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本書,在我剛翻開之際,就不忍釋卷;如果有一處風景,在我未離開之時,就開始思念;如果有一種顏色,在我剛看見之始,就永留心間,那一定在聖托裏尼島的沿海步道(Santorini Cliff Trail)。澄澈的藍天,幽藍的海水,湛藍的教堂圓頂,就是在藍色的空間裏翻開的一本書,就是在白紗飄動處的絕美風景,就是怎麽看也看不夠的人間天堂。
是萬千風情的愛琴海,成就了這人間天堂。愛琴海中一片片能讓靈魂安放的墨藍,就像是上帝深沉而溫柔的眼波。可誰會想到,今天從費拉小鎮到伊亞小鎮步道上的幽藍,是因為上帝3500多年前的震怒。上帝的震怒,成就了今天美如畫的聖托裏尼島,卻毀掉了歐洲最早的米諾斯文明。
聖托裏尼島
聖托裏尼島
“小藍藍”
“小藍藍”
作為一個火山島,雖然聖島在曆史上發生了數不勝數的火山噴發,卻沒有一次像公元前1600年左右的火山爆發具有毀滅性。那次爆發,或許是一萬年來最大的一次,被稱為"晚青銅器時期的火山爆發"(Late Bronze Age Eruption)。這場火山噴發,把高山抹平,把最初的圓形島嶼炸飛,威力相當於轟炸廣島原子彈爆炸威力的4000倍,幾千裏外都能聽到巨響。上千億噸的火山灰遮天蔽日,飄到了北極和格陵蘭島,全球降溫,第二年沒有夏天,滿世界饑荒瘟疫。而隨之而來的地震更是引起了高達九米的海嘯,波濤洶湧地衝向歐洲文明的發源地-離之70英裏外的克裏特島,充滿藝術氣息的米諾斯文明被毀於一旦。
大自然的無邊威力,讓“人定勝天”成為一個無知的笑話。災難過後,火山灰和沉積物經過幾千年的變遷,形成了今天環繞火山口的月牙形聖托裏尼島,也形成了島內的各色沙灘。我們在煙雨濛濛中,在朗朗晴空下,去追逐地中海中的浪,去感受地中海中的風,去尋覓愛琴海中消失的米諾斯文明。
聖托裏尼島
聖托裏尼島
“小藍藍”
“小藍藍”
離開被月牙環抱的懸崖步道,那可以讓我們編織出無數夢想的美景也消失了蹤跡。開出費拉小鎮,聖托裏尼島破得像荒野,沒有幾條好路,想環島自駕都不可能,一點兒也不像柏拉圖筆下的自由之地。不過,沿途時不時出現的“小藍藍”和我最愛的Tiffany藍帶給了我們一絲驚喜,這讓我們在連紅綠燈和高速公路都沒有的途中略感欣慰。
與麵對火山口的步道不同,卡馬利黑沙灘(Kamari Beach)和佩裏薩海灘(Perissa beach)在聖島的最東端,離火山口最遠。雖然這兩處直線距離很近,但沒有直達的路,要繞很大的圈兒才能到另一處。在冰島我們見過了太多的黑沙灘,這兩個也是由火山噴發的岩漿石形成的黑沙灘一點兒也不出奇。不過,這裏的浪卻讓我們見識到了上帝淩厲的目光。那雲翻浪湧,像是奧德修斯史詩般的歸途,而聖島燈塔(Akrotiri light house)下的風急浪高,像是阿喀琉斯的衝冠一怒。站在燈塔旁的懸崖上,感覺那風隨時會把我們卷入洶湧的波浪中。
卡馬利黑沙灘
佩裏薩海灘
聖島燈塔
在紅沙灘(Red Beach),上帝又換回了對聖托裏尼寵愛的眼光。雖然這裏的沙子並不細膩,但因富含鐵物質而呈現火紅顏色的山崖卻很特別。在溫柔海水的聲浪中,我們站在山崖上,看雲綣雲舒,享受美好時光。此時,我們還沒意識到,那令我們心跳的米諾斯文明,就在紅沙灘的隔壁,不小心與其失之交臂。第二天,穀歌地圖把我們指向了它的鄰居,一片荒草地和大海,隨後又指向了廢棄的威尼斯城堡。為了這個遠去的文明,我們不惜“三顧茅廬”。之後才發現,在迷倒無數人的聖島,竟然埋藏著這樣一個綺麗的夢。那綺麗遙遠的夢,跟今天聖島懸崖步道上的美景一樣,美得不可思議,那是文明的天堂。
被稱為“埋在地下龐貝”的阿克羅提利遺址(Prehistoric City of Akrotiri),跟克裏特島的米諾索斯宮同屬米諾斯文明。都說雲是移動的船,海是乘風的帆。從克裏特島沿著愛琴海飄來的文明之雲和吹來的文明之風,為什麽會在聖托裏尼島停歇,讓它也像克裏特島一樣,如一個睿智的老人,用一雙慧眼審視著千年的世界呢?
