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遊雜記:文藝複興和巴羅克藝術源流
8. 北方的巴羅克:荷蘭黃金時期
(這一節的內容來自我的書稿《流動的文化盛宴:話說歐洲兩河》(暫定名)中萊茵河部分第四章第2節荷蘭境內的萊茵河中阿姆斯特丹城相關的一小部分。)
阿姆斯特丹的藝術博物館集中在城南博物館廣場(Museumplein),包括國家博物館(Rijksmuseum)、梵高博物館、音樂廳,和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館。這其中梵高博物館和國家博物館是來阿姆斯特丹旅行的必到之處。我覺得國家博物館(Rijksmuseum)的大廈和阿姆斯特丹火車站,是全城最為氣派,最富麗堂皇的建築了,它也是荷蘭最大的藝術博物館,於1885年建成開館,基本形式是文藝複興式的,比例寬大和諧。
為什麽阿姆斯特丹全城的很多古老建築都屬於文藝複興樣式呢?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在古代屬於下洛林公國,後來下洛林公國解體之後,通過繼承和買賣,轉手給了法國的勃艮第公爵家族。到了近代,勃艮第家族絕嗣,女繼承人嫁給奧地利皇帝馬克西米利安,於是低地國家就成了哈布斯堡家族的屬地。但是16世紀中期開始,低地國家(包括今天的荷蘭和比利時,當時是一個整體,比利時從荷蘭獨立是後來1830年的事情)人民反抗哈布斯堡家族統治,開始獨立戰爭,其中的起因既有經濟因素,也有宗教因素:低地國家北部,就是今天的荷蘭信奉新教,而西班牙跟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帝國都是天主教占統治地位。低地國家的獨立戰爭一打就是80年,從1568年到1648年,史稱“八十年戰爭”,其中最後三十年又是全歐洲宗教大戰“德意誌三十年戰爭”的組成部分。隨著新教和法國一方在德意誌三十年戰爭的最後勝利,尼德蘭(包括荷蘭和比利時)獲得獨立。從獨立戰爭後期開始,到1672年太陽王路易十四入侵荷蘭為止,17世紀的這段時間是荷蘭經濟最發達的時候,阿姆斯特丹很多留存至今的建築都是那個時代的產物。在那個時代,開風氣之先的意大利和法國藝術已經從文藝複興末期進入了巴羅克時期。荷蘭這邊的建築風尚稍為落後,基本還在文藝複興風格向巴羅克過渡階段,所以,荷蘭國家博物館的建築為了和阿姆斯特丹極盛時期的建築風貌保持一致,也采用文藝複興式樣。建造這座博物館的時候畢竟已經是科技和經濟更加發達的19世紀,博物館建築除了仿文藝複興式之外,還加進了當時流行的哥特複興式樣的一些元素,更加華麗,比如你可以注意大廈裝飾上用的彩色玻璃。
在這座博物館裏麵,我覺得最大的看點,是荷蘭“黃金時代”三位大師倫勃朗、哈爾斯、維米爾的代表作,尤其不可錯過荷蘭第一名畫《夜巡》。
所謂“荷蘭畫派”,如果放到整個歐洲藝術風格的大背景下,應該說屬於巴羅克運動的一個分支流派。中世紀的哥特藝術,橫跨建築與繪畫,從法國開始,以法國為最正宗。同樣道理,哥特之後的文藝複興藝術和巴羅克藝術這前後兩個流派,也是橫跨建築、繪畫甚至音樂,是從意大利發源的,以意大利為最正宗,然後逐漸越過阿爾卑斯山,向西歐傳播開去。在意大利以外,文藝複興在德意誌跟低地國家,也有一個相應的“北方文藝複興”,大師是德國的丟勒、克拉納赫、老勃魯蓋爾、凡艾克這些人,北方文藝複興在低地國家的中心是在南方,就是今天的比利時。1517年馬丁·路德開始宗教改革,為了和新教對抗,羅馬天主教教廷讚助開始了巴羅克建築風格。正宗巴羅克繪畫的開山祖師是卡拉瓦喬和魯本斯,卡拉瓦喬的光影明暗對比,魯本斯的肉感和史詩題材,都特別強調戲劇性,而“戲劇性”的不對稱和強烈情緒表達,正是巴羅克藝術的精髓,也是對四平八穩的文藝複興風格的顛覆。