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訪賽珍珠故居

記錄所思所想 分享所見所聞
打印 (被閱讀 次)

大約兩年前,一次去賓州旅行的途中,曾順道拜訪了位於佩爾卡西(Peakasie)小鎮的綠山農場(Green Hills Farm),即美國唯一同時獲得普利策獎和諾貝爾文學獎的女作家賽珍珠(Pearl S. Buck,1892-1973)的故居所在地,是美國國家曆史地標之一。

因為當時尚處於疫情期間,故居博物館沒有正常開放,也許是過了開放時間,沒能進入館內參觀。但是,故居所在的綠山農場,包括大片的綠色草坪,廣袤的林地,還有環繞故居四周的庭院,花園,苗圃以及點綴其間的眾多雕塑,依然對參觀者開放。

後來寫過一篇博文,記錄那次拜訪過程(參見《匆匆走過賽珍珠的故居》)。博友菲兒天地讀後熱情鼓勵,並告知她寫過有關賽珍珠在上海鎮江的故居和她的《大地》小說的博文,笑稱把兩篇博文合在一起,就寫全了賽珍珠的一生。的確,賽珍珠一生總共活了80歲,前半生在中國先後生活了近40年,而後半生的40年一直就住在賓州綠山農場這片美麗的土地上。還有一位網名叫“換氣是為了潛水更深”的網友,很用心地寫了長長的跟帖留言。其中提到他(她)來到美國後,讀過賽珍珠的自傳,這部自傳正是在綠山農場她的書房裏寫的。賽珍珠寫道:她經常坐在書房裏透過窗戶,眼前的莊園景色漸漸就變成了鎮江她兒時玩耍長滿青草的坡地。她在鎮江時,教她的私塾先生是孔子的後代,是個清末舉人。她的國學非常深厚,是真正學貫中西之人。可以說,她文學的功底是在中國打下的。到美國讀書之後,開始同學譏笑她非常土(穿戴中國打扮),但很快對她刮目相看。後來成為校學生會主席,她在諾貝爾獎典禮上的講話講到了中國文化對她一生的影響。

最近,在一個天高雲淡,陽光明媚的日子,再次前往賓州,專程拜訪了草木蔥蘢,鮮花盛開的綠山農場。這次,動員了很多人一道前往參觀,50多號人坐了滿滿一車。接待我們並提供導覽的是賽珍珠故居博物館運營方“賽珍珠國際”的三位解說員。她們一路帶領我們先後參觀了迎賓中心,花園,整座賽珍珠故居,賽珍珠生前喜歡的苗圃以及她的安眠之地。她們熱心周到的安排,翔實專業的介紹,使我們對這座國家曆史地標博物館,這位傑出女性的生平和遺產有了全麵,真切和形象的了解。

這座建於1825年的由原石建造的房屋就是賽珍珠的故居。

進入賽珍珠故居,先觀看一部介紹她的生平的視頻。

故居裏豐富且完好的陳設和藏品,讓我們感覺好像正在參觀賽珍珠一家住在這裏時的房子。 從普通生活物品,如全家人玩的棋盤遊戲,到非凡珍貴的藏品,如賽珍珠寫她的傳世之作《大地》時使用的打字機,增添了令人難忘的體驗。其他有趣的物品包括來自世界各地的珍貴藝術品、具有時代特色的家具、個人服裝以及藏有數百本書的圖書館。書架上擺放著賽珍珠生前收藏和讀過的書籍,包括她最喜歡的作家查爾斯·狄更斯的書籍,書桌上還擺放著她翻譯的《水滸傳》等書籍。

賽珍珠在中國生活了近40年,把中文視為“第一語言”,兒時在中國接受基礎教育,跟中國老師學習中國文化,還有很多中國玩伴,同時母親也在家裏給她教授英文,閱讀英文書籍如查爾斯狄更斯的作品,這些培養了她對寫作的最初的興趣愛好。故居內包括餐廳,圖書館,辦公室等處陳列著很多她從中國帶回來的中國畫,安徽鐵畫,傳統中國家具,體現了她對中國和中國文化深深的熱愛。

廚房

招待客人的餐廳

壁爐上方平台上擺放著賽珍珠收養過的兒童的照片。

藏有數百本書的圖書館

牆上是賽珍珠的肖像畫

寫字台上擺放著她的傳世之作《大地》,還有寫作《大地》時使用的打字機。

右麵照片是賽珍珠與羅斯福總統夫人埃莉諾·羅斯福的合影。

與肯尼迪總統在一起交談的照片

由賽珍珠翻譯的《水滸傳》等書籍

從中國帶回來的富有地方特色的安徽鐵畫

中國山水畫

這首宋代盧鉞的七絕與書,畫珠聯璧合,相得益彰:“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日暮詩成天又雪,與梅並作十分春。”

