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富人與中產的異同
如山
(2024年7月4日,美國獨立日)
首先,我們需要定義何為“富人”與何為“中產”。
“富人”的定義不僅我們投壇讀者有不同認知,乃至社會學家、經濟學家等等都有不同的定義。個人認為富人並非通常統計上的Top 1%。Top 1% 有Income 的 Top 1% ,還有淨值的Top 1%。而這兩個Top 1%顯然都是不同的,就是說同一個人可能達到其中的一個Top1%,而另外一個Top 1% 沒達到。
我在大概20多年前讀過一本經濟學家的書,他是這樣說的:“富人”必須有四個條件:一,淨資產5千萬以上;二,其中有一千萬以上高流動性資產如銀行存款、股票、債券等等可以隨時變換成現金的;其三,每年有50萬以上淨收入(個人所得稅前,所有費用與公司稅後);其四,住在好區(當然這個“好區”的定義每個人也可能有不同看法,但大體的感覺大家都有)。據那位經濟學家說法,區別階層的唯一標誌是所居住的區(不管是買的房還是租的房)而不是錢。這個當年我仔細想想還是很有意思的定義。
我網上查了一下美元購買力,20多年前與現在錢的差別大概在2倍。換句話說,20多年前的$100,等於現在的$200。簡化一下,用那位經濟學家的定義,現在的富人應該是:一,淨資產一億美元以上;二,其中有2千萬以上高流動性資產如銀行存款、股票、債券等等可以隨時變換成現金的;其三,每年淨收入100萬美元以上;其四,住在好區。
如果從我們日常生活的感覺,上麵的富人定義的錢應該更高才是。因為一個好區好地點的房子比20多年前已經上升4倍至7倍或以上,相應的房產稅也遠在2倍以上。其它很多東西也都不止2 倍。我們姑且就不必上提了,就用前麵一段的定義,我可能得罪地說,投壇上常常發言的ID 包括最新出現亮麗成績的統統達不到富人的水平(裏麵自然包括我)。大家就不必互相稱呼富人了,都是中產而已。
而“中產”(Middle class)定義倒是清楚而比較一致,中間的60%。我想投壇的讀者95%以上落在這個範圍。這個中產如果需要細分,又可以分為上中下三個中產。
誠然,在美國等民主自由國家富人與中產的生活真有很大差別嗎?我看不然。我們可以從衣食住行來粗略看看。
衣服,是否富人都穿高檔名牌?在亞洲國家/地區可能是,但在美國隻是個人習慣與偏好。想穿名牌,中產已經完成可以做到。你隻能說一個人的穿衣是否有品味,不能從衣服是否名牌來判斷一個的階層或者財富。
食,所有人都可以吃自己想吃的。富人就一定吃山珍海味或者特別的食物?昨天跟一個工人聊天,他幾個星期前在西雅圖Capital Hill 的一間漢堡包店排隊買漢堡,比爾蓋茨就排在他身後。有人張望一下,也僅此而已。誰也不覺得什麽特別不可思議。Bill Gate排隊買漢堡包已經被人碰到過很多次。其中還是華裔把這當個新聞或者故事發到中文媒體/公眾號還是什麽的。克林頓、川普特愛漢堡包已經眾所周知。再好的餐廳,需要排隊大家都得排隊,富人沒有例外。吃,隻要講究內容、搭配等的分別,沒有富人做得到與中產做不到的分別。
住,這個大家可能有豪宅、超級豪宅的概念。但其實很多富人也是在中產區中的房子。是否那麽在乎房子的大小與裝修的豪華還是因人而已。但中產與富人不會住到混亂或者貧民集中的地方倒是事實。這也是為什麽上麵提到的那位經濟學家說住宅區是階層的分界標誌。“好區”不一定就是大城市甚至不一定大市場的郊區,可以大片森林、農田的無人區。大家知道的股神巴菲特就住Omaha。我幾年前去過那個城市,跟東西南海邊城市甚至中部很多好城市沒法比。巴菲特1958年3萬多買的房子一直住到現在。中國人常說的所謂“富人區”並不存在,或者發達國家大多數地方不存在。
行,開什麽車能分辨是富人還是中產?亞洲城市能,但美國開一輛皮卡的你就別想當然他不可能是富人。誰那麽在乎車的名牌?還是個人偏好吧。中產想買一輛豪車一樣能買。行中還有坐飛機是否商務艙,是否常常出遊。中產一樣可以呀,讓你天天可以旅行也並非每個人都願意。生活不規律,天天奔波在旅途上挺辛苦的事。旅行看的展覽館,富人能不排隊封起來給自己看嗎?不能,一樣排隊。國家公園等等旅遊地,毫無例外地統統一樣。假如有門票,也人人能負擔。
有病看醫生能有不同嗎?普通情況都看同樣的醫生、同樣的處理。中產都有醫療保險,都能付得起。真正付不起的還有社會救濟。
那麽有人說,要不都是用來花的,工作、投資賺那麽多錢幹嘛?富人還有何意義?答,賺錢能帶來一種成就感、滿足感、一種社會價值感。人生就是一個過程。社會價值感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項。看到現在美國兩位老人爭總統職位了嗎?權力也是社會價值的重要體現。
綜述而言,富人與中產在財富上有差別,但日常生活中在發達國家無差別。到達中產還是必要的。再上就是一種對生活內容、事業的追求而已。
白居易詩雲:百年隨手過,萬事轉頭空。蘇東坡進一步說: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則然都是個夢,也就是追求過程精彩而已。
祝諸位讀者每天晚上有個好夢:)。
謝謝諸位的閱讀和捧場。
(注:本文為如山原創,轉載請與作者聯係)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