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七日之春聯 ——台北旅遊係列(2)

來源: 格利 2020-02-11 12:02:19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4458 bytes)


/格利

我對台北中國味的最先感受是一下機場就看到的滿眼繁體字,灌入耳朵裏的是濃濃的鄉音以及大街小巷全都是像中國大陸未大規模拆遷前的民居建築。感到很親切,沒有任何疏離感和陌生感。感歎台北對中國傳統文化保護得不錯。

談到中國的傳統文化,不得不談及2017年我在台北春節期間所看到的春聯。

春聯是對聯的一種,我對對聯的對仗平仄寫法不熟,但對字義詞匯略有研究,所以在台北看到他們也像中國大陸一樣保留有寫春聯的習慣仍感到很興奮。

我看到一幅拍一幅,盡量用現代照相技術將它們拍攝下來,回來慢慢研究。

比如說我在某大型賓館的大堂裏看到的這樣一幅春聯:
彩鳳迎春百世鳴
金雞納福萬戶夢

又比如掛在台北著名地理地標101大堂裏的這一幅春聯:
梅花吐艷新春麗
雞韻成歌盛世長

這兩幅春聯都不約而同地表達了祝賀新春期待將來的美好願望。

再比如說掛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校門口上的這一幅春聯:
頂灌醍醐增我新知當如此樂
項軒喈喔作民先覺不讓其聲

這幅春聯則更有書卷氣,聯中勉勵學生除了努力學習,掌握新知,以閱讀為樂之外,還要有社會責任的擔當。上聯「頂灌醍醐」四字還嵌有「丁酉」二字,暗示了2017年是六十甲子輪環中的丁酉年,設計十分巧妙。

這讓我有一種仍在中國的感覺。

台灣人可以粗略分為四大塊人群,一種是原住民或稱台灣土著,一種是曆朝曆代由中國大陸尤其是福建沿海一帶地區逐步遷入台灣的中國先民,一種是在日本統治台灣五十年期間及其後留在台灣的日本人後裔,另外一種是上世紀四十年代末由大陸隨著國軍撤退到台灣的120餘萬(其中一種說法)軍政人員及其家屬。

這些不同的人群人種之間在現階段,因為曆史的原因雖然仍會有一些較大的誤解和社會矛盾,但台灣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已經轉型成了一個民主國家,政黨可以輪替執政,但國體沒變。在台北有中山紀念堂和中正紀念堂分別仍供奉著開國元勳孫中山和南京蔣中正總統的銅像,供人們瞻仰。

因此在台北,傳統的中國文化也在延續。比如說語言傳承,台灣的輕軌交通又稱捷運(公司)用四種語言報站名,即國語、英語、台語(即閩南語)和客家話。

我們所住的賓館也是有春聯的,那是一幅由專門請來的舞獅隊在表演完迎春納福的一係列節目後,展開的兩幅長聯,掛在大堂外巨大的門柱上。但由於當天風大,這兩幅對聯被風卷起,我看不清楚上麵所寫的內容,十分可惜。

初一那天,在賓館大堂還專門設專台為賓客和宿客寫春聯。

除此之外,還設有剪紙、編織手藝和女子古樂表演等中國傳統文化內容。

春節的台北不僅僅有對聯,還有許許多多的中國味。

台北,中國味很濃很濃,濃得有點兒化不開。使我這樣一位初次到台北的外鄉人——中國大陸同胞也可以感受到濃濃的鄉音鄉情,特別親切。

兒子問道,下次有機會你還來不來台灣。

我說,要來,要來,我還要來。

下次來,我要走遍全台灣寶島,體驗更濃厚更親切的中國情和中國味兒。

寫到此我不禁技癢獻醜, 自擬對聯一幅,用以激勵後生,褒獎努力:

一門兩博士耕讀傳家得其樂
三代讀書人詩書繼世萬年長
————
敬請關注?,還有後續。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