客廳角落賽珍珠生前經常坐的沙發

網友“換氣是為了潛水更深”在上次寫的博文後麵留言中提到,賽珍珠經常坐在書房裏透過窗戶望向外麵的莊園,眼前的景色漸漸就變成了鎮江她兒時玩耍長滿青草的坡地。

臥室

牆上掛的先秦儒家經典《禮運大同篇》和孔子畫像。

賽珍珠的一生與中國有著不解之緣。1892年,她首次由父母帶到中國,當時僅4個月大。1900年,因義和團之變首次回美國故鄉。1902年,她又重返中國鎮江。1910年,她回美國入讀弗吉尼亞州倫道夫學院(Randolph College),1914年獲得學位後又回到中國。1917年,她與約翰·洛辛·巴克(John. L. Buck)(中文名叫卜凱)結婚。1925年,賽珍珠一家來到康奈爾大學,她在那裏獲得英國文學碩士學位。當年秋天,他們又回到中國。大約在1929年,賽珍珠在南京大學宿舍的閣樓上完成了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大地》的書稿,並於1931年正式出版,次年獲得普利策獎。1934年,賽珍珠返回美國,她相信自己將來還會回到中國,而她的丈夫巴克則留在中國。1935年,賽珍珠與巴克離婚,再與在寫作和出版《大地》一書過程中給予她巨大幫助的理查德·沃爾什(Richard Walsh)結婚。他們在賓州買下占地67英畝的綠山農場,並一起生活在這裏直到1960年沃爾什去世。賽珍珠被鄉鄰們稱作沃爾什夫人,但又一直保留巴克(Buck)作為自己的姓,直到1973年離世。

1938年,她擊敗了海明威和斯坦貝克,“以她對中國農民生活的豐富而真實的史詩般的描述,以及她的傳記傑作”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成為第一位同時獲得普利策獎和諾貝爾文學獎的美國女作家。據一項民調顯示,美國公眾中三分之二的人承認,他們對中國和中國文化的了解來自賽珍珠的著作。

賽珍珠在中國時,與當時中國眾多文化名家交往甚密,但無論是民國時期還是共和國建立後,她與中國的當政者都不對付。30年代,她曾因批評蔣介石的獨裁統治,得罪了老蔣,以致國民政府明令駐瑞典大使不得出席她的諾獎頒獎典禮。二戰期間,她在美國為支持中國人民抗戰而積極奔走,戰後,她受到麥卡錫主義迫害,甚至被中央情報局立案調查。而五六十年代,她又在中國被貼上“美帝國主義文化侵略的急先鋒”的標簽。1972年,尼克鬆訪華之後,賽珍珠向媒體宣布自己也將訪問中國,因當時中美尚未建交,她滿懷希望地向中國駐加拿大使館申請簽證。結果,申請卻被一名中國外交官拒絕。這樣,賽珍珠自從1934年那次離開中國後,再也沒有回到過中國,成為她的終生遺憾。可以想象,在當時尚處文革之中的中國,雖然已決定聯美抗蘇,但並沒有下決心走上改革開放的道路,做出這樣的決定也不奇怪。

解說員在給參觀者介紹這段曆史時,還特意拿起桌上一張中國大使館的拒簽信複印件讀起來。讀完之後,又說起了關於賽珍珠前夫巴克夫婦的·一段掌故:巴克先生(中文名卜凱)與賽珍珠離婚之後,於1941年與中國女畫家張洛梅(Lomay Chang)結婚。1944年初夏她與巴克帶著未滿周歲的孩子回美國,成為排華法案廢除後第一個進入美國的中國人。

1973年3月6日,賽珍珠在佛蒙特州的丹比(Danby)去世,按照本人遺願她被安葬於綠山農場。賽珍珠去世以後,尼克鬆總統曾在悼詞中稱頌她,是“一座溝通東西方文化的橋梁,一位偉大的作家,一位敏銳而富有同情心的人”。

