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輩有了難處、疾患、意外,經常見到的做法是瞞著長輩,讓老人少受點刺激。我跟父母通電話,也是要小心翼翼。因為一點小漣漪都讓他們嘀咕,所以早就改為一概報喜。幾天接不到我們的電話,他們就會浮想聯翩,猜測我們是出了什麽事。一概報喜倒是把事情大大簡化,帶來的副作用是交流沒有任何深度。
這樣的景象看起來一片祥和,隻是不是我心目中人生可以達到的最高質量。老人的身體脆弱,這是人類的自然規律。老人的神經比身體更脆弱,這難道也是人類的自然規律。
父母已入晚年,我渴望與他們有深度交流。我覺得,是與晚輩的交流讓長輩的靈魂在這個世界上傳承下去。交流越深,他們留在這個世界上的靈魂就越圓滿。可是,任何跟他們相左的意見都讓他們痛心疾首。所以我的唯一選擇是真事隱去、假語村言,把我的思想小心翼翼疊好,再小心翼翼嵌入他們的框架。
問題是,如果我沒有機會說我的想法,我也沒有機會被說服。
但是看不到別的選擇,所以,淺淺的、不痛不癢的、看起來一片祥和的交流就是現實允許的最佳方式了。我們一起祝願盼望對方身體健康,我們也一起精神脆弱、神經衰弱下去。
隻能聽順耳話的是耳不順者,能聽得不順耳話的才是耳順者。耳不順,原因是神經脆弱;耳順,前提是神經堅韌。人益老而耳益順者多乎哉?孔夫子“六十而耳順”的標竿立得太高了。
老人一輩子見過那麽多事,該是人類中間最能承受得痛苦的人群。若是經不得一點打擊,這樣的人生句號畫得有點缺憾了。我對自己的希望是我老邁年高的那天能活得比這個水平高點。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