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參照係統”,如何直接品味經驗,第二篇》

來源: 當下是謎 2022-01-15 07:57:58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1321 bytes)
 
經驗是沒有參照係統的,但是思想理智自發自動地解釋出看似合理的各種各樣的參照係統。而你的認知(也就是說是理智或說是MIND)就是建立在空性的參照係統上的概念,故事,邏輯。最基本的參照係統就是:我是一個活在時空之中的人,好像“人”和“時空”是互相參照的不同的情況。思想理智(即MIND)解釋出來的參照係統有無限多樣的形式,理智上的所有認知都是建立在這樣的空性的虛幻的參照係統上。敏感度訓練就是看你能否察覺出這樣的隱性的參照係統幻覺。對於敏感度不高的大多數“人”來說,思想理智的認知就是所有的一切了,就是他們的不容置疑的“現實”了。對於他們來說,失去參照係統是無法接受也無法想象的。其實,人們是多慮了,因為思想理智編織出來的參照係統是不需要消失的,你可以在觀察到思想理智的參照係統的同時《超越》一切形式的參照係統。這不妨礙你直接品味經驗質地。超越參照係統幻覺和參與和品味經驗體驗是同步的,並非先要消滅參照係統,然後才能品味經驗質地,不是這樣的,沒有這樣的消滅A然後獲得B的邏輯,這種邏輯本身是空性虛幻的參照係統,假設出來好像有一個A情況在那裏妨礙你了,然後要消滅A的情況,才能達到B的情況。這種B替代A的邏輯就是典型的虛幻的參照係統。NO,經驗本身是沒有參照係統的。完全看你能否即時即刻地敏銳的察覺到這些自發自動的參照係統嗎?高級瑜伽不是學習知識和技能,而是微妙的敏感度訓練,敏感度訓練不是具體地做一件事情,而是在體驗看似合理的故事邏輯的同時,發現一切故事邏輯都是空性的,看似是這樣,其實無限的不是這樣。
當我們觀察經驗,我們看到了我們的手臂在眼前晃動,思想理智就取名為“手臂晃動的經驗”。這樣的定性就是參照係統幻覺。經驗就是經驗,不要給它取名,“XX的經驗”這句話的修飾詞“XX”就是隱性的不容易察覺的參照係統概念。你無法把經驗分類成XX類型或是YY類型,經驗就是經驗,是沒有類型的,沒有互相參照的。比如說,思想理智總是把經驗分割成三大階段:入睡,做夢,醒來。有人還加上了“無夢沉睡”這個階段。其實,這樣的分類就是隱蔽的思想理智的參照係統幻覺,好像有一個“入睡”的情況參照與“醒來”的情況。如果你仔細觀察經驗的話,入睡的情況和醒來的情況是一樣的,因為入睡之後就做夢了,當你體驗夢境的時候就等於是夢境中的“夢白天”或“夢醒來”了。你能確定當下此刻的“醒來”不是在夢中?你能確定不是在入睡中?就像你無法確定昨晚夢中的醒來是實性的一樣,你無法確定當下此刻的醒來是實性的。你無法確定當下此刻到底是入睡?還是做夢?還是醒來?你甚至無法確定當下此刻是出生之前,還是死亡之後。這樣的確定都是思想理智任意定性出來的參照係統幻覺。
回到手臂晃動的例子,當我們把手臂收回來,視野中就看不到“手臂”的輪廓形象了,經驗改變了嗎?沒有!隻不過印象輪廓變化(質地變化)了,但經驗還是經驗是不變的。當我們閉上眼睛,所謂的“外部世界”看不到了,經驗改變了嗎?沒有!閉上眼睛後我們看到了說不清的不黑不亮的意識場,思想理智就取名為“內部世界”,好像有無數的星星點點在晃動在震蕩,所謂的“內部世界”和“外部世界”一樣好像是數不清的什麽東西在呼吸在跳躍在震蕩,。。。,如果你仔細觀察一下,你就發現了無論睜開眼睛還是閉上眼睛,經驗就是經驗,看似質地不同了,其實經驗沒有減弱也沒有增加,經驗還是經驗不變。
有人要質問了,昏迷之後還有沒有經驗?隻要有觀察,才能說有經驗,如果沒有觀察,經驗這個概念還有意義嗎?我不知道昏迷到底是什麽,就像我無法確定“無夢沉睡”到底是什麽一樣。我無法確定真的有“昏迷”或“無夢沉睡”這些可以定性的狀態。因為對這兩個狀態的定性一定是在有意識的情況下做出了的。你總是在不昏迷的情況下來討論“昏迷”。你總是在醒來的情況下來討論“無夢沉睡”。所以,你察覺到了沒有?任何對昏迷和無夢沉睡的討論其實就是參照係統的幻覺邏輯,好像你可以把經驗分割成“普通經驗”和“另類經驗”兩部分。這樣的分類是空性虛幻的參照係統。
