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MIT之非常“近”距離

來源: XQQ 2015-11-16 06:11:57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2626 bytes)

***

對於這張MIT的校園照,你可能會覺得不以為然。然而,這其實是一張非常有意思的照片。從這個角度,你可以同時看到建築大師貝聿銘(I.M. Pei)為其母校設計建設的4個作品。

數年前,普利斯頓評論(The Princeton Review)曾將MIT在內的20所學校描寫為“狹小的,缺乏景致的,或二者兼之。”(tinyunsightly or both

的確,當你穿梭在MIT的東西校園,身旁的一些水泥鋼筋結構確實會使你感到單調沉悶。如果你剛剛參觀過古色古香的鄰校哈佛,你的這個感覺會更強烈些。

MIT遭人吐槽的建築中有這麽兩棟:“學生中心”和“綠樓”(The Green Building)。

“學生中心”位於校園的心髒,是學生們社交、休憩、自修的“重鎮”。與往來其中的一張張年輕朝氣的麵龐相比,中心的設計凸顯平淡平凡平庸。好在中心外的一座銀色鏤空雕像吸足了眾人的眼球,使我們稍稍忽略了那缺乏表現力的背景。這座雕塑是西班牙藝術家Plensa的“Alchemist”,它是一個由數學符號組成的思考中的人。

我始終期待著喜愛hack的學子們在某日給“學生中心”製造一個出其不意的小鬧劇。

“綠樓”很有名,有不少故事,同時,它不太有特色。

——該樓的設計師是世界級建築名人貝聿銘。當然,在他的振聾發聵的傑作名單裏,這個樓隻是偶有提及。

——“Green”隻是指捐款者的姓,非指顏色,我這樣寫也是圖著方便。這位“綠”先生便是TI的奠基人。

——為了使綠樓成為劍橋的最高建築,而又不違背當時不超過18層樓的限製,貝先生愣用水泥柱子把樓房撐了起來,和規章製度玩了個擦邊球。

——綠樓是黑客們津津樂道的戰略目標,而且,他們屢屢得手。2012412日著名的黑客事件:你可以在綠樓上玩一把Tetris遊戲。

 

MIT的校園建設其實是和它的成長曆程息息相關的。當哈佛致力於效忠新英格蘭地區的“高大上”們時,MIT的服務對象始終是那些“既會動腦,又會動手”的“白+藍”。不難想象,彼時的MIT因囊中羞澀而無從整體規劃,留下一些歐式的屋頂房簷。上世紀早期,得惠於科達老總的好心饋贈,一些新古典主義的建築在這個“新理工”校園落戶。

The Great Dome:MIT的標誌性建築

Walker Memorial被視為MIT的“入口”

樓內的The infinite corridor是學生們奔向各個課堂的必經之路,有時也有一些小型表演。

二戰和冷戰年代,作為美國軍事科技的堅強後盾,MIT因製造了許多威力極大的高科技武器而成為“戰爭學府”,從而在戰後得以蓬勃發展。此時,在都市的興建中,精致繁複卻華而不實的古典主義建築理念已漸漸退出曆史舞台,簡潔明快的以幾何構型為主導的現代主義(post-war modernist architecture)建築語言正開始大行其道。

Kresge Auditorium便是這種現代主義風格的典型代表。

盡管如今,我們對現代風格的建築已有些審美疲勞,但在上世紀中葉,貝聿銘在MIT的係列作品卻曾是這種潮流的先驅。作為現代主義建築的最後大師,他的代表建築有美國華盛頓特區國家藝廊東廂、法國巴黎盧浮宮擴建工程等等。身為MIT傑出校友的他為母校奉獻的4件作品是……

Green: 豎著的火柴盒。從Charles河對岸眺望綠樓,樓頂是氣象和通訊器械。

Dreyfus:橫著的火柴盒,化學係所在。

Landau300角是其特色。我步行其間,感到采光布局都是上乘的

Wiesner是新作,色彩架構上明顯地輕快了許多。

貝氏的這幾件作品,低調內斂而實用高效。正如其人,注重實踐而鮮有誇誇其談。盡管他的巔峰之作令人回味無窮,他卻從不侃侃而談什麽建築哲學。也許,這便是從MIT走出的學子的一種品德。從本文首圖可以同時一覽四樓。

近年來,校園流行的是starchitecture 之風。

The Stata Center是所謂的解構主義建築風格的典範(Deconstructivist)。它是那樣的雜亂無章,我行我素,離經叛道,仿佛要以自己張揚的個性顛覆人們心目中的MIT傳統形象。

樓內的裝飾

學生宿舍Simmons Hall似乎是在經典與瘋狂間尋找平衡。一方麵,它畢竟是一個長方形的盒子;另一方麵,各種美學觀念迫使它變生出許多的“幺蛾子”。它是不是可以折射出MIT學子複雜而多重的內心世界?

可見,MIT的建築風格是時代使然,是發展使然。當你知曉了那一棟棟樓房背後的故事後,MIT的校園形象是否在你的心中變得鮮活起來?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一個mini-tour -XQQ- 給 XQQ 發送悄悄話 XQQ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16/2015 postreply 06:46:11

很有意思的一個mini-tour。 -幑寧- 給 幑寧 發送悄悄話 幑寧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16/2015 postreply 15:51:20

喜歡你的阿爾巴尼亞遊記! -XQQ- 給 XQQ 發送悄悄話 XQQ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16/2015 postreply 19:41:50

有個性, 很棒。 -silverbug- 給 silverbug 發送悄悄話 silverbug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16/2015 postreply 17:27:59

謝謝。兩年內去MIT4次,把相片湊一起,寫了這個主題。 -XQQ- 給 XQQ 發送悄悄話 XQQ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16/2015 postreply 19:45:39

老貝這幾橦樓的外表都不怎麼樣,30度有點個性,但也實在沒有一點美感。 -Redfernbus- 給 Redfernbus 發送悄悄話 Redfernbus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17/2015 postreply 04:20:28

這也許是這幾棟樓名不經轉的原因 -XQQ- 給 XQQ 發送悄悄話 XQQ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17/2015 postreply 12:33:27

我終於敢接著您這個貼說話了。同感啊。一點都不美。 -springgarden- 給 springgarden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6/22/2016 postreply 18:38:29

看過好多次了,實在是接受不了那幢歪歪扭扭的樓。不管專家怎麽誇,咱就是看著難受。 -musicbeginner- 給 musicbeginner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6/22/2016 postreply 19:38:11

一模一樣的樓看久了以後,這歪歪扭扭的樓,讓小朋友們都非常喜歡興奮,也算是地標之一了 -Dblwood626- 給 Dblwood626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6/23/2016 postreply 17:53:54

去過MIT無數次,建築確實除了那個拱形頂的樓外,其他都沒有特色。進去的感覺就是個個教室的門都像廁所的門。 -甲城老武- 給 甲城老武 發送悄悄話 甲城老武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22/2016 postreply 17:37:52

也許這樣可以集中精神做學問:)枯燥的生活不分神 -springgarden- 給 springgarden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6/22/2016 postreply 18:40:08

參觀過哈佛和MIT。 都是漫不經意地那種。哈佛那古樸的紅色還殘存在記憶中。 -springgarden- 給 springgarden 發送悄悄話 (183 bytes) () 06/22/2016 postreply 19:12:56

謝謝諸位有趣的留言,恕不一一回複。 -XQQ- 給 XQQ 發送悄悄話 XQQ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23/2016 postreply 19:24:43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