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華財訊中國人民大學14日發布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報告指出,受多方麵因素影響,世界經濟正麵臨大幅周期性調整,08年全球經濟將告別大緩和黃金期,進入本輪世界經濟周期的下行區間,全球滯脹威脅加劇。
多家國際研究機構近日紛紛調低對世界和發達國家08年經濟增長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08年世界經濟增長2.6%,較07年回落1.1個百分點;美國0.5%,回落1.7百分點;歐元區1.4%,回落1.2個百分點;日本1.4%,回落0.7個百分點。亞洲開發銀行預測結果與此類似,增長速度都有所回落。
報告認為,世界經濟正麵臨大幅周期性調整。核心原因有以下四個方麵。首先,世界技術創新周期和擴散效應的作用規律決定了以信息技術為主題的新技術擴散效應步入下滑期。表現較為明顯的是生產效率的增長速度開始下降,以全球創新的火車頭-美國最為突出。數據顯示,美國單位小時產出增長率、全要素生產力在1995-2006年處於不斷提升階段,但在06-07年出現大幅度下降,與此同時各項財務指標在04-07年間出現不斷惡化跡象,這表明美國經濟衰退並非次貸等表麵因素,而是技術創新效應和擴散效應處於衰減階段。這不僅標誌本輪世界增長根本動力的衰減,更是宣告了世界經濟周期開始大幅調整。
其次,全球化紅利進入遞減區間。全球資源再配置效應、規模經濟與專業化效應難以抵消原材料價格上漲帶來的衝擊,世界PPI-CPI缺口全麵收窄,世界經濟將告別低通脹時代。所謂全球化紅利包括,中印等發展中國家大量閑置人口進入全球生產體係,大幅降低世界生產的勞動力成本;美國等發達國家的新技術在全球市場作用下快速擴散,使全球技術水平大幅提高,單位產品總成本大幅下降;製造業和金融服務業分別在中美等領頭羊的兩級中進行專業化生產,從而使世界製造業與服務業產生巨大的規模經濟和專業化效應。這種紅利使得世界經濟在新世紀以來處於高增長低通脹的黃金期。但是,伴隨世界經濟一體化、市場化以及專業化的基本完成,全球化紅利進入遞減階段,難以抵消能源和原材料價格高漲的持續衝擊。
再次,世界經濟的不平衡問題不可能進一步持續,以相對價格調整和匯率調整為主導的力量必然借助次貸危機等事件,對不平衡進行反向調整,世界將告別貿易流量大幅增長時期。數據顯示,美國貿易逆差在連續5年創下最高曆史記錄後於07年回調,下降6.5%;亞洲區域的順差在07年達到最高點後開始收縮;世界貿易總量在07年開始步入增速遞減區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4月發布08年春季報告,預計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貨物與服務進出口增長率都將回落。
最後,世界各國采取的短期性調整政策將使世界經濟陷入兩難困境,即通脹壓力加大的同時經濟增長放緩、失業進一步加劇,從而延緩調整,滯漲危險進一步逼近。中心國家的中央銀行為延緩危機的爆發、挽救本國經濟,采取頻繁向市場注資、降息等政策,但這些政策也加劇了國際流動性過剩壓力及匯率相對調整力度,導致大量流動性由資本市場轉向大宗商品,致使能源、材料和農產品(000061行情,股吧)價格飆升。而外圍和次外圍國家則采取緊縮政策以應對物價上漲,這又會加劇國際流動的異樣變動及全球經濟放緩步伐。
綜上所述,從表層看,美國次貸危機、能源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將使世界經濟在短期內陷入經濟增長放緩和通貨膨脹抬頭的困境;從深層看,新技術擴散效應下滑、全球化紅利遞減、全球流動性過剩以及全球不平衡難以持續等內在因素作用下,世界經濟將於08年告別大緩和的黃金期,進入本輪世界經濟周期的下行區間,全球滯漲威脅加劇。
人民大學報告:世界經濟麵臨大幅周期性調整
