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學城 » 博客  
        » 曆代文人眼中最佳七律之我見
      
曆代文人眼中最佳七律之我見 
      
      
        2024-01-20 16:25:12 
      
      
      
      
              
                              中國是詩的國度,而李唐則是公認的古典詩歌登峰造極的黃金時代。唐詩今存四萬餘首,佳作眾多。或美如奇花,或燦若明珠,讓人目不暇接。
但真要選出個第一,則幾無可能:客觀上說,唐詩涉獵題材萬千,而詩體各異,無可比性;主觀上講,蘿卜白菜各有所愛,見仁見智,眾口不一。
然而,長久浸淫於科舉文化的國人卻樂此不疲,不選出個“狀元”不肯罷休。
南宋批評家嚴羽首開先河,說唐人七律(他還算識趣,沒囊括所有唐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有關詩仙李白的傳說也為此說背書,據傳李白見此詩而罷手:“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近年中華書局《唐詩排行榜》采用現代統計學的方法,選出十首最經典的“巔峰之作”,第一名仍是這首《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複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曆曆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平心而論,崔顥《黃鶴樓》格調高古,自然天成,的確是一篇難得的佳作。尤其是頸聯對仗工穩,意境淒迷;尾聯寄以鄉關之思與談談哀愁,甚合文人墨客情趣。然而作為一首律詩,此詩也頗為人詬病。如起始三句連用“黃鶴”,過於累贅;頷聯對仗不工,如 “去” 對“載”, 有不倫之嫌。
到了明代,又有何景明、薛君采推沈佺期的《古意呈喬補闕知之》為唐人七律第一:
盧家少婦鬱金堂,海燕雙棲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
白狼河北音書斷,丹鳳城南秋夜長。
誰謂含愁獨不見,更教明月照流黃。
據楊慎《升庵詩話》記載,何、薛二人問他崔顥與沈佺期詩那首更好,他沒有回答,隻說“崔詩賦體多,沈詩比興多。”沈佺期詩詞彩華麗,對仗工穩,也是一首難得的佳構。但詩類樂府,兒女情長,似不足以擔當唐詩七律第一的盛名。
明人胡應麟《詩藪》則提出當以詩聖杜甫《登高》為第一七律, 並說“此詩自當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胡氏又把此詩與崔顥《黃鶴樓》、沈佺期《古意呈喬補闕知之》二首七律進行對比,盛讚杜詩:“《黃鶴樓》、'鬱金堂', 皆順流直下, 故世共推之。然二作興會適超, 而體裁未密; 豐神故美, 而結撰非艱。若'風急天高',則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實一意貫串,一氣嗬成。……真曠代之作也。”
降至清代,更多人推崇詩聖杜甫《登高》。潘德輿《養一齋話》說,“沈詩純是樂府,崔詩特參古調,皆非律詩之正。必取壓卷,惟老杜“風急天高”一篇,氣體渾雄,翦裁老到,此為弁冕無疑耳。”《登高》以其精工奇巧的格律,沉鬱頓挫的詩風,即景抒懷,以詩言誌,贏得愈來愈多人的認可。
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以古文見長,但他的詩也頗受清人青睞。乾隆帝說“其詩亦卓絕千古”,其七律《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更被近人俞陛雲評為“唐賢集中所絕無僅有”: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此詩首聯直言因早朝奏《論佛骨表》而獲罪皇上,即日被貶數千裏外的潮州。頷聯申明自己欲為聖上革除崇佛弊政,不再顧惜風燭殘年的一把老骨。頸聯“雲橫秦嶺家何在”一句盡述崔顥詩中的鄉關之思,而語出沉痛:縱然我已將個人得失置之度外,而拋妻離子,情何以堪?對句“雪擁藍關馬不前”更顯示英雄失路之悲。 全詩即事抒懷,情真意切,堪稱佳妙。
當代著名詩詞專家葉嘉瑩教授的恩師顧隨,則力推李商隱的《錦瑟》,認為它“不但是李義山的代表作,簡直可以稱為絕唱,以後沒有見過這樣好的詩。 若令舉一首詩為中國詩之代表,可舉義山《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李商隱因曾受前宰相令狐楚賞識,後又娶涇原節度使王茂元女為妻,不幸卷入牛李黨爭,一生鬱鬱寡歡,沉淪下僚而不得誌。此詩追憶詩人平生遭際,語出痛切;而辭藻華麗,對仗工穩。更兼用典貼切,詩意朦朧,深得西洋象征派、唯美派詩之旨意。卓爾不群,亦堪稱千古絕調。
綜上所述,本文得出如下結論:唐詩七律即景感懷者,崔顥《黃鶴樓》、杜甫《登高》堪稱雙壁;即事詠懷者,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不遑多讓;而憶往寄懷者,則李義山《錦瑟》無出其右。
                   
        
        
        
        
        
        
        
        
        
                                
                
                        
          牟山雁  發表評論於
          2024-01-21 15:58:47 
        
        
          回複 '阿留' 的評論 : 是啊,深究起來,好像沒有一首完美無缺。但又無人能超越唐人,評論家隻能勉為其難了。
        
                
          牟山雁  發表評論於
          2024-01-21 15:45:57 
        
        
          回複 '藍山清風' 的評論 : 多謝藍山兄光臨。看來你是杜粉。
        
                
          阿留  發表評論於
          2024-01-21 12:33:15 
        
        
          當然細究的話,“悲秋”對“多病”,也不是很合適。不過感覺唐人對這種細節並不很在意,更在意兩句整體上的對仗,“一去”對“千載”也是如此,倒是後人更在乎這種工對的細節,整體上反而不及了。
        
                
          阿留  發表評論於
          2024-01-21 12:30:02 
        
        
          哈哈哈。; ) 這尾聯意思跟頸聯有所重複,而氣韻尚不及之。或許不如學太白,幹脆尾聯就不要了,搞個六句的,隻是老杜膽子沒那麽大哈。:)
                
          藍山清風  發表評論於
          2024-01-21 12:03:43 
        
        
          唐代文學以詩為最盛,是中國詩歌巔峰時代,後人無法超越。喜歡杜甫的《登高》這首詩,氣勢磅礴,借秋意蕭瑟,萬物凋零,感懷一生的悲歡際遇。謝謝教授美文分享!
        