賽珍珠的長眠之地。 墓的上方表麵用小篆鐫刻著“賽珍珠”三個大字,是她對中國和中國文化無限熱愛的真實寫照。

在綠山農場生活期間,賽珍珠除了從事寫作,從事園藝勞作,她還在這裏建立世界上第一個國際混血兒收養機構“歡迎之家”,以後又創建“賽珍珠國際”組織,致力於全球兒童公益事業,為無數貧困兒童提供了改變生活和命運的援助,為加深國際和跨文化理解開辟了道路。

賽珍珠故居是一座國家曆史地標博物館,大片的綠色草坪,遠處有廣袤的林地,鬱鬱蔥蔥,充滿生機。

故居與花房之間的相連的長廊

故居與花房之間的庭院

環繞故居和穀倉四周的庭院和花園。

花房 

故居外勞作的工人。

這座建於1827年的穀倉,是“賽珍珠國際”舉辦大型活動或會議的的文化中心。

這座“彩虹花園”的銘牌由珍妮絲·沃爾什(Janice Walsh)題寫:“歡迎來到彩虹花園以紀念賽珍珠國際在世界各地服務的兒童。這裏的花草種類繁多,讓我們想起了差異之美以及所有孩子都必然像花朵一樣綻放的潛力”。珍妮絲是賽珍珠與約翰·巴克於1925年收養的一名女嬰,當時才3個月大,後來被他們帶到中國和日本,在那裏生活多年。1934年,她和母親回到巴克斯。1935年,賽珍珠與理查德·沃爾什(Richard J Walsh)結婚後,珍妮絲與他們一道定居於綠山農場。1980年代起,珍妮絲擔任賽珍珠國際的總裁達12年。2016年,珍妮絲在睡夢中安詳辭世,享年91歲。

苗圃以及點綴其間的眾多雕塑,向參觀者述說昔日生活在這裏的主人留下的故事。

雕塑《雀躍》(Jumps for Joy)

雕塑《托舉》(Uplift)

雕塑《母與子》

莊園內還包括賽珍珠國際的辦公室。

選自她的墓穴上的“賽珍珠”三個篆字被醒目地鐫刻在彩色玻璃上。

新近建成的珍妮特中心(Janet L. Mintzer Center)是為紀念任職賽珍珠國際名譽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近20年的珍妮特·明澤女士而命名的。

春暖花開之際,重訪賽珍珠生前生活,工作和寫作的地方,流連於她曾經照料過的花園,苗圃,了解和緬懷賽珍珠的跨文化和人道主義的遺產,是一次啟迪心靈,令人難忘的旅行。

(備注:博文中所有照片均為原創)

謝謝瀏覽!

yuntai 發表評論於
回複 'mw!' 的評論 :

謝謝你的留言和分享!很高興得知看了文章馬上就去參觀了,好!
mw! 發表評論於
看了這篇文章,我5· 23專門去參觀了賽珍珠故居。此為"國家地標"級博物館,必須跟講解團參觀,均1.5小時,一天兩次。參觀後覺得很值得一去
yuntai 發表評論於
回複 'laopika' 的評論 :

謝謝皮卡兄的鼓勵和分享!她寫的小說不管是長篇還是短篇都不少,還有很多非虛構類的作品。後期她又專注於慈善事業,影響直到今天都很大。看過介紹,賽珍珠國際直到今天還在資助中國的學校特別是女童。
laopika 發表評論於
饒有興趣地讀完了雲台兄的好文,了解了賽珍珠的一生,我們英語閱讀課上,老師曾經帶著我們讀過一篇她的短篇小說《Good Deed》,印象十分深刻。
yuntai 發表評論於
回複 '黑貝王妃' 的評論 :

謝謝王妃光臨點評!說得極是,她對中國文化特別是中國文學與小說非常熱愛,又有深入研究。看過她在諾貝爾頒獎典禮上的致辭,通篇都在推介中國小說,講小說在中國民間的影響以及對她創作的影響。比後來也得獎的中國作家站得更高。故居值得一看。祝好!
黑貝王妃 發表評論於
沒讀過她的書,但是大名鼎鼎,很欽慕她對中國文化的傳播和貢獻。要是有機會,我也會去訪問她的故居。謝謝分享!
yuntai 發表評論於
回複 'stevecanada' 的評論 :

不必客氣,隻是想分享一下所見所聞,也謝謝你的點評和分享!我們了解和紀念賽珍珠,是出於對她對中國文化的熱愛和推介的感念和欽佩,覺得值得人們去了解並傳承她的寶貴遺產。
stevecanada 發表評論於
@yuntai 發表評論於 2024-05-21 17:10:28
謝謝評論!一說到對曆史人物的評價,往往都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了。如你所說,碰到個人恩怨更是沒法說了。魯迅對她的評價也不咋滴,可她硬是拿下了普利策和諾貝爾兩項獎,根據她原著改編的電影,也都影響深遠。

