裏十八度,多倫多也差不多、前邊加個負號就成;這風跟刀削麵似的”,嘴裏嘟囔著、提起衣領、戴嚴帽子奔街口的Second Cup買了一大杯咖啡回到酒店,就著昨晚在Farm Boy買的葡萄牙甜麵包,這一天才算開始了。

在外邊晃蕩了八個月,回到久違的多倫多。

昨晚從機場去酒店,一路下著小雨,雖然還是三月初、感覺不冷;安頓下來出來吃飯。

地中海餐雖好,亞洲飲食卻是弱項,馬德裏的日本拉麵居然都是“預製”的,所以先去了了蘭州拉麵館。

Dundas Square還是一如既往的喧鬧,Eaton Centre改造接近完成、屋頂又加高了兩層,估計去年的聖誕樹更高了。


以為春天快來了,結果第二天老天就呲獠牙;這才有了本文開始那一幕。

Sud Forno在辦公室旁邊,是我上班時經常光顧的地方;中午在這裏吃點簡單的。

裏麵人聲鼎沸,一座難求;太太在門口轉角處擠了一個小桌子,我去買飯。原來午飯常吃Focaccia三明治的尺寸小了一倍、價錢卻漲到十刀了,我們兩人最少需要四個,我搖搖頭轉身買了兩片pizza,又要了double espressos 和 cannoli;一邊吃一邊感歎,沒想到Focaccia漲了這麽多,不過東西還是很正宗的。要起身離開時,一個正裝白lady 問我們是不是要離開,於是趕緊起身把小桌讓出來,步入寒風徹骨的央街,太太說那個女士等我們半天了。看來隻要東西好、多貴都不愁食客。


晚餐去了皇後街的Little India。從大學街到Buthurst街,皇後街上國際美食雲集,中日韓泰印巴、地中海、阿拉伯、拉美應有盡有,除了Little India、旁邊的Bombay也經常去,我要了中辣Bhuna羊肉和Canadian(加拿大啤酒),太座不吃辣、點了菠菜雞肉和橙汁,又要了兩張Naan;這裏的Naan麵香、是我們最喜愛的麵餅,Bhuna羊肉也是特別鮮香、加上curry辣、吃了三分之一就開始冒汗了,靠冰鎮Canadian才能繼續。

惦記著燒掉那一大碗羊肉,轉天一大早去健身房跑步;大汗淋漓跑完五公裏、舒暢無比,Garmin手表顯示配速每公裏4:33,“哪有這麽快?”,我心說。

早上跑步的另一個原因是朋友要請我們吃韓國燒烤。這對夫婦認識二十多年了,每次回多倫多都聚;這次情況特殊,他們第二天要去秘魯、我說這次算了吧、他們說無論如何都要見麵。這次見麵老友比較rush,我說你急什麽,他太太笑說姥爺非要趕著旅行前見一次外孫,於是我們長話短說,吃完飯送我們回市中心,看老友揚長而去,我轉身給兒子打電話。

這次回來真正的原因是因為兒子搬家。

十年前幫剛剛工作的兒子在Yonge/College買了一個小condo樓花,七年前入住;這個condos位置超佳,可惜太保守隻買了個studio。兒子工作努力、事業有成,六年前又買了一個大一點的樓花、一臥一den,應該前年入住、運氣好(哈哈)covid來了一再推遲直到今年三月。本來是打算過來幫忙搬家的,發現他和女朋友打理的挺好,我們過去也是添亂。

第一次看到這個新居,太太和我不由自主地“wow”了一聲:

兩麵的落地玻璃,兩個大教堂、央街的高樓盡收眼底,這敞亮、這景觀,簡直沒得挑,比原來那個studio大太多、好太多了。


兒子累的夠嗆、加上他收養的貓不適應新居,不愛跟我們多說話,倒是他女朋友說話多些;房子看夠了我們也就離開了。

第一晚吃拉麵時在Dundas Square路過新開的T&T 大統華,大玻璃窗裏麵有兩個煎餅攤。今晚太座說饞煎餅了,於是去了大統華;煎餅攤人很多,估計要等二十分鍾,我說上二樓超市轉轉。住在多倫多時市中心在College和Spadina有一家大統華、但在市中心邊緣,不是特別方便,而這家新店在最中央。裏麵大極了,從鮮菜鮮肉海鮮到麵包房廚房熟食到日用品小家電應有盡有,是我見過的最大的一家大統華、比東主Loblaws還大。大概是開張不久,裏麵人特別多,看來好的中國超市在多倫多還是有很大的市場的。

轉天去Bloor大街shopping。走在央街,遠處Bloor兩座高塔skyscrapers特別顯眼:東側的One Bloor 早已竣工,跟同在央街的Aura是加拿大最高的住宅大廈,西側的The One 野心更大,高度超過一千呎,將超過FCP BMO成為加拿大第一高樓。

去Bloor主要是為我買衣服,在Lululemon和Arc'teryx買了幾件外套。本來常穿的是Patagonia、New Balance,但是現在不買美貨,準備以Lululemon、Arc'teryx、Salomon、Adidas、Puma代替。

然後是今天的主題:Eataly!四年前第一家Eataly在Bloor開業就成了我們經常光顧的地方,吃飯、喝咖啡、買Focaccia。兩天前入住酒店時看到對麵的Eaton Centre還在裝修的部分放上了Eataly的大招牌,這將是多倫多第四家Eataly了!無論是我一貫的Pizza Margherita還是新菜單上的菠菜意麵都非常到位,不辜負我們千裏迢迢跑一趟。

