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馬觀花,說說北京的食和行

追憶21 (2024-08-05 03:08:57) 評論 (28)

回國旅遊,得到的印象浮光掠影,當地人衣食住行裏的 “衣” 和 “住” 都沾不上邊,隻能記錄一點飲食和出行花費,湊一篇北京記遊。

    先說出行。我們淩晨一點落地北京,等出了關提好行李找出租車時已經疲憊不堪,暗暗後悔沒有預定酒店的接機服務。還好很快有熱心的司機大爺上前招呼,一口價是兩百六十塊。我們搜搜身上的人民幣堆在一起,不到兩百塊。還被眼尖的大爺瞥見裏邊混了一張十塊的港幣,連連搖頭說不收港幣,我們趕緊道歉說不是故意混裏邊的。看來沒錢坐不了車,怎麽辦呢?到底是大爺見多識廣,問我們有沒有美金。他很樂意收美金。這還不容易,我立馬趕緊掏出二十美金獻上,加上原來的一百多塊人民幣,車費加小費足夠了。大爺很開心,“我這可賺了呦!” 我們也大大鬆了一口氣。

    北京的網約車很便宜,如果在市內跑,一般十幾塊。有一次從宣武門打車到王府井,車費才十一塊多,真是驚掉了下巴!不知為什麽,出租車比網約車稍微貴一點。我們一般叫網約車,但有時候交通高峰叫不到車,出租車也坐。比如那次頤和園閉園時,隨著出園的遊客潮水一般湧出園門,再湧到路口叫車,等了許久都沒有車。好容易看見一輛空載的出租車駛過,連忙招手跑過去。

    去長城包了一輛七座的商務車,空間寬大,合家大小都滿意。師傅要價八百塊,價格並不離譜;讓我稍稍不快的是他的叨叨。他說他要掙回扣,可以幫我們買門票加纜車票,一套票掙二十塊錢。我實話實說門票和車票都已提前訂好,他還不肯罷休,再三催促我退票。哎呀,為了一點小利,連起碼的禮貌都不顧了。回來的路上,他得知我們下長城時放棄了預定的纜車,重新排隊買票坐了滑道車下來,又一疊聲地替我們惋惜不止。不但已經付費的回程纜車放棄不坐,也沒想到去找人退票要錢,居然又另掏了四百塊買滑道車票 —— 這家人一個比一個敗家!如果不是還在開車,我覺得他肯定要扼腕跳腳了:)到酒店門口下車時,除了談好的車費,我多給他兩百塊當小費。司機臉上又驚又喜的表情,讓我微笑。兒子看了也很讚同,“他比我們更需要這些錢。” 一來一回的閑聊間,我們得知司機是河北承德人,夫妻兩人在北京打工二十多年。獨生女兒一直留在老家跟爺爺奶奶生活,過了暑假就要上高中了。

    北京的公交車坐了兩次。一次是從前門到宣武門,好像是一個人兩塊。另一次是從景山前街坐到甘家口大廈,好像一個人三塊錢?公交車的價格非常親民,冷氣又開得足,如果繞開高峰時段,倒是一個遊車河的避暑好去處。車票都是電子支付,上車掃碼,下車前再掃一下,按實際乘車路段扣費。我們這些外地人,做不到人手一部手機,就乖乖地數好零錢準備投幣吧。

    還坐了地鐵。一次是從積水潭坐到金魚胡同。先在 2 號線(最早的環線地鐵)進積水潭站,坐一站地到鼓樓大街換 8 號線,經過什刹海,南鑼鼓巷,中國美術館,就到金魚胡同了。這麽長路段的地鐵非常便宜,大概一個人三塊錢的樣子。另一次是坐機場快線。我們酒店出門就是金魚胡同地鐵站,坐一站地到王府井,換車坐到東單,再換 5 號線地鐵坐到北新橋站,好像也是一個人三塊錢。到了北新橋,另外買機場快線的車票,就可以直達機場航站樓。機場快線的票很合算,好像一個人 25 還是 30 塊。我們後來在昆明,深圳和香港也是坐了地鐵趕赴或離開機場,都高效便捷。就我自己的感受來說,覺得國內的公交特別是地鐵很讚,當然螞蟻排隊般的高峰時段另說。