後來巴羅克繪畫從意大利傳到荷蘭,卻變了味道:荷蘭在80年戰爭(1568-1648)取得獨立以後,到1670年代太陽王路易十四發動法荷戰爭以前,是繪畫和經濟最繁榮的時代。但是荷蘭的經濟結構和宗教跟意大利不同。在當時的歐洲,繪畫的題材有等級,或者說是有鄙視鏈的:曆史和宗教題材高於人物肖像,肖像畫又高於生活場景畫,生活場景高於風景畫,鄙視鏈的底層是靜物畫。宗教畫雖然高居鄙視鏈的頂層,但是荷蘭屬於新教加爾文派,他們不允許教堂裏出現聖像畫,所以整個荷蘭黃金時期的畫作,都很少出現宗教畫。而且荷蘭獨立以後,藝術家的甲方客戶都是比較有錢的資產階級,不是諸侯、皇帝和教廷,家裏沒有那麽大地方掛宏偉的史詩性巨幅畫作,所以意大利、奧地利、弗蘭德斯的正宗巴羅克繪畫充滿了史詩性和戲劇性(回想一下你看過的魯本斯的傑作就知道了),荷蘭的畫幅較小,畫風更加寫實。這是小資產階級的趣味。唯一例外的大幅畫就是為團體而作的群像,比如《夜巡》。維米爾、哈爾斯、倫勃朗都屬於這個荷蘭黃金時期。一般來說,荷蘭畫家的肖像畫水平最高,數量也最多,雖然技法出眾但是顏色背景單調,多數都坐著,這是因為新教的教育:人要謙卑,不能張揚。隻有哈爾斯的畫神態特別生動和張揚。而民兵群像,比如《夜巡》,在姿態和表情上就張揚得多,也更像正宗的意大利巴羅克風格。荷蘭畫派一個顯著特點是喜歡畫日常生活場景和風景畫,這是為了平民的家庭裝飾需求。比如維米爾的《擠奶女工》。
每一個來國家博物館的遊客,都絕不會錯過《夜巡》。其實《夜巡》原來不叫這個名字,而且畫的分明是白天出發的場景。後世流傳過程中,這幅畫弄髒了,畫麵非常灰暗,收藏家們誤以為畫的是晚上,起了這個錯誤的名字。畫《夜巡》時的倫勃郎也並不象有些書上講的窮困潦倒,畫作無人問津。相反,《夜巡》一問世就受到追捧,倫勃朗的聲譽如日中天。訂畫的主要客戶,那位畫麵中心的民兵隊長對這幅畫特別滿意,很快請倫勃朗作了幅一模一樣,但是畫幅較小的《夜巡》放在家裏天天看。後來《夜巡》原作被懸掛在阿姆斯特丹市政廳的時候,當局削足適履,把原作裁剪以適應不夠寬的牆壁,還多虧這幅袖珍版《夜巡》,才讓後人看到今天已經被裁剪掉的部分。現在這幅小型《夜巡》也和原作在一起展出。畫這幅《夜巡》時候的倫勃朗意氣風發,正是一生事業的頂峰時期。他1606年生於萊頓,家裏是富裕的中產階級,因為他父親是新教徒,母親是天主教徒,他自己沒有明顯的宗教傾向,後來他有5個孩子受洗為新教徒,又給另外4個孩子進行了舊教洗禮。倫勃朗14歲就上了萊頓大學,不過很快就轉學畫,但他從未去意大利學習過。倫勃朗的繪畫生涯成功得很早,18、19歲就在萊頓跟人合夥開工作室,21歲開始教學生。1631年25歲搬去阿姆斯特丹,不但畫畫,也兼做藝術品經紀人生意。他的前半生一直很成功,但是花錢如流水,買了很貴的房子,1640-1642年間畫《夜巡》的時候是他生涯的頂點,此後他的巴羅克式光影對比,漸漸向古典主義的平和中正轉變,也逐漸不再受到市場和客戶的追捧,晚年越來越窮,與他不輕易迎合客戶的執拗藝術家脾氣有關,當然很大程度上也因為他花錢比掙錢還快的生活習慣,最後窮困潦倒而死,死後葬在窮人墓地,20年後屍骨被丟棄,所以今天你能在阿姆斯特丹找到倫勃朗故居博物館,但是找不到他的墓。
倫勃朗是荷蘭畫派最偉大的畫家,在國家博物館,你能看到他的其他名畫還有自畫像,和晚年畫的《猶太新娘》。
除了倫勃朗,荷蘭國家博物館的黃金時期荷蘭大師還有哈爾斯(Hals)和維米爾(Vermeer)。弗蘭·哈爾斯(Fran Hals)的歲數比倫勃朗大,1582年生於阿姆斯特丹附近的哈萊姆(Haarlem),他一輩子都住在哈萊姆,今天在那裏有專門的哈爾斯博物館。哈爾斯的繪畫生涯和倫勃朗有點類似,也是一開始挺成功,但是老年以後變得不時尚,變窮了,但是名望還在,哈萊姆市政府一直接濟他。哈爾斯在國家博物館最著名的畫作是《快樂的酒徒》,他一輩子幾乎隻畫肖像畫,特別善於抓住小人物瞬間的神態,筆觸粗放,故意讓人看出筆畫。
