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的曆史和地理被全球最多的人了解,因為它們記載在史上發行量最大的書——聖經裏。如果想了解曆史和宗教,以色列是不可錯過的地方。拿撒勒,希伯來語為Natsrat,是基督教的發源地。聖經記載天使加百列曾在這裏告訴瑪麗亞,她將因聖靈的力量而懷孕,而耶穌也正是在這裏出生並度過了他的青少年時代。拿撒勒處於下加利利地區,位於群山環抱的山穀的中心,有數個全世界最為重要的基督教聖地。這是一座宗教和信仰、靈性和聖潔之城,也是一座擁有燦爛曆史、精彩考古學發現、現代文化和中東魅力的古老城市。
圖1、位於山地上的拿撒勒城
約2000年前,拿撒勒還隻是一個猶太人居住的小村莊,但在僅僅幾百年後的拜占庭時期,這裏已成為基督教的大本營。即使現在拿撒勒的10萬居民主要是穆斯林,拿撒勒也被稱為以色列的阿拉伯首都,但這個小鎮仍然是基督教朝聖的主要場所,世界各國信徒一聽到拿撒勒名字,就會自動與基督教聯係起來。
圖2、人們為了一睹聖母瑪利亞和耶穌基督的居住地遠道而來
人們為了一睹聖母瑪利亞和耶穌基督的居住地遠道而來,使這座城市變成一個著名的朝聖地,最終使這座城市建起了第一所教堂天使報喜堂,相傳該地點就是約瑟夫和瑪麗亞的故居。之後在城市各處又建成多所教堂,並隨著穆斯林和基督教政權統治的更迭,在幾個世紀裏不斷被毀,又不斷重建,現在擁有大約30所教堂和修道院,還有清真寺和古老的猶太教堂。其中以天使報喜堂最為著名。 該城街道雖狹窄,但均鋪上華美的石板,房屋大都是石造的。
圖3、報喜堂的正門外觀
教堂是兩層建築,乳白色,由意大利建築師喬瓦尼·穆齊奧(Giovanni Muzio)設計,由以色列Solel Boneh建築公司建造。教堂正麵,立麵牆上的浮雕分別是:上排,天使長加百列向未婚受孕的瑪麗亞報喜聖靈受孕;下排,由左至右是四個門徒馬太 (S.Matthaevs,人代表耶穌),馬可( S.Marcvs,獅子代表王權),路加( S.Lvcas,牛代表服事) ,約翰 (S.Joannes,鷹代表神耶和華) 。他們是四部福音書的作者。他們下麵又是一行拉丁文ANGELVS DOMINI NVNTIAVIT MARIAE,意思是“主的使者向馬利亞宣告”。最上麵呈三角形,中間立著一尊黑色全身雕像,那應該就是主耶穌了。
圖4、聖母瑪利亞的雕塑
進入教堂庭院,有一座聖母瑪利亞的雕塑,敞開雙臂迎接世界各地的朝聖客。雕像身後是一扇大門,門上是紅色的字母組合,那正是“奇若組合圖案”的一種。在希臘文中,“奇”是Χ,“若”是Ρ,它們是ΧΡΙΣΤΟΣ的前兩個字母,而ΧΡΙΣΤΟΣ的意思就是“基督”,所以,在早期基督教會中,他們常用“奇若圖案”來作為基督教會的徽章。
圖5、教堂側麵
天使報喜堂是中東最大的天主教堂。該教堂在天主教內享有宗座聖殿的地位,每年吸引許多天主教、聖公會和東正教訪客。這是在同一古代教堂遺址上建造的第五代教堂。第一代教堂的遺蹟在1955年發現,第二代教堂是在拜占庭時代所建,第三及第四代教堂則分別在十字軍時期及1877年建成。1954年拆除舊的天使報喜堂,在遺址上興建第五代新堂,1969年建成。重建的天使報喜堂保留了十字軍和拜占庭時期教堂的部分建築。
圖6、報喜堂前門上有關基督生平的銅雕
