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古 認真賦再吟

來源: 郭大平 2023-03-07 07:05:52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3120 bytes)

小引:唐五律有雲,

劉長卿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

一路經行處,莓苔見履痕。
白雲依靜渚,春草閉閑門。
過雨看鬆色,隨山到水源。
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

劉長卿此律一出,唐大師和方居士再也沒有理由說an/in/en/un 不可互韻了。喜得證實自己的想法, 急用an/in/en 再吟認真賦。

七古 認真賦再吟

郭大平 2023年3月7日

世事茫茫無限艱,

隻緣生在認真前。

石山咬定磨琢勁,

岩鐵成泥放棄堅。

成功路上多困難,

失敗途中未認真。

為有認真甘苦辛,

敢教萬難輕無痕。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哈哈,郭兄真認起真來了。劉詩用的是平水韻,其發音特點今已無考。其隻能說用平水韻這幾個字可通韻 -方外居士- 給 方外居士 發送悄悄話 (564 bytes) () 03/07/2023 postreply 07:49:30

既然平水韻中an/en/in/un可互韻,那麽新韻、通韻中為何不可互韻?規則太爛,改之。 -郭大平- 給 郭大平 發送悄悄話 郭大平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07/2023 postreply 09:01:43

一首詩要麽全用舊韻,要麽全用新韻。若混用,則是穿越,屬於關公戰秦瓊。 -方外居士- 給 方外居士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3/07/2023 postreply 10:49:16

不是這麽個說法的。中古音進化到現在,韻母不僅有不同,而且有分化。像我上次說的,查古詩是否出韻就去(見內) -唐宋韻- 給 唐宋韻 發送悄悄話 唐宋韻 的博客首頁 (1057 bytes) () 03/07/2023 postreply 11:03:15

我真回過頭去讀了一下《賣炭翁》,認為基本是押韻的。翁中押韻,黑食,單寒,轍歇兒,敕北得直,都押韻。唯一疑問是“得” -郭大平- 給 郭大平 發送悄悄話 郭大平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07/2023 postreply 12:49:23

我的意思是:押韻目的何在?無非使句子讀來朗朗上口。既然an/en/in/un 可以讀來朗朗上口,為何要規定它們不能互韻? -郭大平- 給 郭大平 發送悄悄話 郭大平 的博客首頁 (135 bytes) () 03/07/2023 postreply 12:58:48

韻從某種意義上講是相對的,主觀的。對我來說,依照普通話發音 -- 人與魂押韻,人與心半押韻,人與山不押韻,人與成不押韻。 -唐宋韻- 給 唐宋韻 發送悄悄話 唐宋韻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07/2023 postreply 13:21:35

也許南方某些方言發音an/en/in/un押韻?即使在湖北,an和en/un/in明顯不同,不可能押韻,更別提普通話了。 -方外居士- 給 方外居士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3/07/2023 postreply 13:21:47

河南方言“人家”發音 “ren4 jie4-er”,相當於“任借兒”。有一笑話說杜牧《山行》 -老梅林- 給 老梅林 發送悄悄話 老梅林 的博客首頁 (130 bytes) () 03/07/2023 postreply 17:59:42

我有一個大膽的猜測:漢語以前是有尾輔音的,但逐漸消失了,隻剩下兒活音這個明顯的元音化的尾輔音,兒除了發音沒有任何意義。 -方外居士- 給 方外居士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3/07/2023 postreply 19:28:04

客家話“發”讀音“fait”,就有尾輔音。 -老梅林- 給 老梅林 發送悄悄話 老梅林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09/2023 postreply 18:14:05

古譜是有點奇怪,似乎不但an/en/in/un 可以互韻,連a/e/i/u 都可互韻?請看孟夫子這首, -郭大平- 給 郭大平 發送悄悄話 郭大平 的博客首頁 (2069 bytes) () 03/09/2023 postreply 07:21:55

這首是五言古詩壓入聲韻,隻能依照平水韻,是沒問題的。。。普通話已經沒有入聲,更不能用拚音去套。 -唐宋韻- 給 唐宋韻 發送悄悄話 唐宋韻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09/2023 postreply 09:04:52

在平水韻中”月發歇節”都是月韻。不能用現代的韻母去歸納古代的發音。現代不同方言對同一字發不同聲韻母的比比皆是,何況古代。 -方外居士- 給 方外居士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3/09/2023 postreply 09:12:18

也不完全這樣。遍尋唐三百,感覺這樣的例子 (a/e 互韻)不多,似乎古人也在盡量避免用這樣韻。也許那時就隱隱感覺不妥了? -郭大平- 給 郭大平 發送悄悄話 郭大平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09/2023 postreply 10:20:55

現在共a或e的字在過去未必,反之亦然。但音變可能沒有那麽大或多,這可以解釋你的發現。 -方外居士- 給 方外居士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3/09/2023 postreply 15:40:38

關於發(發)的韻讀,有一個是fei4,意為“廢”。隋唐時甚至聲母是p,而不是f . 有興趣可去查語音學專著。漢典有一些 -老梅林- 給 老梅林 發送悄悄話 老梅林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09/2023 postreply 18:11:30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