                
          唐宋韻  發表評論於
          2024-01-21 11:54:40 
        
        
          阿留 發表評論於 2024-01-21 11:30:44
                
          阿留  發表評論於
          2024-01-21 11:30:44 
        
        
          深有同感。以前本城詩壇也有詩友把這首跟《春望》對比,覺得兩首都是尾聯跟前幾聯比有點失水準,有點“兜不住”的感覺。
                
          唐宋韻  發表評論於
          2024-01-21 10:17:03 
        
        
          
                
          桃木  發表評論於
          2024-01-21 10:04:01 
        
        
          杜詩最後一聯過於直白,不夠含蓄。不如古詩十九首中的描寫方式。另舉例莎翁Hamlet中
                
          牟山雁  發表評論於
          2024-01-21 09:30:57 
        
        
          回複 '桃木' 的評論 : 理解你的偏好,多謝留言。
        
                
          牟山雁  發表評論於
          2024-01-21 09:22:06 
        
        
          回複 '唐宋韻' 的評論 : 唐兄見識高明,小詩更有趣。我個人更喜歡李商隱這首,詞清句麗,格律精嚴,深情綿邈,而意境深邃。
        
                
          桃木  發表評論於
          2024-01-21 09:10:04 
        
        
          黃鶴樓和錦瑟各有其好。其他的都稍差一點。
        
                
          牟山雁  發表評論於
          2024-01-21 09:09:30 
        
        
          回複 '平等性' 的評論 : 多謝分享高見,老杜的確是筆力雄健。
        
                
          牟山雁  發表評論於
          2024-01-21 09:06:15 
        
        
          回複 '陶琴' 的評論 : 是啊,很多人都喜歡這首。
        
                
          牟山雁  發表評論於
          2024-01-21 09:03:49 
        
        
          回複 '阿留' 的評論 : 言之有理。多謝留言分享,回頭細讀大作。
        
                
          唐宋韻  發表評論於
          2024-01-21 08:50:37 
        
        
          先生好文章。
                
          平等性  發表評論於
          2024-01-21 08:27:15 
        
        
          張兄好文,大讚!這幾首七律,當真是篇篇精彩,首首超絕,意境高遠。我想每個人的欣賞角度會有所不同,這是很正常的。我自己更喜歡杜甫的《登高》,感覺頗有些超越時空的覺悟蘊含於其中。
        
                
          陶琴  發表評論於
          2024-01-21 07:47:18 
        
        
          回複 '阿留' 的評論 : 
                
          阿留  發表評論於
          2024-01-21 07:23:19 
        
        
          崔顥的《黃鶴樓》,前四句懷古,故用古體,甚至故意用律詩裏避諱的三平調 ;後四句轉到眼前,因此用當時的“今體”,即律句。這個構思極為巧妙,音韻和內容渾然一體,因此稱之為頂尖的七律,當之無愧。多年前曾寫過一篇拙文簡述之:https://m.wenxuecity.com/bbs/poetry/721518.html
                
          牟山雁  發表評論於
          2024-01-21 04:56:14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 多謝才女菲兒光臨。
        
                
          牟山雁  發表評論於
          2024-01-21 04:54:50 
        
        
          回複 '寒一凡' 的評論 : 多謝一凡光臨謬獎。
        
                
          牟山雁  發表評論於
          2024-01-21 04:52:02 
        
        
          回複 '林向田' 的評論 : 很多人都喜歡這首。問好林兄。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2024-01-21 04:50:08 
        
        
          多謝山雁文學教授的賞析,總結,“唐詩七律即景感懷者,崔顥《黃鶴樓》、杜甫《登高》堪稱雙壁;即事詠懷者,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不遑多讓;而憶往寄懷者,則李義山《錦瑟》無出其右。”!
        
                
          寒一凡  發表評論於
          2024-01-21 04:40:06 
        
        
          都是好詩!唐宋時代詩人們書寫了太多優美絕倫的詩詞,後人永遠無法超越。牟教授知識淵博,謝謝美文分享!
        
                
          林向田  發表評論於
          2024-01-21 04:32:17 
        
        
          第一名仍是這首《黃鶴樓》:
                
          牟山雁  發表評論於
          2024-01-21 03:04:03 
        
        
          回複 'mxhy' 的評論 : 多謝謬獎。你的《扶江郎》寫得很有意思。
        
                
          mxhy  發表評論於
          2024-01-21 02:55:51 
        
        
          牟兄的總結獨到精準,用詞優美,學習並記下了:唐詩七律即景感懷者,崔顥《黃鶴樓》、杜甫《登高》堪稱雙壁;即事詠懷者,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不遑多讓;而憶往寄懷者,則李義山《錦瑟》無出其右。
        
                
          牟山雁  發表評論於
          2024-01-21 01:53:15 
        
        
          改錯:雙璧,非雙壁。
        
                
          牟山雁  發表評論於
          2024-01-21 01:46:27 
        
        
          讚同。給王妃上茶。
        
                
          黑貝王妃  發表評論於
          2024-01-20 22:21:40 
        
        
          讚教授!我覺得無論文中提到的哪一個都是絕頂的,我從來不以為音律的工整與否至關重要,唯意境的獨到無人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