報喜堂前門的巨大銅門上,布滿有關基督生平的浮雕:左上是耶穌在馬槽出生,左中是約瑟與馬利亞帶耶穌從伯利恆回拿撒勒,左下為耶穌學做木匠的情景;右上是耶穌被釘十字架,右中為耶穌在加利利講道的情況,右下為施洗約翰為耶穌受洗。
圖7、教堂大廳
意大利建築師喬瓦尼·穆齊奧(Giovanni Muzio)接到教會設計指示,打破以往天主教堂的建築形式,盡可能保存挖掘出來的曆史遺跡,創造一些“現代、多國和神秘”的東西。教堂分兩層:下層地穴保存了古教堂的“聖穴”,上層為該城的天主教區教堂,布滿歐美教堂罕見的單純水泥柱。
圖8、頂部圓形的透光玻璃穹頂代表一個倒置的百合花
教堂前廳是個大型圓廳,高59.5米,頂部圓形的透光玻璃穹頂代表一個倒置的百合花,象征著聖母瑪利亞如同白色百合花樣聖潔。自然光線從令人驚歎的圓頂傾瀉下來,照亮了整個教堂,象征光明照亮了全世界。而這種建築結構又充分體現出現代感。
圖9、教堂上層前廳中間有一個巨大的八角形鏤空
為了確保教堂下層即“地穴”的光照,教堂上層前廳中間有一個巨大的八角形鏤空,如同天井,這也是和一般教堂的巨大區別。許多教堂建築的粉絲在第一次進入教堂時往往會感到震驚,因為它與熟悉的教堂建築實在是差別太大了,有些人甚至稱之為“世界上最醜陋的教堂。”
圖10、教堂上層的主祭壇
主祭壇後麵的大幅壁畫是意大利畫家薩爾瓦多·彪馬的作品——被稱為世界最大的大型馬賽克壁畫。描繪了“聖潔的天主教和使徒教堂”。畫麵主角是耶穌、聖母瑪利亞和聖彼得。穿藍衣的是聖母馬利亞,中間穿紅色衣服、展開雙手的是耶穌,穿黃衣是聖彼得。
圖11、彩色花窗牆
整個教堂窗戶數量很少,全部由彩色玻璃裝飾。因此除了前廳,教堂的中廳和後廳都很暗。後廳有一大片彩色花窗牆,約莫有三四層樓高,其圖案遠觀似抽象,近看有祈禱的人像,透著天光,引進一地的彩色光線,很美。除此之外,整個教堂沒有其它裝飾。 導遊介紹說,這就是其不拘一格的“野獸派”或“野獸派 - 意大利”風格的起源。
圖12、地麵鑲嵌著彩色大理石地板
上層教堂地麵鑲嵌著彩色大理石地板。教堂的最大特色是各國贈送的聖母馬利亞畫像以及雕塑,用各種材料和工藝製成。有馬賽克畫,有陶瓷作品,還有壁畫、木雕和鋼銀作品等。除了掛滿上層教堂兩側的牆壁,還掛滿教堂庭院裏的畫廊。這些畫像及雕塑是由世界各地的基督教社區製作的,每一件藝術作品都反映了作品國家的民族及信仰特色。
圖13、美國信徒贈送的聖母浮雕
美國信徒贈送的聖母浮雕完全顛覆了以往聖母的形象,據說以麥當娜為原型,超現代派的服裝,鑲嵌在抽象派的畫作上。據說聖母服裝是用製造阿波羅的材料製成,這倒是和天體有了某種象征的聯係。這是美國人的風格和做派。
圖14、日本捐贈的聖母聖子像
日本捐贈的聖母聖子像穿著日式和服,很像日本的浮世繪。其中聖母淺黃色外衣是由珍珠鑲嵌上去的,華麗至極,價值非凡。聖母的形象很像是日本最核心的神——太陽女神的形象。太陽女神被奉為日本皇室的祖先,尊為神道教的主神。而聖子似乎成了聖女。
圖15、台灣送來的聖母聖子塑像
台灣1977年10月13日送來的聖母聖子塑像,鳳冠霞帔,好像是台灣信奉的“媽祖”抱著“救世主”。媽祖是以中國東南沿海為中心的海神信仰,又稱天上聖母、天後、天後娘娘、天妃、天妃娘娘、湄洲娘媽等。這一信仰的主體據說是由真人真事演變而來的。右邊是印度送來的聖母像,很奇怪,很像是俄羅斯東正教徒送來的聖母像。