======================================
剛才忘了感謝您分享這麽好的文章和照片了,多謝,您說的對,賽珍珠女士還是很厲害的,她的小說《大地》在那個時代很有影響力,不過今天讀的人估計不多了,林語堂獲得了一次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不過沒評上,...至於魯迅,好像當時國內作家中沒有能讓他看順眼的,梁實秋胡適林語堂陳西瀅....都被他罵遍了
yuntai 發表評論於
回複 'stevecanada' 的評論 :

謝謝評論!一說到對曆史人物的評價,往往都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了。如你所說,碰到個人恩怨更是沒法說了。魯迅對她的評價也不咋滴,可她硬是拿下了普利策和諾貝爾兩項獎,根據她原著改編的電影,也都影響深遠。
stevecanada 發表評論於
Sydenstricker翻做賽珍珠還是挺有意思的,不過拿那個時代的標準看,翻譯的有點風塵氣, 她一度是林語堂的好朋友,後來倆人因為錢(圖書版權稿費)鬧掰了。林語堂說"看穿了一個美國人"......,當然非當事人不好評論誰是誰非
yuntai 發表評論於
回複 'xiaoxiao雨' 的評論 :

謝謝點評!賽珍珠在中國的影響與評價不是始終如一的,文革或改開前不用說了,改開後開始受到青睞,被視為文化之間的橋梁,鎮江她的故居被修繕開放,稱她為“鎮江的女兒”。這十幾年,就不好說了。
xiaoxiao雨 發表評論於
She is a real China's friend however not seen as by current government.
yuntai 發表評論於
回複 '辛夷660' 的評論 :

謝謝辛夷的點評!說得極是,這首宋代盧鉞的七絕與書,畫珠聯璧合,相得益彰:“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日暮詩成天又雪,與梅並作十分春。”!
yuntai 發表評論於
回複 'dong140' 的評論 :

謝謝點閱鼓勵!
yuntai 發表評論於
回複 '花名鴨仔' 的評論 :

謝謝來一起分享!
辛夷660 發表評論於
難得一見的好詩配好書法!非流俗下三濫者們的所謂書法可比。
dong140 發表評論於
謝謝介紹
花名鴨仔 發表評論於
謝謝介紹!
yuntai 發表評論於
回複 '雪中梅' 的評論 :

謝謝雪中梅的點評和分享!我也看過這部電影,印象很深,還看過女主晚年接受采訪的視頻。影片中滿眼都是藍眼睛金頭發的美國演員,但扮演的角色都非常到位,非常難得。另一部《龍種》也是根據賽珍珠小說改編拍攝的,我上一篇帖子裏有提到。祝好!
yuntai 發表評論於
回複 '亮亮媽媽' 的評論 :

謝謝靚媽點閱和分享!你們賓州地域遼闊,從西到東隔得太遠了-:)不過要是來到費城附近,去那裏就很方便了。賓州東部有不少值得一遊的景點,可以考慮順道多看幾個地方。祝新周快樂!
yuntai 發表評論於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

謝謝菲兒光臨!敬茶!菲兒說得極是,賽珍珠對中國人民和中國大地的深厚感情,可以從她的著作中讀到,也可以從她故居的陳設和藏品中深切感受到,真是把那裏當作自己的第二故鄉的。她是一位值得中國人紀念的美國人!新周快樂!
雪中梅 發表評論於
在觀看《大地》電影的時候才知道賽珍珠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作家,在《大地》中,通過普通農民一家經歷戰亂,旱災以及蟲災的一段歷史,故事情節真實感人。父子領著鄉親們在抗蟲災中團結一致,最後終於保住了莊稼。謝謝圖文並茂的介紹,平安是福。
亮亮媽媽 發表評論於
謝謝雲台圖文並茂的美文。這個地方是我一直想去的,以前亮在費城附近時就應該去看看。以後看什麽時候順路吧。真是一次令人難忘的旅行。謝謝介紹,新周快樂!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沙發大讚雲台兄一如既往翔實的大帖,片片精美,這裏的賽珍珠故居太值得一遊了,這位得過諾貝爾文學獎的著名作家是少數對中國人民和中國大地有著深厚感情的美國人,可惜她去世前由於政治原因沒能再次重返她的第二家鄉。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