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為了互相防禦,各在險要地方修築長城。秦始皇
據曾踏上過月球的美國宇航員說,從月球上看,中國的萬裏長城是地球上能用肉眼看得見的兩項特大工程之一。我們如果把修築長城的磚石用來改築成高2米半、寬1米的城牆,可以繞地球轉一周還有餘。如果改鋪成寬5米左右、厚0.3米左右的公路,就可以繞地球三四周。萬裏長城不愧為人類建築史上的奇跡,更是中華
我們不禁要問,當時秦始皇為什麽要修築萬裏長城呢?
其實早在戰國時期,修築長城這項浩大的工程就已經開始了。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為了防禦外敵入侵,都在險要據點興建防禦城堡,又在城堡之間修建了烽火台等設施,以盡快傳遞軍情。各國先後在自己的邊境上修築城牆,把這些城堡、烽火台等設施連成一體,就是最初的長城。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北方的匈奴卻經常南下侵擾,一步步向中原進犯,成為秦王朝主要的外來威脅。後來,匈奴把黃河河套地區大片的土地奪了過去,一路燒殺搶掠,給中原人民帶來了莫大的痛苦,同時對秦都鹹陽帶來了嚴重的威脅。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將軍蒙恬率軍30萬討伐匈奴,奪回了河套以南地區,接著又收複了沿黃河以東直至陰山的大片土地。北麵匈奴的進犯暫時得到了緩解,但它的
秦始皇下令修築的長城,就是要以原有的燕、趙、秦三國的北長城為基礎,把原諸侯國之間的那些已失去使用價值的長城拆除,而將北麵的三段長城連成一線,並不斷擴大加固,使之屹立於秦王朝的北方,成為另一座完整的防禦體係。
然而在當時的條件下,這樣一個浩大的工程,需要十分龐大的人力與物力的投入。為此,秦始皇不斷的從民間強製性的征調大批的
萬裏長城是中國古代
但修築長城的工程同時帶有很強的政治意義、軍事意義,長城的建成有效地抵抗了匈奴對中原地區的破壞,在保護中原地區的政治穩定、經濟發展、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