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專業人士,隻是從市場和經營者的角度來看。
首先微軟減少擴容表看看起來是需求過剩,但大家是否忽略了一個重要的信息,它的效率大幅提升。也就是同樣的投資它能做的事情兩倍甚至數倍的提升。這並不是市場需求的減少。這就好比一個公司經營一個機場,由於這些年市場快速上升,旅客數量大量增長,於是所有的機場公司都在爭相投資擴容以搶占更多的旅客資源。這家公司就是最激進的投資者之一。但是最近他們找到了更好的方法,通過優化大幅提升了機場的效率,也就是不用投資那麽多錢,但可以運送更多的旅客。在這種情況下,機場經營者當然選擇縮減投資。這就是將本增效,這對於任何公司經營不都是最好的嗎?所以如果未來幾個季度,即使微軟的銷售收入停止不前,它的估計原地踏步,它的PE都會下降的。當然如果微軟自己經營不善,在爭取客戶上輸給別的競爭對手,那是另一個話題了。
至於OpenAI轉向軟銀,我覺得沒什麽可指責的,經營者有他們的策略,怎樣對公司最好就怎麽做,隻要他們沒有違反和微軟的合約,都不是問題。而且微軟也沒意見啊。另外走了一個OpenAI,還可以發展更多的客戶,吊死在一個客戶身上才是最危險的。另外雖然OpenAI雖然轉向軟銀,他們未來幾年在微軟的投資還會增長,可見市場是越來越大。
最近一年微軟的股價原地踏步,估計就跟它激進的投資,但同時收入沒有跟上投資的腳步有關。現在將本增效的手段,未來對它應該是正麵的或至少是中性的吧。從圖形上看,日線是很難看了,但我個人覺得它這輪是至少月線級別的調整。看看周線和月線,其實走得還算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