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調整開始了,說幾句
最近3周,股市大盤明顯下行。一開始不包括道瓊斯指數,Russell 2000還大漲過幾天,隨後是悉數下挫。最近兩天,納指下挫了5%以上。股市的調整似乎要開始了。在我上次的一篇博文,(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80301/202405/21461.html)中,我借助別人之口(其實也是我的看法),說“不久的將來”出現較大調整是難以避免的”,為什麽?很簡單,因為股指虛高了,漲得過分了。
股市歸根到底是被生產力支撐的。巴菲特曾經提出一個所謂“巴菲特指標”(Buffett Indicator)的概念, 即上市公司的總價值相對於GDP的百分比(stock market capitalization-to-GDP ratio)。他認為超過115%就overvalue了。而上個月美股的百分數達到創紀錄的200%,照此看來是很難有持續性的。當然,究竟什麽叫overvalue,可以商榷。其他因素可以加進來作綜合判斷。但是,標準普爾在不到5年時間裏,從2900漲到5600點,中間還包括一個全國躺平的新冠,這個是不正常的、危險的。(下圖藍線是“巴菲特指標”,看左邊的百分比坐標。)
人們選股、投資,除了看業績,也很看重前瞻。一個股票(或ETF)的價格就至少包括了公司的目前業績、市場通貨膨脹率和公司發展預期等方麵。比如在過去兩年裏,很多投資者認為AI方興未艾的時代,於是技術公司看漲,且N年內前景看好(生物技術公司也類似)。在這樣的認知下,某些板塊,甚至技術為主的QQQ,在一些年份增長超過10%很正常,但連續20%以上不正常,是必然有調整的。股市從來就是起伏式上升的,偶有斷崖,經常是由於之前的瘋漲。這種情況下,斷崖了也不是世界末日。
看官可能要問,老唐你都看到了,現在情況不太妙,你為什麽不跑呢?其實答案很簡單 — 我沒有time市場的本事。我與這裏的大部分看官一樣,投資是以長期財富增值為目的的,手上握cash不是我所希望的。 “跑”很容易,但什麽時候能回來,才是大問題。我有一個華人同事老文,2019年的一天跟我聊投資,說股市已經連漲了10年,憑他多年的經驗,股市可能隨時崩潰,所以日前將大部分指股賣掉了,買了CD和high yield ETF。幾個月後的2020年3月,新冠導致股市暴跌幾日,老兄非常得意。然而股市迅速漲回去了,越來越高。即使在2022年的那次調整時,他如果再買指股,依然會是“低買高賣”。他就這樣猶豫來猶豫去,錯過了後來2倍以上的指股高增長。如今他接近退休,投資方式更不敢回到5年前的類型了。本來,如果一個投資者理性地追求穩妥,主動放棄一些收益,是完全有道理的。但老文不是這個感受,他後悔自己time市場失敗,這樣的懊惱長期揮之不去。
當股市出現上漲或僅有小振蕩的是時候,WXC某壇唱有網友便導師狀振振有詞,隻根據自己“研究”出幾個數字,就知道什麽時候該賣,什麽時候該買,很有愛心地把秘訣傳達給大家。還有不久前“小跌小買,大跌大買”的口號。唉,戲說可以,但須當心不要一本正經地把人帶到坑裏去。您cash哪裏來?難道是日前漲了就賣,預備“大跌”?如果像上麵老文那樣預測失敗,指股繼續走高,你手上攥著cash追不追?另外,最近這兩周算“大跌”還是“小跌”?
