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科學家想離開美國?也談美國少數族群



學生家長:“吳老師,您在大學裏,就是想求證一下,有感覺到到上麵的動向嗎?”。

問題指的是Nature雜誌的民調說75%的科學家想離開美國,英國佬可能不知道美國人是美國科學的主體,他們怎麽會背井離鄉?

我的回複:“應該是麵向特定人群的民調,大家有擔心,但是到離開美國則完全沒有,可以看昨天哈佛教授Judy Lieberman的盛況。她本科哈佛,去洛克菲勒拿理論物理博士,再回哈佛讀醫學院。也是生倆孩子的女性科學家,與中國邵峰同時做出凋亡的重大發現。Judy的實驗室以及她合作的協和與普度畢業的哈佛院士Hao Wu(吳皓)實驗室裏,很多都是中國人。華人在美國做科學已經形成Clouds,可能是僅次於猶太人的少數族裔群體了”。

學生家長:“我看到文章的時候第一個反應就是reporting bias。也就是說雖然survey是發給每個人的,但是大多沒有想法離開的人懶得回應。有想法離開的人,或者非常against這個survey動機的人才會回應。這樣就造成想要離開的人的比例偏高的bias了[Grin]”

我的回複:“偏差很厲害,美國人是不願意離開美國的,美國人很愛國。川普政策也得到了大部分美國人民的支持,因為外國擦美國的油太久了”。

我的學生家長都很聰明,清華等名牌大學的校友多。原因比較簡單,他們懂得讀了名牌大學後的益處。

Nature聲稱他們民調了大約1,650人,難道美國科學家都不讀Nature? 當然我以前的猶太老板開玩笑地說,自己讀不懂Nature裏的English,雖然這家夥是布朗哲學本科和Johns Hopkins的MD。

美國如此興旺的科學擺在我們麵前,沒有必要製造緊張氣氛。美國人的特點是在沒有經費後就辭退人,似乎我們沒有見到周圍什麽人因為川普丟工作,政府部門遭殃的多。

哈佛家長:“教授應該擴大一下升學輔導的生意,除了華裔,東亞裔,再加上南亞,西裔,非裔,這樣風險就diversify 了“

我的回複:“早就這樣了,我的學生中美國的白人與印度裔,世界範圍的中東和歐洲都有,以後要免費幫助內城的黑人”。

耶魯家長:“這個比較有意義,教授可以詳細介紹一下各個不同”。

我的回複:不能談具體的,隻能泛泛說。20年前我們位於猶太核心地帶的高中,優秀華裔己經全麵超過猶太學生。這個觀察也得到了哈佛校友和軟件工程師Ron Unz的數據支持,全美範圍的高中大獎猶太學生是慘不忍賭地下滑,Unz自己應該是猶太人。



當時我就預測這趨勢可能延續到美國大學與研究生院,現在己經在頂流醫學院看到結果。華大醫學院的四個大係(病理、眼科、神經內科和遺傳)的主任都是華裔和韓裔,這還是在美國中西部。華裔在美國的問題是Mass太小,但是在學術界正在形成自己的bloc。

耶魯病理係主任是老中MD, 他的醫學院我從來沒有聽說過,名為通遼醫學院(Tong Liao Medical College)。可能是內蒙古民族大學醫學院,位於中國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

出乎意料是,中國現在的上升趨勢非常猛,清華博士在UCLA做完一輪博後,就可以到華大做教授。中國知名實驗室出來的年輕人,可以迅速進入美國科學界參與競爭。

我在群裏這樣告訴美國同濟校友:“需要有些觀念調整,我們長期不回國,信息有些誤差。現在中國確實有很大的變化,正麵的發展,從近期來的博士生和博士後就可以看出”。

印度裔美國人是後發製人,高中完全不是華裔學生的對手,主要是他們考不過華裔學生。

現在SAT和ACT灌水後,大家都差不多了,也救了美高的中國學生。以前因為美高不輔導標化考試,使他們在麵對國內國際學校的學生競爭時吃虧,現在SAT很容易,考分更難區分人了。

