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看“鋼鐵是怎樣練成的”想到武漢

打印 (被閱讀 次)

“鋼鐵是怎樣練成的”是一部30年代的蘇聯小說,對中國的50-80後都有很大的影響,屬於共產黨洗腦重器,特別是裏麵那段“人的一生應該是這樣度過的...."金句, 是當時必背的人生格言,刻在了幾代人的腦海中。

上周在youtube上閑逛,居然找到中國在1999年赴烏克蘭使用當地演員重拍的20集”鋼鐵是怎樣練成的“電視劇,看到編劇裏有著名作家梁曉聲,不禁好奇,就看了起來,一看覺得還不錯,就一氣看完了。

和我記憶中的情節相比,電視劇還是有了很大改變。總體而言,這篇小說還是不錯的,情節來自於作者的真實經曆,和那些瞎編的神劇不可同日而語。但作為洗腦工具,當時肯定是作了很大的改動,如我記得原作中保爾的初戀冬妮婭,還是被打上了階級的烙印,兩人最後的一次見麵是階級的決裂。而在改編後的電視劇中,冬妮婭已經脫離了階級意識,成了純粹的愛情的象征。保爾有段時間在契卡(蘇俄秘密警察)工作,原作中當然以歌頌為主,而改編中有暴露和譴責契卡侵犯人權的內容。

我當時看這書的時候還小,記憶最深的情節是保爾的哥哥為弟弟保仇,痛揍打了保爾的酒店老板,還有火車司機朱赫來教保爾打架。我少年時的夢想,一是自己有個力大無比的哥哥, 沒人敢欺負自己;二是能有高手教自己武術,當個小霸王!記得小時候校園欺淩還是挺厲害的,每個班都有個惡霸大王,受壓迫的感覺還是挺強烈的。朱赫來這個名字我一直有記憶,是個很棒的英雄,有一把大胡子,現在突然想起來,可能是以斯大林為原型的。記得斯大林的原名叫朱什麽的。

保爾這麽個窮小子,豔福一直不錯。少年時,有個富人家漂亮小姐冬妮婭愛他;參軍後,團政委麗達喜歡他一個當兵的;到工廠後,有個漂亮的編劇喜歡他;最後殘廢了,居然有個年輕漂亮的粉絲,非要和他住一起,幫助他完成了寫作!他的情敵呢,條件都比他強,有富家子弟,有共產黨大官,都一個個敗在他手下。當作家真好,可以把自己寫成萬人迷,我也想當作家,但就怕寫出來的東西沒人看!

還有那套艱苦奮鬥的哲學。保爾為革命作出了很大貢獻,按理應該當大官享福了,但他總是命運不佳,最苦最累的任務總是讓他擔當,受傷幾次幾乎全身殘疾,也一直沒有榮華富貴,但他對黨的忠誠不減。想到聖經裏有個約伯,上帝決定要考驗他,毀了他的財產,殺了他十個孩子,但約伯依然對上帝忠誠不喻。現在想來洗腦的原則是一致的,無論宗教還是共產黨,就是要鼓勵人們以苦為樂,以奮鬥為樂,而教主還保留著考驗的權力,可以虐待你而你不得放棄忠誠。天下烏鴉一般黑啊!

國家希望信徒能承受著曆史的劇變,從來未想到為自己而活。當國家需要眼淚時,他們縱情地哭;需要歌頌時,他們真誠地笑;需要奉獻時,他們付出了青春和汗水;需要理解時,他們說無怨無悔。當演完了所有的悲喜劇,他們就應該像入戲太深的群眾演員,拿著一份盒飯默默離開!

據說這部電視劇拍後,烏克蘭換了個非常反共的總統,保爾的原型,奧斯佗羅夫斯基,在烏克蘭被判定為罪人,而小說中那些白軍,則被評定為烏克蘭愛國者。此電視劇在烏克蘭被禁演,但據說當時,該電視劇在中國的收視率還是挺高的,觀眾當然以50-80後為主了。我自從到了北美後,深受西方思想影響,對共產主義思想深惡痛絕,但不知為何,看到這些少年時代洗腦的作品,不但不厭惡,卻還是津津樂道,這是為什麽呢?

有個理論,說對一個人思想影響最深的,往往是這個人在青少年時代所接受的,歌,文學,意識形態.....我現在最喜歡的歌還是鄧麗君,劉文正的,當然一定的藝術水平還是要的,樣板戲文藝水平太差了。小說方麵,蘇聯小說的藝術水平還是可以的,”鋼鐵是怎樣練成的“應該屬於洗腦作品裏的姣姣者,因此現在重看,依然是一往情深!

最近武漢肺炎爆發,麵對疫情,中國的宣傳機器的套路,和文革時一個樣,主旋律還是那套奮鬥節奏。為什麽一點新意也沒有?我的理解,現在管事的是50後習大大,他少年時代估計也是”鋼鐵是怎樣練成的“大行其道的時候,他本能地會回到這個套路上去。我想,對50-80後可能還是吃這一套的,但今天救災的主力是90,甚至00後,是不是吃這一套,得問他們了!

instein 發表評論於
第一次讀這本書時,被感動地鼻涕眼淚一把一把地。不知現在再讀會有怎樣的感覺。
心之初 發表評論於
喜豬習以不變應萬變,堅持說屁話不動搖。
westshore 發表評論於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英雄,一個時代又一個時代的社會需求,願意獻身的人從來都是受到尊敬的。
即便是英雄也是會存在爭議,比如丘吉爾在敦刻爾克撤退時要求不許撤離傷員,因為英國需要健康的士兵,而不是傷兵,因此傷兵丟給德軍。轟炸不是軍事目標的德累斯頓,導致二戰轟炸最大的死人數量(超過原子彈),是丘吉爾堅持的,目的是大量平民死亡會打垮德國戰爭意誌,這與美國內戰時的舍曼炮轟亞特蘭大是一個觀點。
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沒有這些人,我們如今的世界是不會是這樣的,所以有曆史觀這個概念。
其中就包括保爾柯察金這類人的存在,和對當時人們的激勵作用。
人們紀念哥倫布,至今美國甚至有專門的節日,難道是紀念殖民主義?
股聾 發表評論於
"說對一個人思想影響最深的,往往是這個人在青少年時代所接受的 ..."

據說這個叫 "暴力美學", 看著希特勒的納粹威武整齊閱兵, 伴著瓦格納的雄壯樂曲, ...,
老百姓沒法不激動, 愛國情懷沒法不油然而生
京華人 發表評論於
說實話,第一次讀這部小說我也沒有什麽特別震撼的感覺。現在重讀,以一個平常人的眼光看,反而覺得保爾是一個非常壞的孩子。他從小就往神父家的麵粉裏放煙絲;十幾歲就幫朱赫萊殺死一個士兵並奪走槍支。試想,如果你的孩子和這樣一個人交朋友,你會安心嗎?
XYZ101 發表評論於
約索夫.維薩裏昂諾維奇。朱加世維裏(斯大林)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