在前一篇文章的開頭我指出“經驗”這個詞本身就是思想理智解釋出來的概念,是思想理智任意取出來的名詞。“經驗”到底是什麽?不知道,無限的無法確定!所以我說,甚至連“經驗”都不真的是經驗,而是無限的無法知道。但對於大部分敏感度不高的人來說,不要一下子建立一種斷見:沒有經驗。這樣的斷見非常普遍,很多敏感度不高的人都會背誦“沒有經驗”或“沒有我”這樣的斷見,好像有一步到位的感覺了。其實背誦這樣的斷句一點意義都沒有,敏感度的提高不是可以在理智層麵一步到位的一種見解,而是通過不斷的細微的品味或觀察自己的經驗,逐漸超越一切隱形的思想概念框架或參照係統框架。《明白》不是見解,不是知識,不是理論,而是無限超越理性的一種“知道”。
不少人說,明明某大師說過“沒有經驗”,怎麽明亮先生一直在建議大家品味經驗呢?明亮先生一定不究竟地落入了二元幻覺邏輯。其實這是誤解。對於敏感度極高的那位,當然可以說“沒有經驗”,因為所謂的“經驗”這個詞本身失去了意義,換句話說就是,經驗不再是經驗,而是無限無法定義的THAT了。但是對於敏感度比較低的大部分人,不要有這種“一步到位”的欲望,這樣反而欲速不達,造成不必要的落入教條主義陷阱。而是允許慢慢的品味,慢慢的讓它自發自動的告訴你它的秘密,而避免一下子定性為“沒有經驗”。一下子定性“沒有經驗”是沒有效果的,因為這樣的定性恰恰就是思想理智解釋出來的參照係統,把“沒有經驗”和“有經驗”兩種情況互相參照起來,對立起來,落入了教條主義偏執。也許哪天,有一批人建立了無經驗教,另一批人建立了體驗經驗教,兩派人因為教義的對立而打起來了。這樣的事情在曆史上太多了。中世紀西方世界幾乎因為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教條不同而產生了不停的血腥戰爭,各方都堅持自己的信仰是絕對真理。其實最早的時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是同源的,就是因為大師們說法的不同,比喻的方式不同,造成了教義的不同。當今世界有什麽不同呢?黨派與黨派之間,教派與教派之間,意識形態與意識形態之間每天都在鬥爭,都認為自己掌握了“真理”。其實,沒有任何可以掌握的真理,連“真理”這個概念本身就是思想理智解釋出來的“真”對立與“假”的參照係統幻覺。
對應於“無經驗”和“有經驗”的對立幻覺,無我和有我也是大家熟知的參照係統幻覺。人們認為好像有一個“無我”的境界對立與“有我”的境界。人們認為好像可以通過個人的努力從“有我”的境界升華到“無我”的境界。這就是典型的思想理智解釋出來的參照係統幻覺。真正的《無我》不等於消滅“我”的感覺,而是你的敏感度大大提高了,發現無論“有我”還是“無我”都沒有任何差別,經驗就經驗,如果在經驗中體驗到了“我”的感覺,這就是經驗而已,這樣的“我感覺”是完全空性的經驗質地(PATTERN)而已,並非有實際存在的“我”這樣的獨立個體。那麽,有沒有“我感”就無所謂了,和人交流的時候可以自由地利用“我”這樣的主語進行交流,交流完畢,“我”的主語就沒有了。自始自終都沒有獨立的個體存在的自我屬性幻覺。真正的《無我》不是消滅“我”,而是超越對“有我”和“無我”的分類站邊,你可以自由地享受各類“我”感覺的起伏,醒來了,即時即刻看似出現了“我”感覺,你明白這個“我感覺”是完全空性的意識印象而已,並非真有這樣的我獨立存在。做夢了,即時即刻看似出現了“我”感覺,和剛才醒來時出現的“我”感覺一樣是完全空性的意識效應,並非夢中的“我感覺”表明有一個獨立存在的我在那裏。隻要有意識效應的升起,無法避免會有“我”感覺的,其實意識效應就是“我感覺”,是同步的,不可分割的。你不要擔心有“我感覺”,你隻要察覺到一切意識效應或“我感覺”都是空性的效應,你放下了對它們的較真,因為你的敏感度夠高,察覺到它們都是空性虛幻的參照係統。
暫時讓我們認為經驗是實在的,這樣就可以有效地察覺到思想理智解釋出來的無限多樣的參照係統,察覺到參照係統的運作,就等於超越了參照係統。這就是圓覺經中說的《知幻即離》的意思。如果你察覺到了參照係統,其實就等於明白了,這就是《離幻即覺》的意思,並非有那麽多步驟,用英文來表達就是,There are no steps。
人們有一個普遍的誤解認為“思想創造了世界”。其實,經驗不是思想創造出來的。經驗就是THAT的能量的自發自動,其實經驗不真的是“經驗”這回事,而是THAT的自發自動的能量震蕩,就像THAT的生命力在呼吸一樣,你無法消滅經驗,就像你無法消滅你自己的生命力一樣。經驗這個詞的同義詞是意識效應。意識效應不是思想創造出來的,意識效應就是THAT自己的能量的自發自動,就像做夢不是思想創造出來的,而是THAT自己的能量自發自動。但是思想理智解釋出來的概念,邏輯,關係,因果通通都是不實在的空性幻覺,這就是所謂的參照係統幻覺。思想什麽都創造不了,隻是看似地出現各種各樣的抽象看法,把無限的自己(即THAT)抽象話了,小看了,把無限的自己當成是“有限的個體”存在了。