印度裔美國人很務實,可以說非常務實,他們學什麽是以職業為導向的。他們與美國文化也對接良好,他們可以在沒有太多議題時都與上層長時間聊天,也完全沒有我們見到的中美衝突。

這也可以從印度裔的傑出美國教授簡曆看出,他們的原始本科院校很多是州立大學,絕少哈佛耶魯,但是他們一旦爬上來都非常厲害。印度人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擁有驚人的語言傳遞能力,我這裏是與母語為中文的華二代比較的,為印度裔從政和做管理打下了基礎。

這些是小中男欠缺的,可能與印度裔每周的宗教活動有關,希望中文學校也能多組織些集體活動。美國中學辯論,最好辯手是猶太人,華裔緊隨,這些人裏很多讀耶魯,包括全州辯論集分最高的我家小子。

美國白人與黑人的自信很多來自運動,也與美國是他們的國家從而沒有移民的心態有關。但是美國白人受平權的逆向種族歧視太厲害,現在川普帶領他們反擊。

祝賀學生被斯坦福夏季人文研究所(Stanford Summer Humanities Institute)錄取,我們在文書與申請策略上幾易其稿,得到這個好消息當然很高興。這是在為未來申請到好大學鋪路,他是能文能武的人才。SSHI是最難申請到的美國文科夏校之一,錄取率低於5%,僅比耶魯的稍弱些。

在STEM超強的斯坦福辦人文夏校,欣賞斯坦福的良苦用心,希望學生能夠享受夏日在美麗校園的快樂時光。人類需要人文,以人文為生的美國人普遍聰明,因為飯碗奇少。曆史教授職位每年數的出來,鄰裏的家庭醫生到處都是。

但是我想傳遞的信息是,申請到美國頂尖夏校並不能保證最終能被該校的錄取。我以前有位讀了WashU夏校的北京學生,最後被WashU拒絕,他早就從UCLA畢業了。

零不是數 發表評論於
那個民調裏一千多個都是在學的研究生,中間還不知道多少是國際生。
BMC 發表評論於
問題是科研人員離開美國後,有那些地方的科研生態環境會比美國更好?我在美國和歐洲都做過research ,二者相差太大,如果沒有特殊原因如faculty position, 沒有多少人會選擇到歐洲搞科研而不是美國。加拿大不清楚, 中國不說也是罷
槍迷球迷 發表評論於
博主也一眼看出那個“民調”不可信。 常識,直覺和洞察力是戰勝謊言的利器。 忽悠止於智者。
bighead00 發表評論於
"可能與印度裔每周的宗教活動有關". 同意你的觀點。我的兒子上大學三年一直和印度孩子同室,因此和他的家庭也有交往,他們的各種宗教活動和團體交往比中國人多, 口才也好。我們的方法是讓孩子每星期要讀聖經, 要輪流帶主日學,堅持一段時間, 基本的口頭表達能力就不差了。
槍迷球迷 發表評論於
嗬嗬, 這個民調是故意誤導。 民調的問題原文在Nature上可以找到: Are you a US researcher who is considering leaving the country following the distruptions to science prompted by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 這是經典的統計忽悠。 關鍵在後半句 following the distruptions to science prompted by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 是在提醒人們提問人想要的結果是什麽, 回答者隻要是左派或者討厭川普就自然心領神會選擇Yes。送到左派成堆的大學裏去問得到75%是提問者預期的結果。

誠實的民調應該是問“你是否想過離開美國”是或否。 如果回答是,再顯示後半句是不是原因。 那麽回答Yes的不會超過1%。本迷是數學家,一看75%就知道是忽悠,立馬去查問題原文, 這種統計貓膩就一目了然了。

值得痛心的是,Nature這麽高大上的科學期刊也做這類明顯的 intellectual dishonesty 勾當。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