圖16、夾層裏麵的教堂遺址
雖說教堂是兩層,實際上兩層中間還有一個夾層,主要是保護挖掘出來的12-16世紀十字軍東征到聖方濟會時期的教堂遺址。這個時期的教堂是建立在下層一世紀教堂遺址上麵,有許多側翼後殿小祭壇,不過都被鐵網攔著,隻能遠處觀看。看到夾層,更能體會幾代教堂遺跡的疊加,以及新教堂設計者的用心良苦。
圖17、從夾層看報喜堂內下層古代教堂地穴遺蹟
夾層中間也有一個巨大的八角形鏤空,使上麵的亮光直接照到下層。站在夾層鏤空往下看,下層古代教堂地穴遺跡一目了然。教堂下層是??最神聖的地方——瑪麗的洞穴。根據聖經記載,石窟是天使報喜的所在地。這個區域略顯黑暗,保留了天使報喜奇跡的神秘氣氛。這也是一世紀教會遺址保留的地方。
圖18、一世紀教堂主祭壇
我們沿著樓梯來到最低層,中央凹窪的區域有一座祭壇,位於洞穴前麵。導遊說,這是挖掘出來的一世紀教堂祭壇所在處。而周圍的柱子及石牆則是拜占庭與十字軍時期的遺跡。“報喜岩洞”被鐵門攔住,我們隻能在洞外觀看。
圖19、洞穴是瑪利亞的家以及天使報信的地點
這就是聖母瑪利亞生活的地方,以及天使加百利向聖母瑪利亞報告聖靈感孕喜訊之處。在祭壇的右邊 有一個古老的半截柱子,可能在第四世紀放置在那裏,以標記那裏是天使出現的地方。在它後麵通往一個小洞穴,稱為“瑪麗的廚房”。“天使報喜”出自《聖經.新約.路加福音》,當年瑪利亞與約瑟訂有婚約尚未結婚,一日天使加百利出現在瑪利亞的夢裏,告訴她已經懷了上帝的孩子。瑪利亞對天使說:“我沒有出嫁,怎麽有這事呢?”天使回答說:“聖靈要臨到你的身上,至高者的能力要蔭庇你,因此所要生的聖者必稱神的兒子。”
圖20、聖方各濟修道院。
天使報喜堂北邊是聖約瑟教堂(Church of St.Joseph)。兩個教堂之間是巨大的聖方各濟修道院。這是聖地最好的修道院,是一座石砌的漂亮建築。
圖21、約瑟雕塑
約瑟原是拿撒勒的一個木匠,是猶太王大衛的後裔,生性敦厚,為人樸實。他得知瑪利亞未婚先孕,接受不了這個事實,覺得自己蒙受了莫大的羞辱。惱怒之下,約瑟打算同瑪利亞解除婚約。正在這時,天使加百利又跑到約瑟的夢裏跟他說,“請你安心,瑪利亞懷的是上帝的孩子,請你給他取名耶穌。” 約瑟聽從了上帝使者的吩咐,打消了心中的疑慮,力排眾議,娶了瑪利亞,承擔起保護她的責任。
圖22、約瑟夫教堂
約瑟夫教堂建於1914年,羅曼複興風格,建在約瑟夫和瑪利亞住所兼木匠房的岩洞之上的。教堂的公共入口牆上,有聖母瑪利亞、約瑟夫和年輕的耶穌的雕像。一直以來很多的聖人都說,天主在聖若瑟身上放了所有其他聖人的各種聖德與恩寵,這些聖德與恩寵都可以在聖若瑟身上找到。
圖23、教堂正在舉行教會活動
教堂被拱廊分成三個部分,祭壇左邊是聖母瑪利亞的雕像,大堂祭壇上麵的半圓拱頂上,有約瑟夫一家的大幅油畫。教堂右邊有樓梯直通地下室的洞穴。洞裏有一個年代極為久遠的蓄水池和一些儲藏坑,據稱,這就是聖母瑪利亞和約瑟的居所,以及他們的作坊所在地。這洞穴還是耶穌度過童年的地方,在這裏,耶穌曾幫助他的父親約瑟幹木工活。我們去時,教堂正在舉行教會活動,洞穴不開放。
圖24、報喜堂外麵的畫廊
報喜堂外麵的畫廊也掛滿世界各國送來的聖母聖嬰畫像。這裏的每幅畫像,與人們印象中一貫的慈愛溫柔的聖母形象不同,不僅藝術風格各異,也反映出每個國家信徒對於聖母和耶穌的不同理解詮釋。相同的是,都把聖母畫成了他們自己國家的女神。
