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萬億救市錢由誰來買單?

來源: 貝城 2020-03-27 12:46:01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3665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貝城 ] 在 2020-03-29 20:33:48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每當政府因各種原因救市或發放補貼,人們直觀的理解通常是,中產階級納稅人又要買單,物價又要飛漲,手上的現金又要毛了。如果進一步審視超發的貨幣的去向,你可能會得出幾個有趣的現象。讓我們從超發貨幣的起點開始捋起。

政府超發貨幣通常通過兩個渠道進行,1、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就是印錢購買債務或貸款給商業銀行 2、財政政策(Fiscal Policy),直觀一點說就是用政府印錢透過財政補助特定的行業或人群。

量化寬鬆是聯儲局或中央銀行印錢在公開市場上購買債券,通常是國債,也可能是其他有擔保的金融產品。我們以購買1千億國債為例,通過購買國債,這一千億新發的現金就會流到國債賣出方賬上,比如銀行、各種基金、個人、甚至外國政府等等… 這樣政府收回1000億國債,市場就會憑空多出一千億現金,這一千億現金大部分會通過按揭貸款、其他貸款流入市場,很小部分會滯留在消費品市場。流入貸款市場的現金因增加市場貨幣供應而推低貸款利率,從而刺激各種貸款活動,比如房地產借貸和企業借貸。於此相應的就是地產價格和股票價格上升,企業經營活動擴大,雇工增加。美國2008年危機後的QE就走過這個過程。大部分消費品由於生產力提高,供應充足,無法隨超發貨幣量而同步提價,所以消費品市場的通脹率可以不受量化寬鬆的影響繼續保持正常水平。大部分增發的貨幣隻能停留在房市和股市中。若房市、股市過熱,在不影響經濟增長的前提下,聯儲局就可以通過賣出國債來收回一部分先前超發的貨幣,也就是所謂的“縮表”。若能走到這一步,QE的目的可以說取得成功。這樣即刺激了經濟,又沒造成消費品市場的通貨膨脹。

如果其中的某個環節出了差錯,比如像2008年的次貸危機,銀行和財務公司因劣質貸款造成整個金融市場崩盤,那麽沉澱在房產或股市中增發的貨幣可能就會因為眾多的破產案件或股市大跌而直接消失於無形。舉個例子,如果QE前市麵資產價值10000億,QE加入1000億,則QE後市麵上資產價值總值有11000億,但因為金融市場崩盤,原來價值11000億的資產價值現在隻值9000億。這個過程中,政府有什麽損失沒有?除了宏觀經濟增長放緩外,在資金供應層麵,政府反而得利。政府憑空多印出來的錢直接把自己欠的國債給減少了1000億,而在公開市場上看不到貨幣增發的痕跡。那些在資產下跌潮中虧損的甚至破產的機構或者個人為這1000億買單。更有甚者,政府還可再印1000億來進一步注銷自己欠下的國債而讓市麵仍然保持10000億資產價值,而沒有任何通脹後果,同時還可以刺激低迷的經濟,可謂一箭雙雕。

這一次為對付新冠病毒,政府不走QE路線,而是采用財政政策的手段,印錢直接撥給各個機構,其中包括失業保險,甚至給每個成年人發錢。政府有底氣這樣做是因為她知道沒有消費品市場通脹的風險,再者股票資產價格現在處於低位。這些新增發的貨幣大部分最終還會沉澱到房市和股市這兩個最大的資金蓄水池中。並且遲早還會因市場矯正而憑空消失,那些在市場矯正過程中虧損的機構和個人最終會為這些新增的貨幣買單。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