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特朗普最近對澤連斯基的一係列言論,以及結束俄烏戰爭談判,美國與俄羅斯走得這麼近,應該對澤連斯基構成了強大的心理壓力。
儘管美烏首腦之間為了麵子,還在彼此嘴炮,互相詆毀,歐洲人似乎也不滿特朗普的口無遮攔,隨意詆毀澤連斯基,但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當前國際社會希望盡快結束俄烏戰爭的呼聲非常大,這是不爭的事實。特朗普隻是推動事件加快進行而已,澤連斯基明顯處於下風,這是肯定的。
澤連斯基不愧為是聰明人。我個人分析,澤連斯基被特朗普說到一點麵子都不給(人家好歹也是一國總統),也是敢怒不敢言,沒有脾氣。
他在想,與其被你們這些大佬詆毀,不如以退為進,來一個哀兵必勝,以個人辭職換回烏克蘭加入北約,豈不更高的策略?但勝算能有幾何就很難說,我個人認為幾乎沒有可能。
原因很簡單:
首先,俄羅斯作為過去蘇聯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普京本人,應該有著濃鬱的大國沙文主義情結,他們懷念過去超級大國的歲月是肯定的。
從俄羅斯民族最為崇拜的掠奪之王的伊凡四世(我看這個人也是最高麵值盧布的頭像),到俄羅斯鼎盛時期的彼得大帝,再到葉卡捷琳娜,再到斯大林,以及普京本人,幾乎清一色的強烈的民族主義者,在土地的認識上,可謂一脈相承。不然,就不會有與北約對立的華沙組織。
我看普京這些年在不同場合下的言論,對前蘇聯尤其是獨聯體時代,葉利欽和戈爾巴喬夫等對國家的分裂狀態頗有微詞。
你說他最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不言而喻。
我可以這樣說,因為俄羅斯這個民族以及普京本人,對烏克蘭的特別軍事行動,並非普京個人的頭腦發熱,而是俄羅斯的國家行為。既然歐洲人搞了北約東擴,應該是俄羅斯人動武的最好理由。
第二,現在來看,俄烏戰爭如果繼續打下去,烏克蘭早晚一天或被打到沒有男人(也許俄羅斯也要死很多人),這是很慘的。由於烏克蘭100%靠美國和北約國家的資金和軍事援助,烏克蘭完全沒有自導權。
如何打,怎麼打,打到什麼程度,都受製於歐美大佬的考量,尤其是拜登政府的考量,這些美歐大佬,都有自己的小九九,或國民安全,或選票需要,其效率自然遠不如普京這種“一元化”獨裁統治行為。唯獨澤連斯基沒有完全看懂。
更要命的是,戰爭基本上在烏克蘭境內進行,到處打得一塌糊塗,國民被戰爭搞到疲倦不堪,民生品質大幅下降可想而知,很多人希望結束戰事,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國民的呼聲都是重要的考量。
麵對這樣的不對稱的戰爭,儘管西方媒體一邊倒支持烏克蘭,但戰爭和輿論還是兩碼事。明眼人都知,如果烏克蘭沒有足夠的軍事支援,以及足夠的資金支持,要和俄羅斯在自己的土地上血拚,輸和贏都是沒有意義的。何況特朗普上台,美歐支持俄烏戰爭的態度,已經發生巨大的變數。
畢竟,俄烏兩國的土地完全不可比,俄羅斯幅員遼闊(1900多萬平方公裏),“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這是肯定的。
第三,烏克蘭地處西歐邊境,國家相對開放,國民受西方文化以及物質影響深遠。聽說俄烏戰爭還未開打之前的好幾年,大批的烏克蘭人就離家出走,跑到西歐打工,這些人不僅掙到含金量比較高的歐元(據說歐盟國家打工,就有10歐元/小時),還帶回大量的西方文化以及生活方式,尤其是選舉製度。
聽說烏克蘭是東歐國家人均一人一票選舉總統的第一個國家,儘管民主化進程不夠成熟,但還是開了先河,你說普京政權不緊張那是假的。
過去中國有句老話,“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意思是人類的屬性就是見識和享樂,有了見識,就想嘗試,賺到錢就希望享受。這是人類和大自然的規律。是文化的秉性。
文化的嬗變其實很恐怖的。要遏製這種事情,無非靠兩樣東西:一是改變現有製度,對接高級方式,順應自然法則;二是高壓遏製,堅決鎮壓,最好是暴力行動,一勞永逸。沒有第三。
基於這三點分析,我認為,烏克蘭要入主北約幾乎不可能。況且,北約國家也不會同意烏克蘭加入進來,以免惹火上身,遭來俄羅斯的傷害(其實,烏克蘭要加入北約早就加入了,不會搞到今天)。
也許澤連斯基太高看自己的這個總統的含金量了。與加入北約相比,普京政權寧可同意你繼續掌權,也不會讓你跟北約有什麼緊密性關係的。好簡單的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