紅沙灘
紅沙灘
聖托裏尼島位置
如果說克裏特島像一艘長船,橫臥在愛琴海最南端,像一個大哥哥護衛著愛琴海域的諸多島嶼,那聖島,就是第一個被“哥哥”保護的“妹妹”。獨特的地理位置讓它左手牽著“哥哥”克裏特島,右手拉著美神維納斯的誕生地,離東方文明最近的塞浦路斯島(Cpyrus Island),使東方文明像下跳棋一樣越過二者而到達歐洲文明的發源地,克裏特島。當克裏特島創造出輝煌文明之時,聖島因跟“哥哥”的親密關係而“近水樓台先得月”,成為克裏特島與東方貿易,特別是和希臘大陸貿易的重要中轉站。不僅通過航海建立了與不同地區的貿易關係,還成為青銅時代加工銅和生產高品質陶器的中心,與克裏特島手拉手,相偎相依,一起開出米諾斯文明的絢爛之花。
那麽,如果克裏特島因為東部地勢平坦,河流眾多而具備文明生成和延續的條件,可今天的聖托裏尼島上並沒有溪流,直到20世紀90年代,島上居民用水都主要靠收集降到房頂和天井的雨水,為什麽會產生令人稱羨的文明呢?恐怕沒有人知道。3500年前的滅頂之災把一切都埋在了火山灰下,隻留下今天幽藍的海水。但我們在幽藍海水旁的阿克羅提利遺跡,卻可以依稀仿佛看見聖島曾經的繁華,那是柏拉圖《對話錄》中富饒的亞特蘭蒂斯(Atlantis)。
阿克羅提利遺址
阿克羅提利遺址
阿克羅提利遺址
阿克羅提利遺址
跟同樣被火山爆發毀滅的地上龐貝不同,阿克羅提利小城被60多米的火山灰深埋在地下。與龐貝的人們在火山噴發時的猝不及防不同,這裏的人們早在火山噴發前就悄悄地撤退,隻留下空巷。雖然它沒有龐貝的規模大,但遠古文明展現出的榮華跟龐貝一樣讓我們驚詫。在這裏,我們又看到了跟克裏特島米諾索斯宮一樣在城市建設、建築技藝和藝術領域都取得令人不可思議的米諾斯文明。因被火山灰藏在地下千餘年,阿克羅提利所呈現出的文明比米諾索斯宮的還要完整。這裏也有非常好的城市基礎設施,精細的供水和排水係統,還建造了兩層樓的水管設施,更設計出了可以抵禦地震的屋頂橫梁結構。同米諾索斯宮五層的建築不同,這裏出土的40棟建築隻有兩、三層,卻同樣展現了高超的設計能力和建築技巧。
一層是作坊和儲藏室,有樓梯通往擺滿各種花瓶的地下室,二樓是用來居住的套房,三樓是開闊的陽台。房屋的窗戶四周和房屋轉角都以彩色石頭鑲嵌,那令人驚歎的獨特窗戶設計可以讓光線照射進一樓一個特殊的房間內。房間內的牆麵上覆蓋著各種各樣與海洋有關的壁畫,窗戶上方的橫飾則講述著遠洋航行的故事。地麵上平鋪著黑色的火山岩板,縫線間被漆成紅色。牆壁的一側是雙開門的櫥櫃,櫃子內側為紅色,放置著上好陶器。整個空間內,光線與色彩交相輝映,整合劃一。
阿克羅提利的房屋
房屋內部儲藏室
房屋內部
此房間的鄰屋也點綴著壁畫裝飾,窗戶側壁也不例外。在這個鄰屋裏,居然有十分罕見的室內坐便。坐便位於牆麵凹位處,由兩個類似固定的凳子組成,凳子之間的空隙對準由粘土製造的垂直管道,直通城市的公共汙水處理係統,跟今天的一模一樣。這是怎樣不可名狀的史前文明呢?