另一幅哈爾斯的名畫《吉普賽女孩》現在收藏在巴黎盧浮宮。兩百年以後,莫奈、馬奈、柯爾貝等印象派畫家畫人物肖像的手法都受過哈爾斯的影響,臨摹過不少哈爾斯畫作。
維米爾呢,他最偉大的畫作其實不在荷蘭國家博物館,而在海牙的莫裏斯博物館,《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被譽為北方的維納斯,近些年來的聲名幾乎不在《夜巡》之下。
維米爾(Johannes Vermeer)生於1632年,隻活了43歲,一生都呆在代爾夫特城,他生前的名望不如倫勃朗和哈爾斯,不過在當地也是位有點名氣的畫家,曾數次當選當地畫家行會的主席。他屬於典型的慢工出細活類型,流傳下來的作品也隻有三四十幅,一幅畫總要畫個一兩年才能完工,而且喜歡用很貴的藍色顏料。他要養活11個孩子,所以除了畫畫,還兼做藝術品買賣的生意,並經營旅店以補貼家用。他死於1673年法荷戰爭期間,他死後,荷蘭由於太陽王路易十四的入侵,經濟接近崩潰,藝術上的黃金時期也結束了。在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裏,維米爾的名作是《倒牛奶的少女》和《情書》。
維米爾《倒牛奶的少女》
當然,魯本斯也是荷蘭人,更是世界藝術史上頂級的大師。不過他是給宮廷繪畫的,經典的巴羅克大師,沒有人會把他算作荷蘭畫派裏的人物。
(未完待續)
歐遊雜記:文藝複興和巴羅克藝術源流 (8/9) 荷蘭黃金時期
所有跟帖:
• 魯本斯為啥算荷蘭人而不是比例時人呢?因為比建國太晚? -done_that- ♀ (0 bytes) () 08/25/2021 postreply 08:19:53
• 以前看到過說是佛蘭德人。 -chufang- ♀ (0 bytes) () 08/25/2021 postreply 12:41:17
• 在安特衛普有他的故居博物館 -咪嗚- ♂ (0 bytes) () 08/25/2021 postreply 15:04:15
• 按今天說是比利時,那時候沒有比利時這個概念,荷蘭比利時統稱尼德蘭,就是低地國家,或者弗蘭德斯 -顧劍- ♂ (806 bytes) () 08/26/2021 postreply 07:23:46
• 有個後來拍成電影的小說《黑帆》就是荷蘭和西班牙人(阿爾法公爵)為了獨立而鬥爭的事, -chufang- ♀ (0 bytes) () 08/26/2021 postreply 16:48:19
• 那時候歐洲人都有8-9個孩子,可現在都是0-2個孩子,怪不得外人都移民過去了。 -chufang- ♀ (0 bytes) () 08/25/2021 postreply 10:00:45
• 古時候人口就是生產力,多生的唯一難題是可能養不活。現代都能養活,可是養得太金貴了,雞娃太費心:-) -顧劍- ♂ (0 bytes) () 08/26/2021 postreply 07:54:59
• 顧教授這個係列寫得真好 、 我有一個很奇怪的感覺, 荷蘭國家博物館 -杏林香雪- ♀ (511 bytes) () 08/25/2021 postreply 11:19:47
• 大仲馬的小說《阿斯加尼奧》裏有類似的情節 -顧劍- ♂ (329 bytes) () 08/26/2021 postreply 07:53:30
• 文革前 -laoyangdelp- ♀ (422 bytes) () 08/25/2021 postreply 11:42:08
• 那個時代,這樣的畫冊應該是很稀罕的 -顧劍- ♂ (0 bytes) () 08/26/2021 postreply 07:49:15
