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譜是有點奇怪,似乎不但an/en/in/un 可以互韻,連a/e/i/u 都可互韻?請看孟夫子這首,

來源: 郭大平 2023-03-09 07:21:55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069 bytes)

秋登蘭山寄張五

孟浩然 〔唐代〕

北山白雲裏,隱者自怡悅。
相望試登高,心隨雁飛滅。(試 一作 始)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
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沙行 一作:沙平)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洲 一作:舟)
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我剛背誦唐三百的時候,沒有特別去注意韻腳,隻是感覺背誦這首詩,似乎也朗朗上口,無有掛礙。後來跟唐大師、方居士爭論之後,重讀這首詩,特別去關注了一下韻腳。咦!發現a/e 竟然可以互韻,而我誦讀時也未覺異樣。可見從朗朗上口這一點來看,a/i/e/u/o 未必不可互韻。聯想到賣碳翁之轍、歇、兒、北、得、直, 看來都是押韻之詞。

所有跟帖: 

這首是五言古詩壓入聲韻,隻能依照平水韻,是沒問題的。。。普通話已經沒有入聲,更不能用拚音去套。 -唐宋韻- 給 唐宋韻 發送悄悄話 唐宋韻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09/2023 postreply 09:04:52

在平水韻中”月發歇節”都是月韻。不能用現代的韻母去歸納古代的發音。現代不同方言對同一字發不同聲韻母的比比皆是,何況古代。 -方外居士- 給 方外居士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3/09/2023 postreply 09:12:18

也不完全這樣。遍尋唐三百,感覺這樣的例子 (a/e 互韻)不多,似乎古人也在盡量避免用這樣韻。也許那時就隱隱感覺不妥了? -郭大平- 給 郭大平 發送悄悄話 郭大平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09/2023 postreply 10:20:55

現在共a或e的字在過去未必,反之亦然。但音變可能沒有那麽大或多,這可以解釋你的發現。 -方外居士- 給 方外居士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3/09/2023 postreply 15:40:38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