更進一步說,“思想”不真的是思想這樣的東西或屬性,其實這裏沒有“思想理智”這樣的東西或屬性,這裏隻有無法說的THAT(即你自己)。隻不過站在思想理智的位置看一切,是思想理智定義出“思想理智”這個概念來了,好像真有這東西了,然後思想理智自己認為自己是獨立存在的,這就是自我屬性幻覺了。所以你察覺到了沒有?幻覺看幻覺自己才會感覺到真實,這樣的“真實感”本身是空性不實在的,就好像夢我看夢世界總是有真實感的,這樣的“真實感”本身是空性不實在的。
讓我總結一下,沒有什麽大道理的可以講的,直接注意和品味經驗(或說意識),當經驗(或意識)自己在觀察和品味經驗(或意識)自己的時候,它就會告訴你無法用用語言表達的超越理性的秘密。發現你自己是什麽不困難,難就難在察覺思想理智解釋出來的概念框架或參照係統幻覺。我沒有什麽竅門,如果有竅門的話,就是直接注意和觀察經驗(或意識效應)本身,品味質地的變化而發現這些變化都是空性的變化,不改變經驗(或意識)本身。當你駐在經驗(或意識)上,慢慢地奇跡會發生,你就會超越“經驗”或“意識”了,越來越明白自己是什麽了。這個“什麽”不是可以在理性或語言上表達出來的。
我建議不要去追求特異功能或特別的竅門希望一步到位,而是簡簡單單的和自己的經驗(或意識效應)在一起,免費的,無需努力的,看看你能夠察覺到什麽嗎?
如果你覺得你的經驗不理想,比如你認為你的生活不順利,或是失戀,或是失業,或是挨餓,或是被侮辱了,或是失去財產或親人了,或是任何形式的不滿意。這就是機會了,看看這些所謂的“不滿意”是不是都是思想理智解釋出來的參照係統?看看“如日中天的成功”和“一無所有的失敗”在基本經驗層麵有什麽不同?經驗還是經驗不變,隻不過在參照係統上看似有差別,這樣的差別和參照係統是完全空性不實在的。你自己是無限偉大的,這個“無限偉大”不是大小上的偉大,而是你自己無限超越一切看似的“情況”,那些看似嚴重的情況變得無限的渺小不值得一提。思想理智上認定“我是失敗的”,你自己恰恰不是這樣的情況,你自己無限超越這種情況。思想理智上定性“我是悲哀可憐的”,其實這就是思想理智編製出來的幻覺參照係統概念,這裏沒有獨立的“我”也沒有屬於這個“我”的悲哀和可憐,這是無限的意識能量在呼吸在流動,不由任何個體的“我的意誌”的控製,沒有一刻的經驗是負麵的,這是一如既往的圓滿正確的。當你每次在感覺悲哀可憐的時候,察覺到了思想理智解釋出來的抽象參照係統幻覺,就等於你已經超越了幻覺了,就等於你和THAT(即真正的自己)在一起沒有分離了。
有不少人問NISARGADATTA大師建議的“駐在我是“方法到底是什麽意思?我沒有見過他,他沒有跟我直接解釋,但是根據我自己的品味覺得就是我這兩篇文章談的方法:直接品味經驗(或意識),和經驗或意識直接在一起,這樣的話就會自發自動地超越一切概念或參照係統的,這應該就是駐在我是的意思。“我是“就是基本的存在感,不附加任何解釋的基本存在感。按照我的說法就是基本能量流。當你習慣地駐在純粹的經驗,或說駐在基本能量流上,某刻,那無法言說的秘密會下載給你的。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不要有一步到位的欲望,這樣反而欲速不達",此話解了我一直的困惑。一切都是外顯異本質同的"經驗"。體驗就好,此皆空性,知即離。 -霜葉- 給 霜葉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15/2022 postreply 18:00:00

謝謝您回來!這世上困惑者多,而有實證經驗,又願意不厭其煩,拿出來分享並互動的老師少。不要涉及敏感話題,希望您在這裏常駐。 -霜葉- 給 霜葉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15/2022 postreply 18:00:00

加跟帖:

  • 標題:
  • 內容(可選項): [所見即所得|預覽模式] [HTML源代碼] [如何上傳圖片] [怎樣發視頻] [如何貼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