kxfzg111 (2008-06-20 09:15:08) 評論 (0)世華財訊中國人民大學14日發布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報告指出,受多方麵因素影響,世界經濟正麵臨大幅周期性調整,08年全球經濟將告別大緩和黃金期,進入本輪世界經濟周期的下行區間,全球滯脹威脅加劇。
多家國際研究機構近日紛紛調低對世界和發達國家08年經濟增長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08年世界經濟增長2.6%,較07年回落1.1個百分點;美國0.5%,回落1.7百分點;歐元區1.4%,回落1.2個百分點;日本1.4%,回落0.7個百分點。亞洲開發銀行預測結果與此類似,增長速度都有所回落。
報告認為,世界經濟正麵臨大幅周期性調整。核心原因有以下四個方麵。首先,世界技術創新周期和擴散效應的作用規律決定了以信息技術為主題的新技術擴散效應步入下滑期。表現較為明顯的是生產效率的增長速度開始下降,以全球創新的火車頭-美國最為突出。數據顯示,美國單位小時產出增長率、全要素生產力在1995-2006年處於不斷提升階段,但在06-07年出現大幅度下降,與此同時各項財務指標在04-07年間出現不斷惡化跡象,這表明美國經濟衰退並非次貸等表麵因素,而是技術創新效應和擴散效應處於衰減階段。這不僅標誌本輪世界增長根本動力的衰減,更是宣告了世界經濟周期開始大幅調整。
其次,全球化紅利進入遞減區間。全球資源再配置效應、規模經濟與專業化效應難以抵消原材料價格上漲帶來的衝擊,世界PPI-CPI缺口全麵收窄,世界經濟將告別低通脹時代。所謂全球化紅利包括,中印等發展中國家大量閑置人口進入全球生產體係,大幅降低世界生產的勞動力成本;美國等發達國家的新技術在全球市場作用下快速擴散,使全球技術水平大幅提高,單位產品總成本大幅下降;製造業和金融服務業分別在中美等領頭羊的兩級中進行專業化生產,從而使世界製造業與服務業產生巨大的規模經濟和專業化效應。這種紅利使得世界經濟在新世紀以來處於高增長低通脹的黃金期。但是,伴隨世界經濟一體化、市場化以及專業化的基本完成,全球化紅利進入遞減階段,難以抵消能源和原材料價格高漲的持續衝擊。
再次,世界經濟的不平衡問題不可能進一步持續,以相對價格調整和匯率調整為主導的力量必然借助次貸危機等事件,對不平衡進行反向調整,世界將告別貿易流量大幅增長時期。數據顯示,美國貿易逆差在連續5年創下最高曆史記錄後於07年回調,下降6.5%;亞洲區域的順差在07年達到最高點後開始收縮;世界貿易總量在07年開始步入增速遞減區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4月發布08年春季報告,預計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貨物與服務進出口增長率都將回落。
最後,世界各國采取的短期性調整政策將使世界經濟陷入兩難困境,即通脹壓力加大的同時經濟增長放緩、失業進一步加劇,從而延緩調整,滯漲危險進一步逼近。中心國家的中央銀行為延緩危機的爆發、挽救本國經濟,采取頻繁向市場注資、降息等政策,但這些政策也加劇了國際流動性過剩壓力及匯率相對調整力度,導致大量流動性由資本市場轉向大宗商品,致使能源、材料和農產品(000061行情,股吧)價格飆升。而外圍和次外圍國家則采取緊縮政策以應對物價上漲,這又會加劇國際流動的異樣變動及全球經濟放緩步伐。
綜上所述,從表層看,美國次貸危機、能源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將使世界經濟在短期內陷入經濟增長放緩和通貨膨脹抬頭的困境;從深層看,新技術擴散效應下滑、全球化紅利遞減、全球流動性過剩以及全球不平衡難以持續等內在因素作用下,世界經濟將於08年告別大緩和的黃金期,進入本輪世界經濟周期的下行區間,全球滯漲威脅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