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們過不了幾年就單飛了,拿不了大包的,注定就要從宜家開始自己的小日子。
回想自己也是從宜家開始的小家生活,馬甸的宜家開張的時候,我們剛結婚,排大隊進店裏看自己喜歡的物件,還遇到過英達,身邊人應該就是梁歡。
書桌是買的宜家的,衣櫃應該也是,不亦樂乎地回家來組裝,一釘一鉚都隼出了燕子銜泥的感覺。那時剛分到了海澱的小兩居,主臥、陽台、次臥都朝西,到下午才有太陽照進來,很符合小兩口睡懶覺的生活方式。老婆戲稱,滿腦子西方思想,連分房都分了個朝西的。
宜家的東西很便宜,簡約幹淨,設計感很好,一隻咖啡杯能喝出雨過天青。有些樸素的北歐原木風格,也很合我心。宜家的東西適合小麵積公寓的擺布,環保標準想必也過得去,比起國內當時的家具來曆不明的膠合板和可疑的油漆,令人放心多了。在冬天暖烘烘的斜陽裏,坐在宜家的桌邊,看一本書,喝一壺茶,也是愜意。
歐洲品牌、歐洲生活方式,給當時剛剛寬裕起來的生活,塗上了一層自我安慰的亮色。後來買了自己的商品房,住到了郊區的Townhouse,生活迅速好起來,還會去宜家逛逛。總會搬來些洗衣筐、燈泡、衣架什麽的小玩意兒,不圖啥,就圖個銘記當年對美好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