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麵們欣賞了柴可夫斯基的兩部最著名的交響曲。他其它體裁的名作也有很多。今天我們要欣賞的《如歌的行板》是他1871年創作的《D大調第一弦樂四重奏》(String Quartet No. 1 in D major,Op. 11)的第二樂章。由於她旋律優美,感人至深,這個樂章也常被單獨演奏,是柴可夫斯基最廣為人知的作品之一。
有文獻說,《如歌的行板》的旋律取自一首俄羅斯民歌,是柴可夫斯基於1869年在卡明卡(Kamenka)他妹妹的莊園裏聽到並記譜的。然而這首民歌的名字卻沒有提及,隻說可能是“伏爾加船夫曲”(the Song of the Volga Boatmen)(見英文維基百科的相關條目)。有中文文獻說這首民歌是《凡尼亞坐在沙發上》,可惜沒有注明者歌名的原文及出處(見百度百科的相關條目)。盡管如此,《如歌的行板》的旋律取自俄羅斯民歌應該是事實,因此這也是柴可夫斯基具有民族樂派特征的代表作品之一。
回複 '淡淡的日子' 的評論 : 謝謝分享。你寫的“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第一樂章,標記的是Allergo con brio,翻譯成“有活力的快板”,但是是按照每分鍾216拍進行的。” 是聽誰說的? 那個樂章不可能那麽快,好像很少有每分鍾216拍那麽快的曲子。
淡淡的日子 發表評論於
這兩天家裏的網絡出現問題,聽網上的音樂老有卡頓現象。但這首如“徐步行走”的樂曲我仍然聽出了好似沐浴在春風中的意境,真切感人。我本不太懂什麽是行板,上網查查才知道它是指樂曲的速度。如果簡單分有快板、慢板、行板、柔板,行板一般是每分鍾66拍。如果細分,還有小行板,小快板,中板,急板等。。。這樣看來行板是樂速中等偏慢。我本人很喜歡“慢音樂”,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第一樂章,標記的是Allergo con brio,翻譯成“有活力的快板”,但是是按照每分鍾216拍進行的。說實話,我聽著有點兒腦仁兒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