晚上又是拉麵,這回是大名鼎鼎的博多一幸舍。這也是我經常吃麵的地方,湯正宗、麵筋道、流淌的蛋黃散發著濃香,馬德裏的日本拉麵簡直沒法比。我連湯帶麵一口氣吃完,心滿意足地衝進寒風裏。

周日去了Yorkdale Mall,Yu Seafood  魚膳房,去過幾次都是朋友請,這一次是兒子和女朋友請客。搭Uber去兒子家喝咖啡聊天;不多寫了,貼幾張照片。

周一天氣好轉,抽空跑了兩趟政府機構,辦我的CPP登陸碼、還有駕照過期了需要更新,都必須當麵驗ID、駕照還要照相;前者在加拿大服務中心、後者在安省服務中心。沒有預約,從排隊到拿到結果都是半小時之內完事。以前在加拿大的時候經常抱怨政府效率低,到了西班牙才知道加拿大政府太高效了,這兩件事如果在馬德裏至少需要半個月甚至更長。

周二早上碰到零元購!在Tim買咖啡的時候,一個無家可歸的向我討錢,我說沒有現金但可以幫他買早餐,他自己過去點早餐的時候進來第二個無家可歸的、要我幫他買一杯熱巧克力,我也答應了;就在我在另一側等咖啡的時候聽到casher喊什麽,扭頭一看、第二個無家可歸的正在櫃台後麵抓甜點;我氣壞了,跟他喊“問過你要買什麽,為什麽還要搶?”,此人大概還有一點廉恥、對我說了一句“sorry”扭頭跑了;我跟casher說我可以付錢,驚魂未定的casher搖頭說不要。

這是第二次見到零元購。上一次是八個月前在LCBO買酒的時候,一個年輕人拿著兩大瓶皇家威士忌、在工作人員的嗬斥聲中大搖大擺地從前台離開;工作人員告訴我這不是他第一次搶東西、為此還被抓過;我們都搖頭也都無奈。

真心希望政府對這些行為更嚴厲一些!


依慣例乘11路去了一次釀酒區Distillery District,巡視一圈後看天氣暖和,在El Catrin Destileria的院子裏喝酒吃tacos。

最後一天晚餐自是跟兒子一起,我選了韓國烤肉店Daldongnae。這個地方最初是兒子帶我們來的,離酒店和兒子的新居都很近。餐館在二層,走進去看到樓貼上全是排隊等餐的;我有預定,但也要等十分鍾。

Daldongnae的烤牛排有tenderloin還有和牛wagyu,算是物美價廉了。

兒子看起來放鬆了許多。問他是不是還stressful,他說當然啦、你讓我買的這個condo這麽貴、我笑說沒我幫你買第一個你有錢買第二個嗎、好事不謝老爸、掏腰包的時候跟我哭窮。

餐後跟著兒子去IKEA買一些小東西。烤肉店沒有甜食他又買了冰淇淋一口氣吃下,我心想年輕能吃真好。

不管是PATH、Yorkdale貿、伊頓中心、央街,還是Eataly、大統華、Sud Forno、小印度、拉麵館、烤肉店,人都很多,雖比不上烏泱烏泱的馬德裏,但世界上有什麽地方能跟馬德裏比人氣呢!

貿易戰?沒看出來啊!

火熱的多倫多與冰封的多倫多

在SUD Furno吃了兩次午飯,左邊的Focaccia十刀一個

Sud Forno對麵的Dineen Coffee Co.,兩片麵包夾一片cheese稅前十一刀,東西真是貴了!

兒子新買的condo,遠處有兩個教堂尖頂和多倫多的skyscrapers;大堂還沒徹底完工

酒店外景;Garmin手表顯示配速每公裏4:33 哈哈

市政廳廣場水池改成滑冰場了

大統華T&T的煎餅攤

左邊是央街雙塔,右邊是我工作過的公司大樓Bay Adelaide Centre、連續劇Suits很多場景取自這裏

Bloor上的Eatly

小印度,皇後街

皇後街上的博多一幸舍日本拉麵館

Yorkdale Mall和魚膳房Yu Seafood  

多倫多湖濱Lakefront

Waterworks,去溫哥華前在這一帶住了兩年

釀酒區Distillery District,中午在El Catrin Destileria的院子裏喝酒吃tacos

聯合車站Union Stn地下有三層;車站擴建了十多年,還真有完工那一天!

伊頓中心和PATH的冰球名人堂;皇後街要修地鐵,挖了很深的大坑

韓國烤肉店Daldongnae

登機前晚餐在法航貴賓室吃,best Lounge so far



相關

國王西街

多倫多的夏天

色彩的魅力-多倫多Kimpton聖喬治酒店

花似鹿蔥 發表評論於
寫得像小說似的,讚。
巴黎到羅馬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水星98' 的評論 :
謝謝水星大哥。
多倫多downtown比溫哥華大很多,最新開張的除了上麵說的Waterworks、還有在前街和Spadina 的The Well,而且這一家更大,不過我沒照片。
多倫多的Queen W 有點像溫哥華的Robson,但是國際美食更多。

溫哥華當然是大統華的鼻祖,在溫哥華住的時候我經常去downtown大統華買東西;我記得十多年前才在多倫多開第一家店,但是它在多倫多擴展很快。
水星98 發表評論於
多倫多真是熱鬧非凡,比俺們溫村氣派多了,這麽多照片讓我開眼。我以前去多倫多吃中餐,主要在士嘉堡。不過大統華是最先在溫哥華開張,慢慢向東邊擴展過去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