人是貪婪、非理性和情緒化的動物。股市按道理應該跟生產力掛鉤,與社會財富增長有比較大的相關,但實際上關係卻複雜,股市的波動也經常非理性。部分原因在於股市不僅反映生產力和實際財富,而且與它們糾纏在一起。股市高漲的時候,公司感覺也好,雇人大方,社會失業率低,消費者信心足。它們就這樣這樣相互影響著,投資者的貪婪也被引領著,股指越爬越高,危險越來越大。猛然間,某種誘因使得股市進入一個下行周期,短時間內或許一切都反過來過來了,上述因素又反方向地纏結在一起,越陷越深。然而,如同預測地震,即便知道地殼應力的積累,什麽時候發生地震是不知道的,以此限製行動是荒謬的。現在加州灣區地下應力正在積累,難道矽穀的offer不要,斯坦福大學錄取了不去?股市的下行調整有些類似,即便好像overvalue了,下行周期何時開始和表現方式如何是難以預期的。某幾天的下跌,到底是小鋸齒還是深溝壑的開始,人們隻能在過一段時間以後,通過回望而得到結論。
股市的變臉,有時讓人們對某類公司和產品的價值的認知出現大的改變。比如AI,近兩年一直在說它是股市繼續堅挺的催化劑,但這些天,隨著股市下行,有人又開始擔心AI是一個泡沫,說它的意義被嚴重誇大了,而誇大的重要原因,是唯利是圖、居心不良的華爾街在吹泡泡。其實,AI發展的動因和前景等沒有變,變的是股市波動下人的心態。話說遠一點,我們投資資本市場,是不需要對它有道德評價的。當然,如果您非常熱愛和平,於是不買洛馬和雷神的股票,我理解。然而對股市的道德評價太廣是沒有意義的。藥廠研發新藥,並不是基於救死扶傷的高尚動機;亞馬遜注重顧客體驗,也隻是為了掙更多的錢。這有何不妥呢?再擴展一句:一個法治社會,也不是依賴法官、檢察官和律師們具有高尚的人品,對吧?
記得2000年初,正是 .com泡沫將破的時刻,我傻了吧唧,拿著一萬刀左右省下來的錢,要進入股海了。看著別人掙錢,我也窮則思變。現在回憶起來,要感謝兩個人,一是投資專家Peter Lynch,我讀了他的兩本書,大致理解了他的投資理念,比如分散投資降風險,了解公司而不是盲目跟風等。泡沫破碎後我的損失依然很大,但比大部分人要小。最重要的是,Lynch先生讓我懂得,在美國這個國家,以合理方式進行投資,而不是“存錢”,從長期來講對於個人財富的保值增值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後來幾年股市很黑暗的年代,我依然說服自己和家人繼續沿著這條路走。那時錢很少,還要養孩子,所剩無幾的錢買指股看不到效益,有時還繼續跌。但堅定投資的原則最終paid off。
需要感謝的另一位,是當時我們學校裏的一個華人朋友,比我年長幾歲,他姓什麽我都忘了。他聽說我要入股市了,對我說了兩條,我至今感謝他 — 1. 股票這個東西,不管買還是賣,你誰也不要偏聽、亂跟。你要有你自己的判斷;2. 股市投資要看長遠。如果你不能接受一天跌5%,或一個月跌25%,那麽股市可能不適合你。你可以考慮債卷之類…… 日常生活中,我是一個心理素質不太好,遇事容易緊張的人。但不知道為什麽,在投資這事兒上我心態比較好。即使股指大跌或因為自己愚蠢、貪婪出現重大損失(相對於我不多的財富),我也沒有一天有因此而睡不著覺的時候。也許是因為具體的壞事已經發生,且抽象的原則我也已經看透了吧。總是向前看。
股市的波動,對廣大投資者的心理狀態的確有影響。這方麵,世界各主要經濟體都有研究。股市下跌時不少投資者會感到焦慮、懊悔甚至絕望。持續的股市下行使得失眠、食欲不振、心血管疾病和抑鬱症的概率均增加。所以,根據個人情況建立風險控製機製,避免賭徒心理和盲目跟風是很必要的。比如說,要留有自己和家人半年以上的生活費,不能過度投資。
說實話,我認為一個人的風險承受力有很大的先天成分,盡管自我學習和他人支持也會起一些作用。即使是大盤指數股,對有些人恐怕也是不適合的,因為像SPY,QQQ之類,一旦遇到大調整,跌20-30%完全不是問題。如果因此焦慮緊張、健康受損、那是何必呢?掙錢是為了生活的,如果某種收益導致自己牽腸掛肚、夜不能寐、配偶失和、抑鬱寡歡、血壓升高,那麽即便最後多掙了兩個錢,人生又有什麽意思呢?如果因此進了ICU,甚至跑步進了太平間,難道不是比掙錢更大的損失嗎?前不久我發了一個帖子,對有些即將退休的大哥大姐們一筆付清房款(即使利率隻有3-4%)不以為然。現在想想,我的貼子有偏頗。人與人是不同的,很多的選擇無所謂好壞,對自己合適最重要。不少華人朋友退休後講求不欠債,覺得這樣心裏踏實。踏實本身就是意義。如果心都不能安,還談啥呢?
