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的那一天我在我們鄉下跑了個小馬,終於跑了我的首馬。計劃趕不上變化(絕對的借口)。自從2022 年嚐試了半馬,就夢想著第二年試一下全馬。小地方方圓100邁以內,一年隻有一次全馬的賽事。結果2023 年國門開放,就改變主意回國去了,畢竟9年沒有回國,4年沒有見到父母了。2024年夏天不小心hamstring 拉傷了,減少訓練逐漸就放棄了,幹脆去歐洲vacation。今年立誌要完成,在年初就報名,放在了top priority, 別的安排都需要服從這個賽事。
這是小地方的小賽事,賽道沿著河邊,在這個賞楓季節邊跑邊欣賞風景,氣溫50度,多雲,實在是一次很不錯的體驗。六百來人參賽,因為是自行車道所以也很擠,過了估計兩邁之後就拉開距離大家跑開了。約在6邁開始有個女生跑在我旁邊,我們沒有說話,但是很默契,聽腳步聲我們是完全同步地前行。有幾次我注意到了我們的步伐不一致,我調整一下就又回到了同步。雖不相識但是同路人。當年泰晤士報的一個有獎征答問題“從倫敦到羅馬最短的路途是什麽?”,得獎的答案是”有一個朋友“。有知心的朋友同行,再遠的路途都是容易的,遠近是相對的。和那女生一起跑的一段路是我感覺最輕快的一段,可惜在一段路後我們跑散了,我剩下自己獨行。
最後的5邁是在樹林裏,沒有觀眾,也看不見什麽參賽者。我一直以來的問題就是對配速沒有概念,隻會憑著感覺跑。跑在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林間小道上,風景幽雅但是我找不到比賽的氣氛了,連小兔子都沒見到一隻。終於跑近了一位已經跑不動的大叔,他疲憊的給我一個大拇指說不上話,我回複他“It is tough but we are almost there”. 這幾邁我的配速比之前的下降了將近半分。途中也是有考慮是不是要加速,但是我選擇了保守一點,怎麽舒服怎麽來吧,確保安全到達。今年5月在紐約布魯克林半馬做誌願者看見那位年輕男士昏倒在我麵前(他後來應該平安無事),後來了解到不遠處有一位年輕人去世,至今讓我心有餘悸。
平安到達終點以3:46順利完賽,覺得蠻自豪的,我跑完馬拉鬆了!以後可以說我是marathon runner了!哈哈!賽後去帳篷裏查成績,工作人員說恭喜你,你得了年齡組第2名,給了一個布袋子獎品,把我嚇了一跳(參加小型賽事的福利)。
我帶的Gel是Gu Roctane。賽事不提供膠。 我在起跑前15分吃了一個, 然後每3邁一個。定點吃Gel是給自己的任務,雖然身體沒有發出過需要的信號,防範於未然。每次到了3X的距離,我就開始掏出一個Gel,腦子裏浮現的是自己像周星池手扶欄杆憑海遠眺,嚴肅認真說,“到了香港我要做三件大事,第一件是吃一碗魚丸”。撕開Gel成了我在途中的一個重要的儀式,就像開啟一瓶香檳,慶祝自己再次踩下了3邁!吃膠就像是在長路漫漫中我在玩的一個小遊戲,給長跑加了點小樂趣。
親友團在路邊的歡呼喝彩,和路邊觀眾和小朋友的互動,是我的另一個能量補充來源。看見熟悉的臉我的腳步就變輕快了。跑團的一位隊友是專業攝影師,前一天就通知大家他會在約17邁的地方拍照。我老遠看見他,他也看見了我,捧起了大炮筒。我就大擺 pose。跑到一個陌生的地方一轉彎,竟然看見另外兩位跑團隊友穿著costume在加油,一陣驚喜和尖叫!家人在21邁的地方等我,然後驅車去終點。哪知道我比他們先到終點。
賽事前兩天我是特意加碳了,但是沒有加滿格。沒有大魚大肉,沒有水果,喝了咖啡但是沒有half half。比賽早晨4點半起床,早餐一個半bagel,開始半小時前吃了4顆軟糖。飲食調整是我這次賽事最不喜歡的環節。驚訝的是睡眠特別配合。可能是我沒有為這次賽事設立任何目標的緣故,平時要11點睡,賽前的晚上9點睡覺竟然一覺睡到早上4:30被鬧鍾叫醒。我平時懶散,沒有嚴格要求自己訓練,參照了訓練計劃但是配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調整,基本上都是自己說了算,隻有周末的長跑基本做到了。去年間歇訓練把肌肉拉傷了所以今年本來放棄了間歇跑,隻有在9月份參加跑團跑了4,5次間歇訓練。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