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澳門娛樂公司購買前蘇聯航母“瓦良格”開始,好像已經決定了“中國第一航母”的娛樂性。
看各傳媒、專家煞有其事地討論各式各樣的問題,就是不談、避談“第一航母”的原創性實質上是“改造”還是“裝修”---照樣作出耀武揚威,揚眉吐氣、甚至不可一世的狀態—不知道前蘇聯人如何看這鬧劇,畢竟,那是“老大哥”三十年前的舊船了。
至於航母大國的美國人,我看是連笑也懶得笑了—尤其是聽到第一航母的新的命名將會是“施琅號”。。。
航母新建、改建、裝修也好---總不能再沿用前蘇聯的“瓦良格”號的吧。不管是娛樂軍事化,還是軍事娛樂化,總得刷上一個比較有意思的新名字.
依我淺見,軍艦還是以抽象名字較妥。老派的“東風”“勁鬆”“海鷹”看來老土,可是,一旦被擊中下沉(勝敗乃兵家常事)—總比“澤東號”、“小平號”、“澤民號”“錦濤號”下沉來的不那麽難堪....
美國喜歡個人崇拜,他們的航母常常以總統的名字命名,也許,他們對自己的航母較有信心,前不久,城樓說當年五顆炸彈將美國的航母炸開了五個大洞---都沒沉下去,修理之後,繼續參戰,即使美國總統命名的航母戰鬥中下沉了---也不會太尷尬,因為,他們的總統常換,政海中浮浮沉沉,當平常事。
以共產主義為奮鬥宗旨的中國海軍,為何不選自己領袖和將帥的名字,卻選上了一個很有爭議的300年前封建王朝的曆史人物—施琅呢?
說施琅之前,先看看對中國第一航母建立出航的象征意義的不同高見:
---------------------------------------------------------
1- 向美帝國主義示威;
2- 向前蘇聯各盟國示威;
3- 向日本鬼子示威;
4- 向東南亞尤其越南示威風;
5- 向台灣示威。
1--大概明白為何我開頭說美國連笑也懶得的笑了吧?
2—蘇聯一定是在偷笑了。
3—日本笑和不笑都看不大出。
4—越南人開頭是吃驚不小的,看到了新的命名,也許放下塊石頭來。
5--台灣同胞---可能是哭笑不得了。。。
----------------------------------------
我們從小學就被告知:鄭成功,是大英雄,因為他趕走了盤據台灣多年的荷蘭殖民主義軍隊,在台灣建立了第一個漢人的政權,曆史上稱其為“明鄭時期”。
連清朝開國皇帝都承認鄭成功是“朱成功明室遺臣,非吾亂臣賊子”。
對於清朝新皇不斷利誘招降遭到拒絕、抵抗的大明英雄,曆史上的忠義典範,清帝愛新覺羅。玄-火華(一個字)--以曆史宏觀的角度和帝王的寬大胸懷,在鄭成功的廟前送上一對楹聯:“四鎮多二心,兩島屯師,敢向東南爭半壁;諸王無寸土,一偶抗誌,方知海外有孤忠。”
然而,受康熙之命,前去攻打台灣鄭軍的清朝海軍將領施琅,雖然賣命幫清政府“收複”了台灣,可是,康熙皇帝並沒有將他放在眼裏,輕蔑地評他:粗魯武夫,未嚐學問。
講起學問,鄭成功不算傑出,不過,他十四歲考上秀才,二十歲,還進“南京國子監”就讀,拜名儒錢謙益為師。如果沒有這段曆史,也許,他會像好多“識時務的俊傑”那樣被清朝招安,安享晚年。然而,盡管明朝名存實亡,盡管清朝答應給他“興化、泉州、漳州、潮州”等地—他依然以“兵馬繁多,非數省不足安插”為借口,拒絕了清皇朝的招安。
未必是鄭成功看不到明代沒落的不可避免,未必是他看不到清皇朝的錦繡前程,而是他受過的教育是堅持“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和生命不朽的信念—雖然,他英年早逝在孤島,可是,他的英名卻長留華夏史冊。史可法等也是這樣的民族英雄。一個民,受到世人的敬仰和綿綿不斷地成長---往往靠著這些不計個人得失的曆史的、民族的英雄一個接一個地激勵著。
三百多年來,無論哪個年代,幾乎對鄭成功的人格和偉業都有非常中肯的肯定。前不久,江澤民以軍委主席的名義給海軍將領送的禮物就是“鄭成功收複台灣”的雕塑群。。。
事隔沒多久,居然捧一個施琅出來。
施琅何許人也,鄭軍的叛將,投敵的漢--奸。完全是被清朝新政權利用“漢人打漢人”的偽--軍首領。
曆史學家這麽說他:(zt)
施琅是明之貳臣而非英雄,兩度降清,反複無常。
就當時情勢論,明是夏清是夷,明是中國正朔所在清是外逆,故施琅降清於文化上是棄夏歸夷,於政治上是明正統之叛臣,施琅與鄭氏恩怨不能成為其降清托詞。施琅大節既虧,身名瓦裂,不管降清後有何功績,士大夫名節已壞,餘事皆不足論。
所謂的施琅“統一台灣”,也是在鄭成功趕走荷蘭軍隊、占領台灣19年、去世後18年的事情---那時的台灣,在一個一輩子離不開奶媽的無能的鄭經(鄭成功長子)管轄之下,才被所謂的“中國古代海軍將領”施琅乘虛而入。
難道我們的航母建設,就為了台灣同胞而來?
國共內戰的自相殘殺帶給中國人民的深重苦難還不夠沉痛麽?
倘若真像政府人員解說命名“施琅號”並非針對對台灣—那麽,為何不選“成功號”?---即使“世昌”號(甲午海戰英雄)---也比“施琅號”更合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