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產生多巴胺和能夠維持足夠的多巴胺濃度好像不是一回事吧?

這是二十多年前了, 醫生給我科普的解釋是:

大腦內某種化學物的濃度必須要達到一定程度人才不會憂鬱。 人產生這種物質就應該像水庫裏的水一樣, 存在那裏,保證一定濃度, 從而可以正常function。患抑鬱症的病人, 他們的這種“存水”功能被破壞了, 所以他們的濃度永遠比正常值低, 所以就會有憂鬱症。 治憂鬱症的這些藥, 就是幫你build/repare this barrier, so it can maintain the substense to the reqired level. 

我不是醫生, 不知道這個是不是準確, 或過於簡化了, 或者說這隻是各式憂鬱症中的一種。

但我想說的是, 憂鬱症並不隻是“心理”問題, 是有biological reason behind 的, 就好像糖尿病病人是因為人體自己的胰島素功能不正常了。 大家可以接受糖尿病病人一輩子打針吃藥 (即使是有副作用),大家應該用同樣的態度對待憂鬱症病人。

也許憂鬱症更加複雜, 沒有那麽單一的一藥治所有人的情況, 副作用也可能更大。 但積極治療還是十分重要的。

 

抱歉有點扯遠了。

 

我原意想說的是, 即使有人運動產生了多巴胺, 但如果TA不能保持這種濃度, 不運動時還是有可能憂鬱的吧。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