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電影《諾丁山》到倫敦諾丁山,我等了20年(附vlog)

 

 
而他們的結婚蛋糕,也是以這幅畫為靈感,把山羊和提琴融入了蛋糕的設計的。在中國人眼裏的“對牛彈琴”,到了西方成了象征這錦瑟和諧、浪漫愛情的“山羊拉琴”了。

夏加爾的《La Mariée(新娘)》象征了兩人的緣分

 
我幾年前曾在蒙特利爾的藝術博物館偶遇夏加爾展,看到很多動物造型的舞美設計,為他豐富的想象力所營造的童話世界而讚歎。要說風格,夏加爾的創造不也是“surreal but nice”嗎?

 

都知道好萊塢電影充滿套路,這部英國喜劇也不例外,以我的年齡、閱曆,很容易做“閱讀分析”;而諾丁山也已然是一個充滿套路的旅遊景點,像威廉在電影裏說的,“有些古董是真的,有些不那麽真”,可也沒有阻擋我看了《諾丁山》的20年後跑到諾丁山到此一遊、回家還能二刷《諾丁山》的興致。

 

 

從列治文山去一次諾丁山、貝弗利山、或者任何一個我們生活常規線路以外的真山、假山並不那麽容易實現;不過能在窗外雪花飛舞的夜晚,舒服地把自己埋在家中的沙發,抱一杯熱茶(必須是茶,你們懂的),看一部曾經帶給我們歡樂的影視劇,還是垂手可得的小確幸,即使我們已經對各種套路已產生抗體、也早過了輕易感動的年紀。

 

Surreal but nice!哪怕不是去諾丁山,隻是看一遍《諾丁山》。

 

*插句題外話,那個時代電影不是沒有小確喪,但也是在大團圓主旋律下局部的喪,一時的喪,積極而幽默的喪,和《Fleabag倫敦生活》裏的那種絕望的喪有本質區別。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