房間牆壁另一側的左門通往作坊和儲藏室,右門通往二樓的臥房。臥房寬敞明亮,有很多用來製作船舶用品的織布機。此臥房跟壁畫裝飾的美麗套房相連,四周窗戶環繞,宛如加蓋屋頂的遊廊,可以觀賞大海的景色,這不就是今天的海景房嗎?通過另一扇門,可以到達平整的陽台。在晴朗的日子裏,站在陽台上,可以眺望遠方的“哥哥”,克裏特島。這不就是今天別墅的雛型嗎?
房屋內部
房屋內部
房屋的陽台
而最令我欣喜的,是這裏多姿多彩的壁畫。《春之圖》、《漁夫》、《航海圖》、《羚羊》、《采藏紅花的女人》、《拳擊少年》、《泉水》等等,都以自然為主題,有百合花開放、有燕子飛舞,有海豚暢遊,充滿了歡樂島嶼的氣息,無不訴說著當時該城高度的藝術水平和生活情景。這讓我們不禁感歎,是什麽樣的生活氛圍,造就了這裏人們豐富多彩的想象和自由奔放的精神空間,從而創造出如此色彩和諧,天真爛漫、充滿自由性的作品呢?這些超出克裏特島,“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壁畫真跡就保存在費拉小鎮的史前博物館(Museum of Prehistoric Thera)。
剛走進博物館,我就喜歡上了一個遊人也沒有的它,安安靜靜,仔仔細細、從頭到尾欣賞著這些令我雀躍的“自由性”。《采藏紅花的女人》,肌膚滑嫩,曲線柔和,眼光純潔,是那樣輕鬆自在;《藍猴》,雖是一群,卻不雜亂,身態可掬,各具姿態,整個畫麵既有整體又有個體,既協調又美觀;像用中國工筆畫畫出的小燕子,線條清晰,還帶著筆鋒,而戲水的海豚,還帶著起伏的韻律;鎮館之寶,罕見的小金羊,以簡馭繁,渾樸大氣。一切作品都是那麽無拘無束,那麽讓我賞心悅目。消失在天際的米諾斯文明,到底藏著多少讓無法預知的密碼呢?
采藏紅花的女人
藍猴
小金羊
春之圖
拳擊少年
可惜,可惜,誰也逃不過歲月的審視。撕裂聖島的火山噴發,終結了對多種文化吸收和融合的米諾斯文明。可是,米諾斯文明的靈魂,線性文字A卻永遠附著在了這塊土地上,這讓隨後入侵的邁錫尼人(Mycenaeans)傳承了米諾斯文明的香火,進化成自己的線形文字B,並逐漸發展成古希臘語言。正是這種古希臘語言將古希臘的民主、科學推理、戲劇和哲學最終推向全世界。雖然落後的邁錫尼人未能再現米諾斯文明的輝煌,但迎來了屬於自己的邁錫尼文明,給了歐洲另一片明媚的藍天。
小燕子
海豚
羚羊
燒烤用具
天平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