• 戴耳環的少女有一部電影的,德國人拍的,演國王的演講的那個演員----我一下子忘記名字了,他演的。非常藝術 -咪嗚- ♂ (88 bytes) () 08/25/2021 postreply 15:02:48
• Colin Firth. 我看過,但不知到是德國片。 -done_that- ♀ (0 bytes) () 08/25/2021 postreply 18:41:18
• 不是德國片。剛好我先讀了這本小說(美國作者)然後看的電影(英國導演)。 -lepton- ♀ (261 bytes) () 08/25/2021 postreply 18:48:53
• 其實我還挺喜歡原書的,電影也看過, -Ycart- ♀ (251 bytes) () 08/25/2021 postreply 19:34:36
• 可能是當時我看的時候的片源,以為是德國拍的。應該是英國人拍的,因為主演是Colin Firth -咪嗚- ♂ (0 bytes) () 08/26/2021 postreply 06:42:53
• 我查到過那部電影,還沒看過,好像是美國片 -顧劍- ♂ (0 bytes) () 08/26/2021 postreply 07:48:23
• 三星期前剛偷拍的 -eleeas8- ♂ (88 bytes) () 08/26/2021 postreply 09:25:19
• 謝謝介紹,很喜歡荷蘭黃金時代那批畫家的作品 -Ycart- ♀ (328 bytes) () 08/25/2021 postreply 19:30:14
• 我還沒有去過代爾夫特,那兒除了維米爾以外,可能也會有青花瓷博物館吧,那裏近代是歐洲瓷器中心之一 -顧劍- ♂ (122 bytes) () 08/26/2021 postreply 07:47:42
• 那裏有一家Royal Delft,是17世紀建立的32家瓷廠唯一留存到現在的一家 -Ycart- ♀ (179 bytes) () 08/27/2021 postreply 05:25:23
• 很喜歡荷蘭黃金時期大師的畫作,尤其是倫勃朗的畫。當年朋友從中山大學圖書館搞來一本紙張發黃,裝訂破碎的英文版西方藝術史,簡直是如獲 -delta- ♀ (146 bytes) () 08/25/2021 postreply 21:03:17
• 那個時代的西方畫冊,可能也隻有“供內部參考”的。我小時候在80年代,在爸爸單位圖書館看到過很多“內部參考”的軍事類書 -顧劍- ♂ (280 bytes) () 08/26/2021 postreply 07:44:33
• 文革後還有這些在大學圖書館裏的西方藝術史書是躲過了紅衛兵燒書的漏網魚,能躲過被燒的厄運實屬大幸。 -delta- ♀ (0 bytes) () 08/26/2021 postreply 10:36:51
• 倫勃朗的畫作在各大博物館常充滿一個大展室,維米爾就很稀缺。有個關於荷蘭畫派的傳說 -tang07059- ♂ (548 bytes) () 08/25/2021 postreply 21:45:16
• 我也看到過這個說法,似乎算是作弊吧:-)魯本斯那麽多畫,都是他的工場批量生產,他自己隻親手畫一個部分 -顧劍- ♂ (83 bytes) () 08/26/2021 postreply 07:40:56
• 總算說出來了…… -咪嗚- ♂ (0 bytes) () 08/26/2021 postreply 08:59:28
• 法國雕塑家羅丹的作品不少也是批量產的;)。他的學生,包括他最喜歡的學生兼情人Camille Claudel為他幹苦活,大師最後親 -delta- ♀ (0 bytes) () 08/26/2021 postreply 10:45:38