    再說說飲食花費。到北京的第一頓早飯是在前門附近吃的。飯館的名字忘了,裏麵的裝潢很新。吃飯的都是和我們一樣的外地遊客,一個人 28 塊的自助餐,有包子,油條,小米粥,花卷,煎蛋,煮蛋,肉腸。味道和價格一樣接地氣,但是我剛下飛機,連喝了兩碗小米粥,已經覺得好滿足。

     從長城回來那天,晚飯吃了海底撈。四百多塊,不算貴,但是味道並不驚豔,光覺得辣。服務人員的態度按說是非常熱情,然而不貼心。我要了一杯無限續杯的酸梅湯,杯子很矮,喝兩口就空了,公用的酸梅湯大壺擱在緊挨著鄰座的台子上,我起身自己加了兩次,每次都有點尷尬,好像是在蹭他們的喝。後來服務員終於給我單拿了一壺過來,但我們已經快吃完了。

    在北京吃了兩次烤鴨。一次是網紅介紹的地安門烤鴨店,味道中規中矩,吃過即拔草,不會再去。另一家是帶給我們許多美好回憶的大鴨梨烤鴨店。多年不見,大鴨梨的味道和裝潢愈加精進了呀。價格仍然親民,四個人要了一大桌子菜,才五百塊出頭。烤鴨味道自然在線,但兩個兒子最讚不絕口的,卻是那一道普普通通的涼拌拉皮,回到美國還念念不忘:)

    稻香村到處開店,味道強差人意。28 塊錢一斤的白皮酥餅,共得六塊;有豆沙餡,有綠豆餡,都是皮厚餡少,吃到嘴裏幹敷敷的。我剝皮(居然厚到可以剝皮!)吃了兩塊就扔了。驢打滾買了兩次,但總共吃了一口。先在前門遊客區買的,兩塊點心要五十六塊錢,不算便宜,但打開一看,厚厚的糯米皮白得發光,嚇得人不敢放嘴裏,趕緊放垃圾桶了。另一次是晚飯後在王府井大街閑逛看到稻香村牌子,不死心又進去買了一次。這家的驢打滾顏色正常了,但是糯米皮隻厚不薄,咬了一口嚐嚐,細細的豆沙餡若隱若現,甜味淡到吃不出。外麵裹的豆麵也是薄薄一層,敷衍得很。我終於斷了念。

    王府井大街的人行道上,還有三輪車上擺水果攤的,正像當年的大學校園裏一樣。我一時興起,買了一把葡萄和兩個水蜜桃。碩大的巨峰葡萄紫光欲滴,水蜜桃品相端正,要獻給壽星作禮也完全拿得出手。付錢時卻小小地吃了一驚,116 塊錢!我終於猛醒過來此攤非彼攤,眼前絕不是二十多年前的大學校園水果攤。巨峰葡萄一如既往的皮厚,但回到酒店坐在窗前,看著腳下的王府井大街,剝了皮,一粒粒慢慢啜吸,仍是記憶裏甜美多汁的夏天味道。這次,大兒子陪我剝皮吃葡萄。

    逛故宮時,我在東六宮的甬道裏等上衛生間的兒子。驕陽似火,人流如織。我靠牆站著,蹭點陰涼,聽到了遊客和環衛工人的對話。兩人年紀相仿,都是六十多歲的老頭,所以才能這麽開門見山的說話吧。

    遊客:“您一個月多少錢呐?有三千吧?”

    清潔工略遲疑:“嗯,三千多。”

    遊客:“給飯嗎?”

    清潔工:“給。”

    遊客:“給午飯?”

    清潔工:“管三頓。還管住。”

    遊客:“那不錯。錢是不多,但您這活也不累。您管多大的地兒?”

    清潔工用手比劃了一下:“就這個垃圾車到那邊。一個月三千五。” 他已經放下了最初的戒備,被對方和自己說服,覺得手裏的工作其實不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