圖25、畫廊也掛滿世界各國送來的聖母聖嬰畫像
今日的拿撒勒,種族混雜,阿拉伯人主要居住在舊街市,猶太人則主要居住在新區,但各種族相處得極好。此外,尚有基督教徒、東正教徒、天主教徒等,都居住於此,各自擁有自己的禮拜堂。這使我們受國內媒體宣傳、先入為主的以色列國內教徒衝突嚴重的概念受到極大挑戰。
圖26、羅斯哈尼卡海蝕洞
在以色列北部與黎巴嫩接壤的海岸邊有一個特殊的海岸洞穴風景區——羅斯哈尼卡海蝕洞( Rosh HaNikra) 。這是一片白色的崖麵開辟成壯觀的岩洞。的鬆軟的白堊岩在長期的海水衝刷下形成海綿狀隧道,總長度約200米。其間蜿蜒曲折相互連通,可以通往岩洞的各個部分。這是以色列唯一會讓你難忘的自然景觀,絕對不會後悔。
圖27、纜車是必坐的交通工具
這一獨特的白堊岩石洞被稱為“以色列藍洞”,每年吸引了數十萬人到此遊玩。沒有道路通往“藍洞”,纜車是必坐的交通工具。一張來回纜車票的價格約為12美元。該纜車是由奧地利製造商多貝瑪亞集團製造,並自稱是世界上最大的吊車。纜車下行的坡度為60度。
圖28、山頂白色樓房就是軍營
在搭乘纜車時,可欣賞四周圍特殊的白堊岩石。由於地處兩國邊界,肅殺的軍事營區就在纜車站旁邊。軍營有一麵牆壁上標示者,從這裏去貝魯特有一百二十公裏,到耶路撒冷有二百零五公裏。山上還可以看到一個高高地鐵塔,高塔上有雷達和天線。
圖29、英國打通的鐵路隧道
下纜車後,就可以看到英國統治時期開鑿的隧道。羅斯哈尼卡海蝕洞早在聖經舊約時代就存在了,當時這裏就是知名的運輸要道,是黎巴嫩,敘利亞,以色列,埃及和非洲之間貿易大篷車和軍隊的通道。英國統治時期,為海法 - 貝魯特鐵路線建造了一條隧道,並於1968年開挖了第二條隧道,並通了鐵路。
圖30、隧道給封閉成一座小型放映室
原先的鐵路與鐵軌是在1948年以色列建國時,為了防止黎巴嫩軍隊的入侵而爆破拆毀了。這裏也是以色列和黎巴嫩官員在1949年談判並達成停戰協議的地點。目前因為以色列與黎巴嫩之間仍處於敵對狀態,和黎巴嫩相通的隧道被以色列用水泥牆給封閉住了,成為一座小型放映室。景區用投影機講解“藍洞”的景觀。而用於放映的熒幕牆,就是連結黎巴嫩的牆壁。
圖31、海浪的侵蝕形成的的洞穴入口
由於白堊石深入海底,在海浪的侵蝕下形成了特殊的洞穴景觀,總長約200米。 它們通過一些互連段在各個方向上分支。 多年來,唯一可以進入石窟的是來自大海,本地遊泳運動員和潛水員是唯一能夠參觀的遊客。 這裏的“藍洞”景觀有點類似希臘卡布裏島“藍洞”。
圖32、進入“藍洞”
以色列在1968年時為了發展觀光,以人工方式在“藍洞”裏鑿出了約四百公尺的步行道,略高於海平麵,讓以往隻能從海邊潛水進入欣賞的岩洞,變成可以步行進洞去欣賞。上次去卡布裏島遊覽未能進到“藍洞”,這次也算是彌補了缺憾。
圖33、海水的顏色因水深的不同和陰影的變化而不同
在白堊石岩洞內,海水流淌其中,在陽光的照射下,可以看到蔚藍的海水和碧綠的海水,海水的顏色因水深的不同和陰影的變化而不同,呈現出迷人的色彩!洞穴中的海水因為不規則的衝刷,發出不尋常的聲響,令人難忘。站在洞穴內觀賞大自然所造出的特殊景觀時,往往會被海水打濕衣裳。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