• 羅丹不同,他的青銅塑像本來就是用模子澆鑄的,那幾件名作到哪個博物館都能看見,像油畫的絲網印刷一樣,CHEAP:) -tang07059- ♂ (0 bytes) () 08/26/2021 postreply 13:04:48
• 工場太難聽了,人家那叫工作室:)。魯本斯情商智商雙高,一輩子名利雙收,家庭幸福,妥妥的人生大贏家。 -小黑貓- ♀ (74 bytes) () 08/26/2021 postreply 11:00:03
• 17世紀,能胖起來的人少啊,讓一部分人先胖起來:-) -顧劍- ♂ (0 bytes) () 08/26/2021 postreply 13:37:24
• 本人在荷蘭Eidenhofen 工學院工作過一年,那地方居民大都是天主教徒。有天教授笑眯眯地告訴我他媽死了,他為母親主持了葬禮 -劉大仁- ♂ (1299 bytes) () 08/26/2021 postreply 02:48:34
• 天啊,我真的不知道荷蘭有一部分天主教,而且是以一條河為界,我去查查。不過這個分野,不是 -咪嗚- ♂ (242 bytes) () 08/26/2021 postreply 06:49:23
• 我在在荷蘭是一位研究生告訴我比利時的FLEMISH人完全是荷蘭人。他所當年荷蘭經濟發達,法國人看來眼紅 -劉大仁- ♂ (842 bytes) () 08/26/2021 postreply 09:11:26
• 其實弗萊芒語也不是荷蘭語,比利時除了弗萊芒人還有瓦隆人,語言都不同。但說他們都屬於荷蘭其實算是大荷蘭主義:-) -顧劍- ♂ (566 bytes) () 08/26/2021 postreply 13:42:37
• 那個荷蘭人簡直是癡人說夢。佛蘭芒人諷刺最多的就是荷蘭人。比利時是大國博弈下的 -咪嗚- ♂ (229 bytes) () 08/26/2021 postreply 14:35:56
• 埃因德霍芬,我2018年還真去過。 -顧劍- ♂ (1624 bytes) () 08/26/2021 postreply 07:37:22
• 荷蘭語與德與很是接近,但語法發硬依然有根本差別。荷蘭當年好像也是羅馬神聖帝國之一部分,不過分離出去得很早,幾百年間 -劉大仁- ♂ (1410 bytes) () 08/26/2021 postreply 09:41:47
• 荷蘭比利時瑞士甚至意大利在中世紀都是神聖羅馬帝國的一部分。不過法蘭克人也是德意誌族的,隻不過高盧語屬於拉丁語,高盧人則屬於凱爾特 -顧劍- ♂ (1450 bytes) () 08/26/2021 postreply 13:56:28
• 所以Lombardei 地區也是意大利最現代化,最富裕的地區,他們勤快得不想意大利人了 :-)) -安娜晴天- ♀ (0 bytes) () 08/27/2021 postreply 07:44:52
• 去荷蘭四次都沒時間去看美術館,尤其梵高的博物館,要提前很長時間訂票,我非常喜歡荷蘭小畫派時期的作品,網上收集很多圖片 -山花浪漫- ♀ (65 bytes) () 08/26/2021 postreply 13:08:39
• 梵高博物館真的應該看看,現代化的博物館,布展非常好 -顧劍- ♂ (0 bytes) () 08/26/2021 postreply 13:57:39
• 我們去阿姆斯特丹時買了museum pass,進博物館不用排隊。 -天清雲舒- ♀ (0 bytes) () 08/29/2021 postreply 06:57:36
• 北方,北海的天氣多變,陽光少,油畫中的戲劇光線賦予生命力,題材來自平常,很親民。我喜歡那麽幾張,但不是很喜歡這個係列。覺得過於鄉 -安娜晴天- ♀ (0 bytes) () 08/27/2021 postreply 07: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