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定名於唐高宗時,取意溫州地界的溫和氣候。戰國時楚滅古越,部分越人便遷徙於此。漢時稱東甌,名東甌以區別福建的閩越、廣東的南越、廣西的西甌及北越南的駱越等等。東甌就是甌越,甌越名稱始見於《戰國策.趙策》。有人說甌越的命名是與當地人製作的一種形如碗、被稱為甌的器皿有關,這顯然有點牽強了。至於是先有甌江而稱其人為甌越還是先有甌越而名其江為甌江就不得而知了。我個人認為,先有甌江再有甌越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六月是溫州的雨季,浙淅瀝瀝的細雨純淨了空氣中的幹燥、抹去了樹葉上的灰塵、也趕走了人們心中的浮燥。坐在旅館十六層上房間裏的落地窗前,眼前鬆台山上七層的淨光塔在雨霧中憑添出一種神秘感。
中午,親戚們帶我們去五馬街的小吃街,那裏的小吃種類繁多,有蔥香跳跳魚、燈盞糕、炒粉幹、泥螺、鴨舌等等。溫州特色的魚丸湯是在燒開的清水裏放入用新鮮魚做的魚丸,盛入碗中之後再加入脆綠的小蔥與香菜,最後再點上清酸的米醋與微辣的胡椒,白色的魚丸口感潤滑鮮美,實是色香味具全的美食。在溫州我們還第一次品嚐了用魚膘做的腖,很特別。
溫州是我嶽父出生與成長的故鄉,也是他最留戀及最後去世的地方。親戚們濃濃的親情使我突然意識到我女兒們的血管裏也流淌著甌越人的血,這裏也是她們的故鄉。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