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想跑伊馬,這個比賽原來叫“歐亞跑”。為了申請奧運,要宣傳城市名,改名“伊斯坦布爾馬拉鬆”。
值得去嗎?你說呢?與其追6大,9大,不如看看這個。我簡單粗暴地說,沒去過伊城,你對世界文明的知識是不完整的。首先,伊城很漂亮。尤其夜景。伊城的布局有點像上海,主城在古老的“皇宮區”,北麵過一個金角灣,海岬,是以前的衛城,有點像上海的閘北。河對岸呢,哦不,應該說海峽對岸,是亞洲。有點像浦東。但伊城的地理環境比上海漂亮多了,浩瀚,壯觀。各種宮殿依山而建,金碧輝煌,美輪美奐。這裏是黑海和地中海的通道,也是歐亞的橋梁。
鯉兄說的肉貴,我沒看到,應該是被忽悠到了某個遊客的高尚區。我覺得伊城的物價非常宜人,比歐洲便宜一大截,更不能和美國比。但是同樣的食物,到了IST機場就漲了六七倍不止。而且我覺得食物種類很多,特別是蔬菜,也不辣。
伊城建於公元前660年,春秋時期吧。嗯,就是大名鼎鼎的“拜占庭”,是地中海文明的中心。那時的西羅馬乃至整個歐洲還是蠻荒之地。到了公元330年,成為羅馬帝國的首都,改名“君士坦丁堡”,世界最大城市。是希臘文化和基督教的中心。千年以後,經過十字軍東征的蹂躪衰落。1453年陷落。成了奧斯曼帝國。後來逐漸伊斯蘭化。成為哈裏發共和國。(話說,美國也有個哈裏發共和國,Republic of California,現在通譯加利福尼亞。)1930年土耳其共和國改名“伊斯坦布爾”。這個詞可能是從“君士坦丁堡”變過來的,因為也可以念作“康斯坦丁布爾”,隻是少了康和丁兩個音節。但“伊斯坦”是皇宮的意思,來自拜占庭的主城“皇宮區”。新加坡的總統府,英文就是皇宮(The Istana)。
羅馬有七座山,美國有個城市也叫羅馬,因為也有七座山。伊城也有七座山。伊城馬拉鬆我向往已久。稍微介紹一下。早餐shuttle bus去亞洲,開賽後穿過歐亞大橋,(好像叫烈士大橋),進入歐洲部分的衛城,然後向南,過第二個大橋,穿過金角灣,來到拜占庭的皇宮區。沿著海岸一直跑到26.2公裏(注意是公裏),調頭返回。最後到皇宮。
這個季節的氣候很宜人,早晨的海濱還有些涼。我跑的馬拉鬆算多的,總喜歡和其他馬拉鬆相比。伊馬沿著海邊跑,有點兒類似阿拉斯加的安克雷奇馬拉鬆。所以大部分是平的。但景色要比安克雷奇好看,是大都市。大概接近舊金山馬拉鬆的前六英裏和最後3英裏,漁人碼頭那一帶。
(像不像漁人碼頭)
起跑的場麵,類似維也納馬拉鬆,一開始就在聯合國大廈前,浩浩蕩蕩地跨過藍色的多瑙河。但這裏是歐亞海峽(波斯普魯士海峽),早上9點的陽光,順光,那心情,絕對不一樣。澎湃,隨著藍色的大海,飛翔的海鷗,你就澎湃吧。
但伊馬有兩個大的上坡。一個在起點不久,一個在終點。過了大橋以後,大約在1.5英裏處,有1英裏多的大上坡。這個和舊金山馬拉鬆相反。舊馬是先上大坡再跑橋,伊馬是先過大橋再上山。其實是個大的立交橋,類似於紐馬的開頭。這個大坡感覺好像接近200尺。好在是剛開賽,人還有力氣。比紐馬好的是,紐馬一開賽就上大坡,很容易供血不足。伊馬已經1.5英裏,人已經差不多預熱好了,隻要不拚命趕,可以穩穩拿下。可以參考 飛豬馬拉鬆的第六英裏,那個長長的上山大坡。
另外一個上坡,是最後一英裏。類似 MCM,海軍陸戰隊馬拉鬆的最後的“一窩雞毛”紀念碑的衝頂。但距離要長很多。從25.2英裏一直到26.2英裏,進入皇宮廣場。這有點像美國的愛荷華州的Grandic 馬拉鬆,Iowa大學體育館很悲催地在山頂上。
而且這一段路,可能要跑那古老的石板路。好在不多,很大一段是在Gulhane公園裏。雖然爬升還不到開頭那個爬升,但這個時候都很累了,覺得真是世界上最長的一英裏。如果你前麵已經跑得很不錯,最後一英裏走就走吧。如果有力氣,你知道隻要1英裏,那就拚吧。終點就在上麵。那些宏偉的古來大廟,肯定是在山頂上,你從海灣很遠就可以看到那些宏偉的建築。
這個一英裏,可以用希臘的史詩般樂曲《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大合唱作為戰曲。步頻180,那種決一死戰,到最後旗倒煙滅的悲壯,聽著讓人流淚。
戰鼓擂動,金戈鐵馬,硝煙彌漫,勇往直前。
歐亞馬拉鬆的戰歌:《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如歌如泣。
以前觀摩的關於君士坦丁堡的討論:
https://bbs.wenxuecity.com/kghy/3103650.html
君士坦丁堡的興衰時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