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向真:父親與萬裏的一次共事

綠珊瑚 (2025-02-18 22:58:55) 評論 (12)

父親在羅馬尼亞工作期間,多次參與接待中國訪羅的高級代表團。

前排左一為父親於明

1965年,北京市副市長萬裏率領北京市政府代表團出訪羅馬尼亞,給父親留下特殊印象。多年後,爸爸和我聊天時說對萬裏印象好,他是實幹家,他和其他團長不一樣。別的團長出訪是為密切兩黨兩國關係,萬裏出訪目的非常明確,為提高北京市民生活水平尋找合作項目。辦了好幾件實事呢。”

當時,羅馬尼亞比中國生活水平高。萬裏到了羅馬尼亞,就父親探討羅馬尼亞有哪些北京沒有的生活物品,以便確定參觀、冾談的項目。於是,爸爸向萬裏推薦了多項適宜在京城開辦的企業,陪同萬裏一處接一處,參觀了羅馬尼亞的石化冶煉、家用塑料、大棚養雞企業萬裏與羅簽訂了多項合作協議引進了工廠化養雞技術和民用煤氣項目,工廠化養雞落地北京,得到了快速發展。

萬裏回國後,還建立了塑料製品廠,把歐洲人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塑料製品,包括塑料盆、塑料桶、塑料盒引進中國。後來,我們洗臉洗腳洗衣服不再依賴搪瓷,提水有了輕便的塑料桶

當時我還是小學生,在北京育英學校上六年級。同班同學萬曉武坐在我的後排班主任朱凡老師曾經念了《北京日報》刊登的萬裏與萬伯翱的通信,萬裏把中學畢業的兒子送到黃泛區農場,寫信鼓勵兒子務農我們才知道萬曉武是萬裏的小兒子,他總穿著哥哥們穿剩的打過補丁的褲子。一天,我看到萬曉武換了一個塑料鉛筆盒,鮮豔漂亮。那時用的都是鐵皮鉛筆盒過些日子爸媽托人帶回來的東西裏有個同樣的塑料鉛筆盒。一年多後爸媽回國,我問起來,爸爸說,他陪萬裏參觀布加勒斯特塑料製品廠,廠長送給每人一個塑料鉛筆盒。

萬裏在布加勒斯特見到新華社分社廚師使用的煤氣罐、煤氣灶,決定讓北京市民用上它萬裏告訴我爸爸媽媽,北京郊區正在設東方紅煉油廠,要盡快讓北京市民也能像歐洲人這樣燒水做飯告別燒煤,改用清潔方便的煤氣。爸爸媽媽聽了非常高興。

萬裏回國後不久,著手在北京製造民用煤氣罐與煤氣灶,廠家需要爐盤樣品,萬裏就讓秘書找我爸爸聯係。我爸爸媽媽假托分社煤氣灶燃氣盤損壞,將新買灶具上的爐盤裝進小木箱,驅車開到黑海之濱的康斯坦察,登上停泊在那裏的中國巨型貨輪“黎明號”,托船長把小木箱交給萬裏的秘書。後來爸媽回到北京,見到家裏用的煤氣罐和爐盤與他們在羅馬尼亞用的幾乎一模一樣,十分開心。

我父母19668中旬歐洲回到北京。回來後,爸爸就埋頭閱讀他在國外工作三年多時沒看到的重要文件,看到一份毛澤東講話,說彭真算老幾,我用一個小手指就打倒他!感到十分不解。爸爸彭真並沒有工作關係。但萬裏率北京市代表團訪問羅馬尼亞,與爸爸過從甚密,因見解趨同,頗有相見恨晚之感,萬裏回國前誠邀我爸爸“一回京你就去找我,我帶你好好看幾個地方……”萬裏曾對我爸爸透露了北京市一些情,爸爸感覺北京市領導班子“敢作敢當”。彭真受到如此對待,他實在想不通,說:“我雖然出身封建家庭,但我參加革命就是要鏟除封建,共產黨是為人民服務的,不能搞家長式的一言堂!”爸爸情緒激動,我不禁替他擔心。爸爸很快平靜下來,囑咐哥哥和我“出去千萬不要提這些事”,“學會用眼睛看世界,用頭腦分析問題,為人處世要站在理上” 爸爸的點撥使我在動亂中保持低調,必須寫大批判稿時照抄兩報一刊、不肆意發揮批鬥會時不誣陷戒狠毒,早請示晚匯報時不大嗓門忠字舞時能溜就溜。

於向真一家1973年合影

張漢文叔叔是我父母在羅馬尼亞工作時的同事,夫人周榮子阿姨在羅馬尼亞留學時與張叔叔相識,婚後被調進分社工作。後來他們也回到國內。1978年,張漢文叔叔來我家,對我爸爸萬裏剛去安徽,咱們也去安徽和他一起工作吧。1965年萬裏從羅馬尼亞回國前,的確和爸爸過:“你回國後來找我一起工作”張漢文叔叔在場記住了這句話。但爸爸沒有接受張叔叔的提議。他雖然佩服萬裏,但他一輩子不求人,不願意當官。留在新華社的張漢文叔叔後來回布加勒斯特分社出任首席記者,親曆了羅馬尼亞1989年事變,見證了齊奧塞斯庫垮台的全過程,他和夫人周榮子阿姨合寫的《風雲突變——齊奧塞斯庫的末日》,題贈給我爸爸媽媽。

爸爸有塊手表,北京手表廠出產,鍍金表盤,是1966年春天萬裏托人帶到羅馬尼亞,送給爸爸的。戴了幾十年。離休後去雲南旅遊,離開酒店時太匆忙,把手表遺忘在房間裏,半路想起來已經來不及回去尋找。來,爸爸說起來,感到十分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