夫妻兩人的401和Roth IRA的賬戶是各自的。如果兩人都是金融強人,各管各的,友好競爭,也不壞。但更多的情況是一個人主管或全管,另一個人懂得不多或不懂(但錢的加減法還是很懂的)。這種情況下,解釋和透明度是很重要的。管事的那方,應盡可能讓雙方賬戶上選的股票、ETF或fund相一致,這樣“榮辱與共”,減少猜疑。如果在對方賬戶上,或者共同賬戶上進行做空、杠杆這類高風險操作,應該解釋原因並得到對方的同意。如果管事的一方是進行中低風險的投資,如指股的ETF為主,隻不過是因大盤下跌而導致賬麵財富的暫時縮水,則另一方最好能理解,至少不要翻臉。把一個投資的暫時小loser,變成家庭裏的兩個永久的大losers,這實在是反智!
好,最後再說兩句這次股指下跌,純屬個人觀點:持續多久、調整多深我不能預期。不利的因素是5年來漲得太猛。然而今天的經濟形勢不同於2000年 .com破裂時,也不同於2008年的次貸危機時。如今經濟基本麵沒有大問題,失業率低,通脹正在得到控製,而且聯儲的利器降息尚未開始。因此經濟出現衰退可能性較小,我認為這是一次以“擠水”為主要動因的調整。而且,股票賬戶上的錢,不論漲了、跌了,畢竟跟兜裏的錢還是不太一樣的。
請淡定......
(8/5/2024)
【博客中與網友交流匯編:】
** 理解您的擔心。But this is really NOTHING relative to history — 2000年3月,納指達到當時的最高點5024,然後崩潰了. 到了2000年11月,跌去一半…… 然後,繼續震蕩下跌了22個月,到2002年9月,跌了82%!So what?It was not the end of the world. The Sun Also Rises, regardless… 請淡定……
** 謝謝朋友。我相信這新一波AI技術革命是真實的,不管這次調整如何,2022年以後的10年的股市將是會因此而不錯的。
** 對大多數散戶來說,迅速炒作是loser's game,盡管有個別成功的例子;而Buy and hold可以outperform 90%以上的主動基金。。。有太多的人認為自己主動操作,可以比buy and hold做得更好,而事實上,在長期尺度上跑贏的很少。
** 股市是很情緒性的。在緊張的氛圍下,它會放大一些東西,比如你說的Intel的暴跌。當CEO們開始緊張以後,雇人就凍結了,裁人就增加了,失業率就上去了。隨之而來的就是相互促進的惡性循環。然而某些時刻,又不時有一些因素帶來樂觀情緒…….下行pattern是怎樣的,持續多久,回調多深,這些都是“混沌”狀態,是不可準確預期的。
** 謝謝您的意見。我過去有兩次試圖timing the market。 簡單地說一次對,一次不對,心力投入不少,總體未見效益。所以我覺定如果買大盤指股,我就是buy and hold了,不折騰…… 您對有“幾米”的退休人員的看法是有道理的,但人與人不同。有人像您說的退出來求踏實算了,而有人甚至可以拿出1米“玩大的”,不怕輸掉這1米(贏出10米多風光?)而我本人恐怕到時候還會大部分留在指數股裏…… 退休離死還遠,此後怎麽投資,怎麽花錢,特別是到咽氣的時候錢花它個差不多,那可是另一門大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