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那些被豬油滋潤的美食

淡然 (2021-02-22 17:06:52) 評論 (48)

元宵節將近,朋友轉來一做芝麻湯圓的菜譜,譜中的餡是用豬油調的。朋友問,如果換成花生油,會不會影響餡的成形?我是試過用素油代替豬油的,因為都是油,餡還是可以依然揉成團的,但用花生油代替豬油那味道就打了折扣了!

跟朋友比較著素油與豬油,不禁想起許多記憶中的美食,那些因豬油而增香的美食!

現在為了健康,大家,包括我自己,常常會試著用素油代替豬油。我這個學理科的,還會試著用不同比例的素油與豬油,希望找到健康與美味的平衡。健康的時候這麽做我就覺得自己瞎折騰,不健康時卻是不得不這麽做,尤其是當不想因健康的原因而完全失去美食的享受。

元宵節快到了,就說芝麻湯圓吧。想來也有意思,不知什麽時候開始,在我的心裏芝麻湯圓和寧波湯團是不同的。我記憶中的寧波湯團香糯滑潤,它的精華是黑洋酥餡兒:黑芝麻,豬油加白糖。小時候,江南的冬天是沒暖氣的,正月十五那一鍋沸水中翻滾著的湯團,不但是年味兒更是年氣!熱乎乎的一碗湯團端在手裏,再用調羹撈起一個,小心翼翼地咬開一口,晶亮的黑洋酥便流了出來,趕緊用口接住,那就是幸福的時刻呀!我自己也試過各種版本的湯圓,我管那些改良版的比如用素油,用紅糖,用蜂蜜的都叫芝麻湯圓。因為我心中的寧波湯團就是小時候吃的最簡單又是最美味的,黑洋酥餡的!

在海外過年,年年都會想起小時愛吃的豬油年糕。那個方方正正近純白色的年糕,雖然賣相不及定勝糕、百果鬆糕,但買回家切了片,雙麵沾一些雞蛋液,再鍋裏一煎,那香味絕不亞於任何糕團。來美國後,雖然嘴饞的時候自己也學著做各式年糕,卻從沒試過做豬油年糕。因為那是豬油年糕,我知道豬油放多了我不能多吃,於是會有想多吃卻不能的痛苦。豬油放少了,那味道一定不同的。所以,我情願把這記憶中的豬油年糕的味道珍藏起來,每年過年時回憶一下,也算是幸福的回憶了!

再說八寶飯,果脯果仁任選八樣稱八寶,但真正的寶卻是豬油!蒸熟的糯米趁熱用豬油一拌,還沒加八寶呢,已是香味撲鼻!

小餛飩,小餛飩是要有湯的。講究點的湯底會用用雞湯,稱雞汁小餛飩 。其實小餛飩最基本的湯底就是碗中放一小勺豬油,一點蔥花,用開水一衝,我覺得那比雞湯還鮮美!

還有個簡單又好吃的湯,那就油條醬油湯。一小勺豬油,一小勺醬油,開水一衝,把油條扯成段,浸入湯中。記得爸爸最愛這個了,我們吃油條配豆腐腦時,爸爸就會說何必那麽複雜,衝碗醬油湯就好了!

豬油拌飯,剛煮好的大米飯,趁熱拌入豬油和鹽,或豬油加一點醬油。我現在仍可以一口氣吃兩大碗!媽媽說過,豬油拌飯的油要用靠肉皮的肥肉來熬,會比用板油熬的香許多!

說到板油,這個記憶可以算憶苦思甜。九十年代初,我和同事一起從上海去江西農村招生。有天走過鎮裏,發現有幾家小店門口的小黑板上手寫的廣告"上海板油到貨",後麵還至少有一個驚歎號。那時物質流通與現在不能比,而上海的東西在外地還是算時髦的。我們不會驚訝鄉村的人會喜歡上海的的確涼襯衫或人造革皮鞋,但是"板油"也成了緊俏物資,還真讓我們吃驚!後來聽那兒的中學老師說,因為豬肉供應不足,價格又高,板油便成了豬肉的替補品,讓菜有點葷味!隨後的一天,在鎮高中的食堂吃午飯,我倆看見有豬油渣炒卷心菜賣,還從未見過食堂把豬油渣當成菜的一部分呢,而那也是那天中午唯一一個有葷的菜!我倆各買了一份,結果那是我們在江西吃的最好吃的一個菜!

豬油渣,那是我從小愛吃的零食。剛出鍋的豬油渣,拌糖或拌鹽,重哪怕什麽都不拌,那香香脆脆的口感,連我最愛吃的北京烤鴨的鴨皮都比不上!

在前一篇博文朋友家的年味兒中,我提到因為疫情關係朋友取消了今年過年的家宴,但他們把自製的臘肉給我們寄來了。女主人還細心地告訴我,如果五花肉肥的部分太多,可以把那部分切下來,先把油煎出來再炒菜,會很香脆。果然如此,這可是高級版的豬油渣,臘肉油渣!

寫到這兒,決定很認真地考慮一下,趁著年還沒過完,我依然可以打著過年的旗號,去買點肥肉,熬豬油,吃油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